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完成后面练习。 边 城 彭学明 是沈从文走时,端放着的一颗心...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完成后面练习

 

彭学明

是沈从文走时,端放着的一颗心脏

河也还是天保兄弟放排下江的那条河,船也还是翠翠送人过渡的那条船,渡口的石板依然是青青的亮色,依然一级一级地沉默着,开开阔阔地看一河风景。

一根铁丝在河的中央直直地摆着,穿过船心,横接两岸。船盖了乌黑的篷子,任艄公拉了铁丝,顺着这自然的依托,于河的两岸簌簌而荡,两岸的目光,被这铁索轻轻串起,停栖在渡船的顶端,来来往往。对岸的洪安,于河码头竖起了一丈高的语录塔,却斑驳脱漆,没有语录,古朴地显示着那个年月、那种忠诚,成为一座笔立的风景。

一河的水就绿莹莹的,一河的阳光就闪射了白光金光,温柔而又美丽,一群鸭子正沐浴着波光粼粼的水色,骄傲地挺起脖子,飞起翅膀,成一路纵队,向前奔跑,“呜哇——”“呜哇——”“呜哇——”,绿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全都向天高唱着,纵情于河水的温存里。

这说不清年代的吊脚楼,便极为自然地立着岸靠着河俯着水,檐檐相接,错错落落,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几只船,如鸟收了翅膀,在岸边恬然栖着晃着,想象着一个母亲正在摇着摇窝。

桃花汛的时候,水就黄黄地翻滚,汤汤地上涨,漫过石堤,漫过渡口,然后在吊脚楼下懂事地停了,拍着石壁,抚着屋基,勾着伸进水中的吊脚,女人就坐在楼上面对河水缝缝补补,男人就坐在楼上闭目养神,一根几根的渔竿从楼上甩下,悠哉乐哉地做了一回姜太公。那几棵古老的柳树和那一排小小的柳树,都被水淹进了一截,枝叶扶疏,飘然若仙,恰如刚刚出浴的少女,水灵灵地于水中站着,低下头来,让水拨弄着长长的头发。

可是水清了,桃花汛的日子已经过去,你看不到这垂钓这水柳,看不到泛泛黄雨的迷蒙了,里把长的河堤,蜿蜒舒缓地从上往下而过,河如带子,透明,清澈,抖动,流淌,然后猛然地几下跳跃,卷起白雪白雾和白白的花朵。女人们很朴素的影子,蹲了河堤,洗衣洗被洗碗洗筷子。堤的那头,又一群年轻的女孩提了桶子,背了背笼,鱼贯而来,也蹲下来,也洗衣服,也讲男人女人神神秘秘的故事。眼睛盯在河中时,河中有阿哥的影子打鱼;眼睛盯在山上时,山上有阿哥的影子放牛;眼睛盯在木楼时,楼上有阿哥的影子吹木叶;眼睛盯在脚边手边时,还是有阿哥年少情旺的影子向她挑逗。

这是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

……这里是充满了爱情与诗意的地方,这里每年都有那么几个充满爱情的节目,专为男女的节目。“三月三”“四月八”“七月七”,还有一场的赶场天,都是青年男女的好日子。对歌、定情、恋爱,多是挑这种日子。当年的翠翠就是与天保兄弟在月光下对歌的,否则就少了一个让世界嫉羡的爱情故事。

那么,在夜晚起风的时候,请你邀约了朋友,再到这河边上来。一河的灯火,在水的涌动里,明明灭灭,变成极美极美的流行色,一层层淌,潺潺地流。往四川洪安流来的一条小溪和湖南茶峒上方流来的一条小溪,与大河交汇时,围成了一个沙洲。银色的月光,朗朗照在沙洲,有攒动的身影,却没有沸扬的声音,那些汉子们,赤条条的,在月光下朦胧地站着,洗一天的劳作与疲倦。一对对的男人女人就选了这么一个所在你恩我爱。那螃蟹、脚鱼、都耐不住水中的寂寥,纷纷爬上岸来,懒洋洋的来此歇凉,因此有更多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拿了手电一照,那小子们精灵们都“嘟噜”一下闭了眼睛装死,你便不费吹灰之力,捉了,放进铁桶。收获了爱情,又收获了河水的野味,你哪能不满心的喜悦与舒坦?你哪能不怀念这个夜晚与城市?你又哪能不为此时你的朋友激动与自得?

只是别忘了,这并不是一个城市,只是湘西边地一个很美很美的集镇,它的名字就叫茶峒。

(选自《我的湘西》,有删改。)

1.第一段的“一颗心脏”比喻什么?有何深刻含义?

答:                                                                                        

 

                                                                                                                                                          

2.怎样理解第五段中的“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这句话?

答:                                                                                        

 

3.第八段作者为什么要说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4.文章末尾说茶峒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结合文意,简要分析茶峒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①“一颗心脏”指浸透着沈从文一片深情的茶峒;②以“心脏”喻指茶峒,形象表明它是沈从文的精神栖息地,它始终有着生命的律动,眼前的“一河风景”一如当年(沈从文《边城》中的景象),充满生机和活力。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这个富有典型意蕴的“吊脚楼”的悠久、古朴、随岁月渐渐老去的特点。 3.有着神奇的风貌的茶峒在沈从文的笔下不仅是故乡,更是心灵的家园,精神的栖息地,它在沈老的凝望和沉默中是定格了的“边城”,它浸透着沈老对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的挚爱和钟情,所以作者如是说。作用:呼应开头,强调茶峒在沈从文、作者心中的地位;过渡,总承上文(上文的结句),引出下文对茶峒人们生活的抒写。 4.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茶峒的山光风景很美,摆渡的篷船、沐浴的群鸭、汛来汛去的宜人风景等,富有诗情画意;②茶峒的人情风貌很美,暮鼓晨钟里的恬然生活、吊脚楼上男人女人、月下河滩的悠闲和喜悦等等,富有情趣和生气。 【解析】 1.文章开篇写到“是沈从文走时,端放着的一颗心脏”,通过阅读全文,不难发现作者赞美的是沈从文笔下的茶峒。这样就可以理解“一颗心脏”这一喻体的本体应该是茶峒,是沈从文安放一腔热情的茶峒。作者为什么要把茶峒比喻为心脏呢,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作者把现在的茶峒比喻为一颗跳动的心脏,就是要强调茶峒没有因为沈从文的离开而死去,它仍然充满了活力。 2.理解文句要注意句子中使用的修辞和在句子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本句 “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把吊脚楼比喻成为“老人”,“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拟人的修辞。作者这样写吊脚楼,是为了突出吊脚楼的古朴。 3.作者说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是基于沈从文对茶峒的热爱,对沈从文而言,茶峒不但风景美,而且人情也美。这里不只是沈从文的故乡,还是沈从文的精神家园。在作者笔下,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这些人的热爱。这句话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强调的是茶峒和沈从文的关系;结构上,这句话处于文章中间部分,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4.这篇文章介绍茶峒的美,可以从两个角度概括,包括风景美和人情美。作者写茶峒的乌篷船、河水、鸭子、吊脚楼等自然风景;也写吊脚楼上的男女安闲的生活,写女人的勤劳,写男女定情的节日,写月下河滩等,都充满了美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

1.                          ,风飘飘而吹衣。             《归去来兮辞》

2.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滕王阁序》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陈情表》

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逍遥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 庄子《逍遥游》)满分5 manfen5.com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气,负青天    绝:穿越         B.此小大之       辩:“辨”,区别。

C.众人          匹:比           D.此亦飞之      至:到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翼若垂天                    审容膝易安

B游无穷者                      微贱

C彼其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星火

D.且举世誉之不加劝              门虽设常关

3.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论点。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有懈怠。

C.列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逍遥游是摆脱现实生活中各桎梏之后的精神上达到的绝对自由。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文: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文:                                                                                  

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文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1.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习惯于走熟路。

B.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应该寻求典故。

C.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易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

D.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易生流弊。

2.对选文中“套板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套板反应”是指一件事发生时你立即联想到一些头脑中已有的套语滥调。

B.就作者说,“套板反应”是创作动机的仇敌。

C.“套板反应”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D.就读者说,“套板反应”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习惯的力量十分深广,沿着习惯去做,就可以轻松地创作出新的文艺作品。

B.韩愈说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这是他自己多次失败后得出的教训。

C.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出现“套板反应”,就难以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D.报纸杂志和尺牍宣言中的文章,都是“套板反应”的作品。

 

查看答案

将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连贯的文字,恰当的一项是         

①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②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产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     ③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④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    ⑤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

A.④③①②⑤       B.④③⑤②①        C.③⑤④②①         D.③⑤④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