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激情满怀地提到革...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激情满怀地提到革命青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相关的句子是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3)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型的题目,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注意这些字“嗟”“ 葚”“ 鸠”,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请你简析依据。

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句中“羡”字用得好,请作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②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③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④归!”未至彭城,发背而死。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节)

【注】①骨鲠:比喻个性正直、刚强。 ②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③恶草具:粗劣的饮食。 ④请骸骨:自请退职。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           宰:主持者

B.大王能出捐数万斤金                 诚:如果

C.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出入:收入和支出

D.未至彭城,发背而死                 疽:毒疮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

B.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

C.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

D.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行事;又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的疑心。

C.亚父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做出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负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D.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操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导致大败。

4.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②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③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④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⑤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⑥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1.《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2.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统称为“龙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查看答案

请以“说名牌”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