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 , ”表现了其向往美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                  ”表现了其向往美德,坚持真理,为自己的理想现身而不后悔的意志。

2.在《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                  ”。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犹”“夙”“寐”“靡”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诗中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征太原,闻其名,尝购求之    素:平日

B.至雁门北口                      间:道路中间

C.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郑州、代州  判:兼管

D.身数十创                        被:

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B.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C.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D.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20岁时成为刘崇属下,骁勇善战,为先保卫指挥使,后又多次升迁,百姓称他为“无敌”。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入侵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

C.杨业认为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其他的意图,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

D.潘美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守到巳时,之后王侁派人打探消息,听说杨业兵败,立即指挥军队退却。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唐宋诗

尊唐抑或宗宋的争论,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范型、文学价值的观念之争。其实,唐诗与宋诗之间有着不可忽略的因袭痕迹,它们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两个连续的点。宋人在努力开辟自己的诗风时,没有可能完全绕开前代诗歌的形式与技巧而另立规则。唐诗的浸入是潜移默化、无可避免的。即便是宋诗最具特色的创新之处依旧能从唐诗中寻出蛛丝马迹来。譬如,诗歌题材、语言的通俗化趋向实际是从杜甫开始的,中唐韩愈、白居易、孟郊、贾岛及晚唐皮日休、罗隐等人又有所发展,宋代诗人则沿其流而扬其波,进一步描写更加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采用更多的俗字俚语,从而形成一种显著的特色。诗歌的议论化也是从杜甫、韩愈开始的,到晚唐杜牧、李商隐的诗中已屡见不鲜,入宋以后“以议论为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诗坛风尚。“以文为诗”则始自韩愈。在对唐诗典范的承传创变中,杜甫、韩愈对宋诗的启迪作用尤其重要。宋人曾说:“工于诗者,必取杜甫。”宋人正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代诗风的,宋诗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宋人的可贵之处即在于他们的高度自信与创新精神,挑战极盛,力创与唐诗并峙的另一座高峰。

宋代诗人的惨淡经营使宋诗于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都是生新的,如梅尧臣之平淡、王安石之精悍、苏轼之畅达、黄庭坚之瘦硬、陈师道之朴拙、杨万里之活泼,都可看做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一般认为宋代诗坛的主要风格有两种,即平淡流畅与拗峭瘦硬。苏轼和黄庭坚是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诗学理想殊途而同归,无论是崇陶还是尊杜,一致指向的都是对平淡美的讲求,这实际是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宋人还常花费机智与心思在诗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学问,把诗写得十分精致深奥,把意思琢磨得十分含蓄深邃,令人读其诗如嚼橄榄,慢慢咀嚼其中深意。由此,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唐诗的通脱变成了宋诗的曲折。在宋代诗风的背后,映射着宋人深刻的思致、复杂的心境与细腻的感觉,和唐人大不一样。大抵唐人的诗重在情韵,而宋诗更费功力,显得精深老成,这才是唐宋诗内在本质上的差异。

宋诗在题材内容、艺术表现、审美风格上的突破,奠定了宋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典范地位。宋诗的长处,不在情韵而在思理,“筋骨思理”是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在诗歌中的集中表现。宋诗经过理性节制的情感内蕴,温和内敛,没有唐诗的热烈奔放;平淡瘦劲的艺术风格,也没有唐诗的色泽丰美。但它同样是古典诗歌美学的一大范式,对后代诗歌影响深远。金代苏学大盛,有“金源一代一坡仙”的说法。元、明、清的诗坛上尊唐与宗宋一直交错出现,甚至在一个人的诗集中存在着学唐体、效宋调的并存迹象。特别是到了清代,宋诗开始受到重视。清中叶,尊唐宗宋者各有其人,晚清“同光体”盛行一时,有学者以为它是宋诗中兴的标志。宋诗对后世的影响几乎可与唐诗相颉颃,宋以后的诗歌大抵未能超出唐宋诗的风格范围。

注:颉颃:xié háng,原指鸟上下翻飞,泛指不相上下,互相抗衡,引申为不相上下。

1.下列对“唐宋诗”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尊唐或者宗宋的争论,实质上是二者在艺术范型、文学价值上的争论。

B.宋诗与唐诗的关系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宋诗是唐诗的延续,当然也有拓展。

C.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都是生新的,是对唐诗风格的陌生化的结果。

D.唐宋诗是双峰并峙的,没有高低之分,不过宋诗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

2.下列关于唐诗对宋诗影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诗的发展不能绕开唐诗的形式和技巧,唐诗对宋诗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B.宋诗的所谓创新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在所有的宋诗中能找到唐诗的特征。

C.宋诗的“以议论为诗”来源于唐诗,比如杜甫、韩愈的诗中就有很多议论。

D.宋诗沿袭了唐诗的流畅等诗风,把唐诗的含蓄、深刻发展到了极致。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宋代诗人的诗歌多表现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一般使用俗字俚语,在语言的通俗化上更进一步。

B.宋诗的风格有两种,其中拗峭瘦硬的风格虽没有了唐诗的色泽丰美,但仍是古诗美学的范式之一。

C.唐宋诗的内在本质上的区别大抵在于唐诗重在情韵,而宋诗重于功力,体现了宋人深刻的思致、复杂的心境等。

D.宋以后尊唐和宗宋交错出现,到了清朝宋诗开始被重视,如“同光体”被有些学者看做宋诗中兴的标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微笑匮乏,似乎已成为一种典型的“城市表情”;“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已成了许多人社交的准则。有感于此,某实验中学的学生设计了一项颇有创意的“采集微笑”的活动。他们计划走上街头,主动向陌生人微笑打招呼,一旦路上以微笑回应,他们就拍下这微笑的瞬间。

为了使这一活动顺利开展,请你代为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少于12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