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图是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请仔细观察,对标识的构成进行准确、生...

下图是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请仔细观察,对标识的构成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等修辞手法,不超过70字。

满分5 manfen5.com

 

(6分)此标志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上面的“士”像一只振翅飞起的鸽子,传递着友爱;下面的 “心”像一条弯曲、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心连着心。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观察画面内容,全面考虑画面中的要素,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每一个细节。然后分析画面寓意,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其次还应关注修辞手法的运用。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徽标类图文转换题:解题方法,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汉字“志”,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该题中考核还应结合“比喻或比拟等修辞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建筑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艺术,        然而, 将二者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西方许多经典建筑都具有音乐美,      北京故宫的三重建筑群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都表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因此,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结 ”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④③①②⑥⑤  B.③①②⑤⑥④  C.①②④⑥⑤③  D.④③②⑥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起家庭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父亲的专断和母亲的溺爱所致,但进一步思考,其实孩子自己也存在诸多问题。

B.越南儒学与日韩儒学一样,都是东亚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学术界却出现了日韩儒学研究繁荣似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

C.今年 9月17日,智利西部近海发生8.3级地震,已经导致10余人遇难,他是这些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D.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心气极高的恒大队因意外导致主场失利,他们分析原因后决定    ,在客场挽回局势。

②本月早些时候,联合国粮农组织敦促出现感染疫情的国家不要过早地恢复农场的家禽养殖,以免疫情    

③谁也没想到 74 岁出狱的昔日“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能够       ,创造了“褚橙”传奇。

A东山再起  重整旗鼓  死灰复燃 B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重整旗鼓

C重整旗鼓  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 D重整旗鼓  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钱玄同:真的猛士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

钱玄同一生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就独自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

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钱玄同与刘半农分别站在新文化、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改革派取胜。

C.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D.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试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E.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

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3.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请简要分析。

4.钱玄同被誉为“真的猛士”,有多方面的原因,谈谈你的理解。请分条陈述,不少于两个方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