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

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虡。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中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渥。’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④。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斶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 (jù):古代悬挂乐器的架子中间的木柱。不谷:不善。用以自称,表谦恭之意。自虞:即自娱,自得其乐。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敢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    去:距离

B.王前为趋士                      趋士:趋附士人

C.且先生与寡人,食必太牢      游:交往

D.寡人自取                    病:羞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推选禄焉                 ②金就砺

B.①则再拜辞去也             ②择其善者从之

C.①君子可侮哉               置杯则胶

D.①夫玉生                 乃设九宾礼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

B.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

C.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

D.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以对话展开波澜起伏的情节,以对话展现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文章一开头便以“斶前”“王前”两句简短对话,把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示于读者眼前

B.颜斶引述老子,意在提醒齐宣王要懂得以贱为本、屈已尚贤的道理,同时告诫诸大臣不可自轻自贱,为臣也应该坚守自身人格。

C.齐宣王的左右极力夸耀齐宣王富有尊贵、人心所向的情景,其目的是为了驳斥颜斶“士贵耳,王者不贵”的观点,同时迎合讨好齐宣王。

D.面对齐宣王的请求和颇为诱人的承诺,颜斶以“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为喻,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愿望。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1.B 2.C 3.C 4.B 5.⑴ 所以舜帝出身于农民,发迹于穷乡僻壤,终成为天子。到了商汤时代,诸侯也有三千。可是到了现在,称孤道寡的只不过二十四家。 ⑵我希望回到乡里,晚点吃饭以此当作吃肉,安稳而慢慢地走路以此当作乘车,不犯王法以此当作富贵,清静纯正,以便自得其乐。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言实词。趋士:礼贤下士。趋士:亦作“趍士”。 谓礼贤下士。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平时注重积累。如C选项,译为“趋附士人”时,不合语境。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言虚词,以客观题形式出现。A项“则”,就,表承接;B项,“而”,①②均为连词,表承接;C项,“焉”,①疑问代词,怎么;②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D项,“于”,介词,在。)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这句话的大意是:贵必以贱为根本,高必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贵为贱的根本吗?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4. 试题分析: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同时告诫诸大臣不可自轻自贱,为臣也应该坚守自身人格”属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A项,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题干中为“同时告诫诸大臣不可自轻自贱,为臣也应该坚守自身人格”,原文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农亩,农民;岳鄙,穷乡僻壤;南面,面南。(2)晚食以当肉,省略句;安步,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虞,乐。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齐宣王召见齐人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宣王怒容满面,说:“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并不尊贵。”宣王说:“可有什么道理吗?”颜斶说:“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又下令说:‘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宣王听了,一声不吭,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都说:“颜斶过来!过来!大王拥有万乘大国的土地。立有千石重的大钟,万石重的钟架;天下知仁行义的士人都来到齐国,为齐王服务;有口才有智谋的人莫不来到齐国,发挥他们的才能;四方诸侯莫敢不服;齐王所要的东西无不齐备;全国百姓无不拥护。可现在,一般所谓高尚之士,不过称作匹夫、‘徒步’等鄙贱之人而已,他们身处农村;等而下之者,也不过是些边远地方里巷的看门人而已。士人这样下贱呀,也真是够呛了。” 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古之大禹时代,诸侯有万国。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由于他们掌握了一套重教化、治国、爱民的办法,并且重视士人,善于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舜帝出身于农民,发迹于穷乡僻壤,终成为天子。到了商汤时代,诸侯也有三千。可是到了现在,称孤道寡的只不过二十四家。由此看来,这难道不是由于‘得士’和‘失士’的政策造成的吗?如果诸侯渐渐地被杀戮、被消灭,到那时,就是想要做个里巷的看门人,又怎么可能呢?所以,《易经》上不是这样说吗:‘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果不重视士人,善于运用他们的才能,做些踏踏实实的工作,只是一味地喜欢弄虚作假,标榜虚名,他们必然走入骄傲奢侈的岐途;骄傲奢侈,灾祸必然随之而来。所以没有实际效用,却只喜欢空名的,国土将日益削减,国力将日益衰弱;没有好的德行,却希望幸福的,必然处境困窘;没有建立功勋,却只图享受俸禄的,必然蒙受侮辱。这一切必然招致严重的祸害。所以说‘好人喜功者,必定不能建立功业;空言而无行者,终究不能实现他的愿望。’这都是爱虚名、好浮夸,无治国爱民实效者的必然下场。所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至今,如果不得到士人辅助而能建功立业的,从未有过。所以国君不应该以经常向人请教为耻辱,不应该以向别人学习而感到渐愧。因此,言行符合社会的规律,德才兼备,而能传扬功名于后世的,象尧、舜、禹、汤、周文王他们就是这样。《老子》说:‘贵必以贱为根本,高必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贵为贱的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所谓孤、寡,就是人们处于困窘、卑贱的地位。可是侯、王自己称孤道寡,难道不是侯、王谦居人下、重视士人的证明吗?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都赞扬他们为英明的君主。这正是因为他们深知士人的可贵。” 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我实在是自讨没趣啊。至今我才了解到君子的话,现在我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希望您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而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妻子儿女穿着的服装也华贵。 颜斶辞谢而去,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玉匠加工,破璞而取玉,其价值并非不宝贵,然而本来的面貌已不复存在了。士人生于偏僻乡野之地,经过推举选拔而被任用,享有禄位,他并非不尊贵、不显赫,可是他的精神,本质已被伤害。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晚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自得其乐。如今发号施令的,是大王您;而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我的主要意见已经说了,希望您允许我回去,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的家乡。”于是,他拜了两次后离去。 颜斶可以说是知足的了,他舍弃功、名、利、禄,辞王而归,回到本乡,恢复他本来是老百姓的面目,这样终身不受侮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小题。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①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

②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③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原人制作的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④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

⑤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

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最主要的表现是在青铜器造型的不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

2.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儒释道三家思想各有特点,形成互补,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追求。

C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

D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失求诸野”是“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的最好阐释。

B在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在汉以后是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要在民间。

C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是大传统。

D三星堆、黄河流域、楚地出土的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的性格及审美取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中国近五十多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表明,大部分地区雾日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实际上都是霾天增多。

B宋代之后,文人写意画的流行对一笔一画的深浅浓淡、参透润化都极为讲究,生宣的独特润墨性深受时人青睐。

C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D.齐鲁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斑斓多彩的地域文化中的一支,是以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文化为内核,以齐鲁两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延续作为主要描述对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现在一些学生制作简历,多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不惜工本然而那些华而不实的简历即使投到用人单位也不过是泥牛入海,起不到实际的求职作用。

B.昨晚播出的《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来自山东成武县一个小村庄、年仅12岁的小男孩马子跃虽然外表弱不禁风,歌声宛如空谷足音蕴含着动人心魄量。

C一个人要勇敢改过,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面对自己的过失,不但不加以改正,甚至闻过则喜,就失去了改过的机会,不能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D.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然而许多人已经在城里住惯了,返回乡村生活,显得积重难返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小题。

路两侧是青青的草坪,森森的梧桐,间或有刻着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欧阳修等人诗词的碑刻。一粒粒黑黝黝的饱满遒劲的汉字,婉如圣哲先贤们的一颗颗瞳仁,静谧、肃穆而又慈祥。

走出一片松林,眼前豁然一亮。箕形山坡下,累累卧石和簇簇青葱之间,好鸟相鸣,荷叶田田,萼红(灼灼/濯濯),一池晶莹,笑容可掬。池塘约三四亩,澄澈宁静/幽静),(映照/映衬)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日月沉浮,好一个安详的世界!那是大地的脉络,那是历史的记忆。           ,重檐六角,斗拱高耸,恰似魏晋高士的峨冠。池水周围是一丛丛毛竹,              ,又如美女明眸的睫羽。

1.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间(jiàn)或      婉如              B黑黝黝(yōu        笑容可掬

C累累(léi        安详               D遒劲(jìnɡ)       峨冠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灼灼       幽静       映照         B灼灼         宁静        映照

C濯濯        宁静        映衬         D濯濯        幽静         映衬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池中有一座湖心亭            滴青流翠,楚楚动人

B湖心亭位于池中              楚楚动人,滴青流翠

C池中有一座湖心亭            楚楚动人,滴青流翠

D湖心亭位于池中              滴青流翠,楚楚动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

要求:①依据材料立意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和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