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词,完成后面题目。 怨歌行① 汉乐府民歌 新裂②齐纨素,鲜洁如霜...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词,完成后面题目

怨歌行

汉乐府民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①选自《相和歌·楚调曲》。②“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③飙(biāo):急风。④捐:抛弃。⑤箧笥(qièsì):箱子。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本诗有人认为是写怨妇情怀的诗,有人认为是文人拟作的写自己情怀的诗。你认为本诗抒发的是哪种情怀?请结合诗句陈述两点理由。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的手法(答“比喻”不给分)。作者借团扇质地洁白、形态美好的形象比喻人物品质的美好,通过夏去秋来从受宠到被抛弃的命运暗喻人物的命运,这种写法贴切形象,构思新颖,激人遐想,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答“对比”,并分析合理,可以同等赋分) 2.怨妇诗。 “扇”是合欢扇,常比喻男女情感;诗歌主要意象“团扇”是女性常用之物,以此兴感,自然贴切;诗歌情感表现了妇女从受宠到被抛弃的命运。文人抒怀诗。扇子洁白的质地可以比喻文人高洁的情怀;文人常用闺怨诗中的女性口吻表达不受君王重用的悲愤委屈;诗歌能够表现文人从受君王重用到被冷落的幽怨情怀。 【解析】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考生鉴赏诗句变现手法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诗歌借团扇质地洁白、形态美好的形象比喻人物品质的美好,通过夏去秋来从受宠到被抛弃的命运暗喻人物的命运,主要运用了比兴(托物言志)的手法。构思新颖,激人遐想,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题干问的是“本诗有人认为是写怨妇情怀的诗,有人认为是文人拟作的写自己情怀的诗。你认为本诗抒发的是哪种情怀?请结合诗句陈述两点理由。”答题关键词“情怀”“ 陈述两点理由”,判断一首诗的情感类型,首先抓诗歌中的意象,“扇”是合欢扇,诗歌主要意象“团扇”是女性常用之物,由此可以判断为怨妇诗。若果从情感方面来分析,扇子洁白的质地可以比喻文人高洁的情怀;文人常用闺怨诗中的女性口吻表达不受君王重用的悲愤委屈;诗歌能够表现文人从受君王重用到被冷落的幽怨情怀,由此可以判断为文人抒怀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①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②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噉③,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昳④。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蛤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⑤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⑥酒良,彘首如泥,客皆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 姑苏:今江苏苏州市。②烝:同“蒸”,一种烹调方法。③噉:同“啖”,吃。④昳dié:午后太阳偏斜,指午后。⑤谢公墩:山名,因晋代谢安而得名。⑥羹定:肉熟。

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戊子中秋             戊子:天干地支纪年。下一年为“己丑”。

B.亡何,真州尤贡父至       亡何:没多久。“亡”通“无”。

C.金陵全局下浮             下浮:在下方浮动。

D.客皆而不能绝于口以醉   甘:甘美。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B.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C.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D.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议论开头,阐明了佳节、胜境、名流三者偶遇之难得,间接交代了此次游赏的时间、地点和同游人的身份,并点明作记缘由。

B.第二段记叙游赏的缘起。唐眉岑擅长蒸猪首,几位客人相继到来,佳节美食本已高兴,唐眉岑仍提议游赏金陵美景,又添雅兴。

C.第三段记叙游踪、描写景致。作者用月中桂影比喻江中模糊的帆影,用轻薄的面纱比喻山岚雾霭,用取镜自照的形象比拟随园。

D.第四段由事生感,乐极而悲。大家饮酒作诗,嘱袁枚作记,袁枚因为月圆之故而生悲欢离合的愁思,表达知音难觅的悲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兹物难独噉,就办治,顾安得客?

(2)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将下面报道的内容进行压缩,不超过30个字。

北京的“水盆”——密云水库今年春季的蓄水量与正常年份相比,少了近10亿立方米,水位也比正常年份下降了4—5米。4月9日,有关专家对记者谈到密云水库现状时,言语之中不无担忧之意。

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北京饮用水源的75%到80%来自这里,去年水库的入库水量仅为前年的10%,首次出现了出水量大于入水量的情况。目前水库的入库蓄水量估计只有22亿立方米。北京市林业专家分析说,水源保护林蓄水能力不足是影响水库蓄水量的重要原因。尽管水库上游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5%到58%,但多为幼林,影响了水源的涵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       以乱整,不武(替代)

B计不知所出耳(不过  只是)   因人之力而之(损害)

C其乏困(通“供”,供给)      而夕设版焉(渡河)

D夫晋,何之有(厌烦)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没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