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其中用词、句式、表达等方面有四处不...

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其中用词、句式、表达等方面有四处不当,请写出不当处所在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敬爱的老师:

您好!①您渊博的知识启示我的智慧,②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③我的行为一直受到您亲切的话语的激励,④您无微不至的悉心教导伴随着我的成长。……⑤虽然我毕业了,⑥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⑦您的培育之情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⑧我会经常光临寒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学生:XXX                                                                    X 月X日

 

①“启示”改为“启迪”;③改为“您亲切的话语激励我的行为”;④删去“无微不至”或“悉心”;⑦“光临寒舍”改为“登门拜访”。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病。不仅需要找出病句,还要修改,难度增加。①为搭配不当;③与上下文不对称,句式不整齐;④语意重复;⑦语言不得体。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做题时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撑开油纸伞,一片片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

①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

②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③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④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⑤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字从哪几个方面针对“瑞士svitec防辐射芯片”进行介绍的?(每条不超过7字,共30字以内)

瑞士svitec防辐射芯片镶有不同晶体和其他天然矿物,这些成分都一直被用作针对防护各类电磁波,能对吸入射线磁辐射进行阻隔与过滤,对辐射产生物进行混合统一。该芯片适用于移动电话、电视和其他日常电子设备。防辐射芯片能极大减少和抵抗辐射与其他射线所产生的不良效果,能在自然的基础上,大量地抵御来自手机造成的电磁场威胁。科学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它可以防止和转化67%的辐射,且能平衡设备电磁能量与身体本身的磁场,使双方得到和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一小题1分,共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掠夺大量财物而又不知珍惜,将珍宝视同废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

(3)《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以下问题。

西湖杂诗十四首(其一,其二)

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蝶群。

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

⑴两首诗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西湖的美景?两首诗在写景时角度各有怎样的侧重?请简要分析。

⑵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论根本策

石介

民者,国之根本也。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天下虽乱,民心未离,不足忧也;天下虽治,民心离,可忧也。人皆曰“天下国家”,孰为天下?孰为国家?民而已。有民则有天下,有国家;无民则天下空虚矣,国家名号矣。空虚不可,名号不足守。

然则民其与天下存亡乎!其与国家衰盛乎!自古四夷不能亡国,大臣不能亡国,惟民能亡国。民,国之根本也,未有根本亡而枝叶存者。故桀之亡以民也,纣之亡,亦以民也,秦之亡,亦以民也。汉有平城之危、诸吕之难、七国之乱、王莽之篡,汉终不亡,民心未去也。唐有武氏之变,禄山之祸,思明、朱泚、宗权、希烈诸侯之叛,唐终不亡,民心未去也。夫四夷、大臣非不能亡国,民心尚在也。观汉高祖、文、景、唐太宗,其有以结民心之固。王莽篡夺,汉已亡矣,而民尚思汉恩未已,故光武乘之中兴。武氏、希烈之乱,唐已亡矣,而民尚思唐德未已,故终至于三百年。莽等不能亡汉,武氏、禄山诸寇不能亡唐是也。民之叛也,虽以百里,虽以匹夫,犹能亡国。汤以七十里亡夏,文王以百里亡商,陈胜以匹夫亡秦是也。噫!民之未叛也,虽四夷、诸侯、大臣,不能亡国,况匹夫乎!民之叛也,虽匹夫犹能亡国,况四夷乎

噫!为天下国家者,可不民乎?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之谓,盖不敢( )万乘骄民也,故古之天子重民( ),不敢轻侮( )鳏寡。民虽匹夫也,有义勇,有豪杰,有奸雄。伊尹、吕望,义勇也;陈胜,豪杰也;黄巢,奸雄也。伊尹、吕望不忍桀纣之民涂炭,愤于耕钓,佐汤武,放桀伐纣,义勇矣。夫黄巢唐之隙,因民之饥,聚兵扰天下,奸雄矣。吁!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呜呼!民可忽哉?臣观太祖、太宗、真宗陛下养民勤矣,爱民至矣,然而天下之民困,其何故哉?郡守县令滥也,差役重也,贡献劳也,兼并盛也,游惰众也。今欲民之困,在择郡守县令,省差役,罢贡献,宽馆驿,久使任,抑兼并,斥游惰。

臣谨求其利病而各著于篇。

(选自中华书局《徂徕石先生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黄巢唐之隙                  :探察

B今欲民之困                    :使……停止

C为天下国家者,可不民乎        :致力

D空虚不可,名号不足守          居:居住

2.将文言虚词以此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孟子之谓,盖不敢( )万乘骄民也,故古之天子重民( ),不敢轻侮( )鳏寡

A                 B      

C                 D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B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C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D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提出观点“民者,国之根本也”,论述了民心之离否与天下治乱的关系,分析了“天下国家”的本质,认为有民众才能有天下。

B作者在第二段针对民众与天下存亡、国家盛衰的关系展开了阐述。他列举历史上“得民心”与“失民心”的诸多事例进行对比论证

C作者希望太祖、太宗、真宗洞察历史,深晓“民乃根本”之理,永存“养民”之“爱心”,采取措施来巩固民心,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D全文观点鲜明,作者在结尾点明了写作意图。作者运用引用、对比等手法论证,排比句、感叹句的使用增添了文本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5.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

(2)民之叛也,虽匹夫犹能亡国,况四夷乎?

(3)伊尹、吕望不忍桀纣之民涂炭,愤于耕钓,佐汤武,放桀伐纣,义勇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