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组是( ) A.我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组是(     )

A.我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

B.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感情不断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在困境中,人与羊的相濡以沫,终于使他们的感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决定了故事的结局和走向。

C.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胸有成竹,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D.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我国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远隔重洋,却异曲同工地表现着爱情。

 

C 【解析】 【试题分析】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A.乌烟瘴气: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句中是“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无休无止”,意思是烟雾较多,属于望文生义。B.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句中是“人与羊”,对象不对。D.异曲同工: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句中是说两者的内容相同,因此不能用“异曲同工”。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A.乌烟瘴气: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句中是“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无休无止”,意思是烟雾较多,属于望文生义。B.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句中是“人与羊”,对象不对。D.异曲同工: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句中是说两者的内容相同,因此不能用“异曲同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星期四。茨维达小姐向我解释说:“由于监狱长的特许,我可以在监狱探视日带着画笔和画纸进入监狱,坐到会见室的谈话桌边。囚犯亲属们这一纯朴而人道的行为有许多可供速写的素材。”

我并未向她提过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她发现我昨天看见她站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她认为有必要为自己在那里出现进行辩解。我倒希望她什么也别告诉我,因为我对人物画没有任何兴趣。如果她果真把那些素描拿出来给我看的话,我肯定不知如何评价它们;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我想她大概把那些人像画收在专门的画夹里,并且每次都把那个画夹存放在监狱办公室里,因为昨天我看见她时(我记得很清楚),并未看见她带那个形影不离的速写本与铅笔盒。

“我要是会画画的话,我会全力以赴地去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我断然说道,因为我想改变话趣,也因为我有一种自然倾向,要在无生命物质的状态中识别自己的各种心情。

茨维达小姐立即表示同意我的看法。她说,她最喜欢画的东西是小渔舟使用的那种 “四爪锚”,它有四个爪钩。经过防波堤边停泊的小船时,她还指给我看四爪锚,并且向我解释,画那四个爪钩时选择倾角与透视角会遇到哪些困难。我觉得这个物体传给我一种信息,我应该译解这个信息:锚是一种鼓励,鼓励我固定在什么上面,抓住某种东西,沉下去,结束我这种漂浮状态,这种浮在表面的状态。但是,这种解释有可能产生这种疑问:

这是否是邀请我起锚向大海航行呢?四爪锚的形状中确有某种东西,也许是那四只爪钩,也许是那被海底岩石磨损了的四条弯臂,告诫我说,不论采取哪种行动,都会带来损伤与痛苦。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不是一个深海使用的大锚,而是一个灵巧的小锚。它并不要求我放弃青春年华,只是要求我停泊一下,思考一下,研究一下我自己身上的未知数。

“要想从容不迫地从各个角度画这种锚,”茨维达说,“我自己就应该拥有一个,以便同它建立一种亲切的关系。您认为渔民会卖给我一个吗?”

“可以问问。”我说。

“为什么您不想买一个呢?我自己不敢去买,因为一个城里姑娘如果对渔民的一件粗笨的东西发生兴趣,会使人感到惊讶。”

我仿佛看见我把这样一个四爪锚送到她面前时,力求做得像在送她一束鲜花,因为四爪锚丑陋的形状显然不像一件礼品,送给她这种东西我有点于心不忍。当然,这里蕴藏着一种我未能发现的含义,我以后要好好体会它。想到这里便答应为她购买一只四爪锚。

“我想要带锚索的四爪锚,”茨维达补充说,“我会数小时坐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画那团绳索。因此,请您再买条长长的绳索,十米长,不,十二米长。”

星期四晚上。医生已允许我适度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为了庆贺这个喜讯,黄昏时我走进“瑞典之星”酒馆喝了一杯温热的朗姆酒。酒馆柜台边站着一些渔民、海关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一位身穿监狱看守服的醉醺醺的老人声音洪亮地压倒各种议论说道:

“每星期三,那个据说叫茨维达的,全身香喷喷的姑娘都递给我一张一百克郎的钞票,叫我让她和那个囚犯单独待在一起。到星期四这一百克郎就变成了许多啤酒。探视结束的时候,那个姑娘走出监狱,浑身都是监狱里的臭味。那个囚犯回到牢房里,囚服上沾上了那个姑娘的香气。我呢,满嘴啤酒气味,生活是什么?就是串味儿。”

“生活是串味儿,你还可以说,死亡也是串味儿,”另一名醉汉插话说。很快我就弄明白了,他的职业是掘墓人。“我要用啤酒的气味压倒我身上的死人气味。酒鬼死了,我埋过许多酒鬼,只有死人气味才能压倒他们身上的啤酒气味。”

我把这段对话记录下来,作为世界对我的警告,因为世界正在解体,并且企图把我也裹带进去。                                           

(选自《寒冬夜行人》,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通过茨维达绘画习惯的叙述与分析,刻画了茨维达这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她的善良真诚、善解人意。

B.小说以“我”与茨维达小姐的交往作为线索,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内容深刻。

C.茨维达小姐发现“我”昨天看见她站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就主动跟“我”解释出现在那里的真实原因,让”我”相信。

D.喜欢关注冈犯亲属们那淳朴而人道的行为,并自愿热情地给他们画素描,且将画像收集起来,可见,茨维达为人质朴。

E.“我”喜欢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这才有了下文“我”与茨维达小姐交谈“四爪锚”的情形,这拓展了小说的情节内容。

2.“监狱看守”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二段“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这一细节的透示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你如何理解小说里的“生活是串味儿”?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探究作答。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登高俯瞰江天,用“                    ”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廉颇蔺相如列传》用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廉颇这一人物。居功自傲而内心不服的廉颇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可听了蔺相如先国家、后私仇的内心剖白后,他又充满自责而痛悔地说:“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本诗的诗眼是“悲”字,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

2.颔联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题。

开元中,有名医纪朋者,吴人也。尝授秘诀于隐士周广,观人颜色谈笑,便知疾深浅,言之精详,不待诊候。

上闻其名,征至京师,令于掖庭中召有疾者,俾周验焉。有宫人每日昃则笑歌啼号,若中狂疾,而又足不能及地。周视之曰:“此必因食且饱而大促力,顷复仆于地而然也。”周乃饮以云母汤,既已,令熟寐之,觉,乃失所苦。问之,乃言:“尝因大华公主载诞三日,宫中大陈歌吹,某乃主讴者,惧其声不能清,且常食豚蹄羹,遂饱而当筵歌数曲,曲罢,觉胸中甚热,戏于砌台乘高而下未及其半复有后来者所激因仆于地久而方苏而病狂因兹足不能及地也。”上大异之。

有黄门奉使自交广而至,拜舞于殿下,周顾谓曰:“此人腹中有蛟龙,明日当产一子,则不可活也。”上惊问黄门曰:“卿有疾否?”乃曰:“臣驰马大庾岭时,当大热,既困且渴,因于路旁饮野水,遂腹中坚痞如石。”周即以消石雄黄煮而饮之,立吐一物,不数寸,其大如指,视之,鳞甲备具,投之以水,俄顷长数尺,周遂以苦酒沃之,复如故形,以器覆之,明日器中已生一龙矣。上深加礼焉,欲授以官爵,周固请还吴中,上不违其意,遂令还乡。

水部员外郎刘复为周作传,叙述甚详。                      

(节选自《明皇杂录》)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验焉                俾:使,让。

B.遂以苦酒         沃:浸泡

C.遂腹中坚如石          痞:腹中结块之症。

D.鳞甲              备:具备、具有。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戏于砌台乘高/而下未及其半/复有后来者/所激因仆于地/久而方苏/而病狂/因兹足不能及地也

B.戏于砌台/乘高而下未及其半/复有后来者/所激因仆于地/久而方苏/而病狂因/兹足不能及地也

C.戏于砌台/乘高而下/未及其半/复有后来者所激/因仆于地/久而方苏而病狂/因兹足不能及地也

D.戏于砌台乘高/而下未及其半/复有后来者所激/因仆于地/久而方苏/而病狂因/兹足不能及地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名医纪朋能通过人的脸色、言谈来给人看病。皇上听说了以后,征召他到朝廷,让他给病人详细地察看

B.大华公主生庆典宴席上,宫里安排大型演艺活动,一主唱因吃太饱在唱完后感觉胸闷心热。

C.黄门在荒野中喝了觉得腹中有硬块,周广一看便知此人腹中有怀了孕的蛟龙,如果任其生,黄门命将不

文章突出表现了周广的医道精深,但其中有的事情也有诡异玄的色彩。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乃饮以云母汤,既已,令熟寐之,觉,乃失所苦。

上深加礼焉,欲授以官爵,周固请还吴中,上不违其意,遂令还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刘巽达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久之弊。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才会感染到青少年。毕竟,对语言最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1.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点赞、播放音频和视频代替文字表达,使用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导致“语言癌”生成。

B.电视记者常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

C.中文“恶性西化”,大家只顾学英文,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D.大陆电视节目中的“口水”较多;现实中,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2.下面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生活中表达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不分场合,全都将句子“拉长”。

B.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语言表达现象。

C.常见到的“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等)”之类的冗词赘句。

D.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温顺、礼貌,故意使用长一点的句子。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两岸的“语言癌”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在症状上,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B.台湾有关部门的应对方策虽然可喜,但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更为重要。

C.治愈“语言癌”的过程中,既要吸纳流行语中健康生动的词语,也要适时对语言清污。

D.“语言癌”这一概念能迅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