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生命的滋味 ①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走在马路上,路边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生命的滋味

①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走在马路上,路边停满了车,走着走着,一只,两只,几只小猫从车底跑出来,似乎想跟我玩。我朝它们走去,才看见猫妈妈紧张地看着这几只小猫,更紧张地看着我。这一家人在城市里流浪,它们会幸福吗?

②更早几年,还在学校,夜里我们骑着车,经过学校里的小河,一只猫妈妈带着自己的几只小猫正在行进的途中,它们大概是搬家了,顺着铁栅栏往校墙外走。见到我们,猫妈妈加快了步伐,一溜烟消失了,小猫也紧紧跟随,但还是有一个落下了,嗷嗷地叫唤。同学想把小猫抱走,我说,一会它妈妈会来找它的,我只是这么说。它们最后团聚了么?

③前几天,我们去一处废弃的厂房考察,天气已经变凉,我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小心翼翼地穿过铁丝网,来到一片荒废的建筑里。厂房里的机器早已搬空,玻璃都被敲碎,剪断的铁丝电线从高高的房梁上垂下。地面上堆放着杂物,墙上留下了涂鸦,有个地方写着:“阿凡提到此一游”。同事拽着我,感觉很害怕,说如果天再暗一点,真的像电影里的绑架现场。这是被城市遗忘的地方,曾经机器轰鸣,而在我们的眼里,未来它将熙熙攘攘。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厂房的东侧空地长满了树木和没膝的杂草,周边的水泥地上长出了许多的野草。只是这生命不被承认,迟早有一天它们要接受割除和改造,成为与一片欣欣向荣的商业所匹配的景观。

④当我们准备离开时,我受好奇心驱使,来到一间小屋,想看墙上还未揭掉的字纸,却在地上,一处辨不清是毛毯还是沙发皮套的堆放物里,发现四只团在一起的小黑狗,它们的身体半截盖在被子之下,虽然简陋,却能给它们足够的温暖。离开之后,我们沿着马路继续考察,一只母柴狗甩着奶子穿过花坛,遥遥地看了我们一眼。厂房已经荒废多年,沿着马路的一边为了美观故意刷上了明亮的漆色,我曾预想会在那里遇到流浪汉,却发现那里有狗的一家。它们会不会饿肚子,小狗长大之后,会继续流浪吗?

不得不承认,这些疑问其实包含了作为人的我的自我关怀。生而为人,我们为生命赋予了重重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会为自己庆生,为亲友厚葬,我们设计并遵守种种制度和规则,并且一生都在理性和非理性、守序和失序之间挣扎。然而在人群之外,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生命简单而野蛮。一只小猫从无到有,从一团肉泥成长为捕食能手。一只从未受过宠爱的流浪狗照例每天觅食、哺育,却从未听说有哪只狗因为生活压力而自杀。生命脆弱,死亡的威胁从未消失过,然而这些生命却从未因为顾虑明天而自断。

⑥人生之中有许许多多无可奈何的事情,痛苦与烦恼常存,有时出自强烈的打击,有时出自难以更改的性情。幸福圆满常常难以企及,想要得不到,得到不想要,骚动的欲望更加重了不幸的感觉,记忆里的伤痕和幻想里的末日让人更容易离开现实,变得像亡命之徒,与自己作着旷日持久的追逃噩梦。然而在计算收入和个人颜面的房间之外,世界以无比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生灵,让它生,让它快活,让它以本能延续自己,而非用道德和律法、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裁定它的本质,羁押它的未来。

⑦当有一天,我们迎来了死亡。人生中曾有的痛苦喜乐也随我们一同死亡。生命中的各种滋味与我们同生同死,并且,因为苦,我们识别出了甜,因为甜,我们识别出了苦——残缺与完美,虚浮与实在,与我们同生同死,并因为我们身处其中一端,我们也同时拥有了另一端。

(选自2014年第1期《散文》,有删改)

1.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描绘树木、杂草、野草的繁盛景象?

2.第⑥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探究第⑤段中“不得不承认,这些疑问其实包含了作为人的我的自我关怀”句的丰富内涵。

 

1.①将上文的“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具体化;②丰富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的存在形式——猫、狗代表了动物,树木等则代表了植物;③以恶劣生存环境下树木、野草、杂草的繁盛,揭示生命简单而野蛮的本质;④以繁盛的生命不被人承认,迟早要被人割除和改造的事实,表现出人对生命本质的肤浅的认识。 2.①比喻,以“房间”喻指人类狭小的生命视野;②比拟(或拟人),赋予世界以无比宽容的情感,体现世界的包容性;③排比,一方面将“无比宽容”具体化,另一方面,告诉人们应让所有生命都有自己的存在状态;④对比,在世界对待生命的态度和人类对待自己的态度对比中,呈现人类行为的可悲。 3.①以在城市中流浪的猫们是否会幸福,体现作为人的“我”对幸福的关注;②以小猫是否能和猫妈妈团聚,体现作为人的“我”对亲情的关注;③以废弃厂房中“不被承认”的生命,体现作为人的“我”对生命价值的关注;④以小狗长大后是否会继续流浪,体现作为人的“我”对安宁生活的关注。 【解析】 1.题干问的是“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描绘树木、杂草、野草的繁盛景象?”这是考查段落作用。“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厂房的东侧空地长满了树木和没膝的杂草,周边的水泥地上长出了许多的野草。只是这生命不被承认,迟早有一天它们要接受割除和改造,成为与一片欣欣向荣的商业所匹配的景观。”组织答案一定要结合文本,由这句可以知道,作者描绘树木、杂草、野草的繁盛景象将上文的“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具体化;以繁盛的生命不被人承认,迟早要被人割除和改造的事实,表现出人对生命本质的肤浅的认识。同时丰富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的存在形式——猫、狗代表了动物,树木等则代表了植物;和主旨相关联,则是以恶劣生存环境下树木、野草、杂草的繁盛,揭示生命简单而野蛮的本质。 2.题干问的是“第⑥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首先回到文中找到句子“然而在计算收入和个人颜面的房间之外,世界以无比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生灵,让它生,让它快活,让它以本能延续自己,而非用道德和律法、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裁定它的本质,羁押它的未来。”然后逐句分析,找出修辞手法,写出作用。以“房间”喻指人类狭小的生命视野;运用比拟(或拟人),赋予世界以无比宽容的情感,体现世界的包容性;三个“让”构成排比,一方面将“无比宽容”具体化,另一方面,告诉人们应让所有生命都有自己的存在状态;做对比,在世界对待生命的态度和人类对待自己的态度对比中,呈现人类行为的可悲。 3.题干问的是“结合全文,探究第⑤段中“不得不承认,这些疑问其实包含了作为人的我的自我关怀”句的丰富内涵。”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此题是考查句子内涵。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抓关键词语来答题,“这些疑问”要到上文中找,分别是:在城市中流浪的猫们是否会幸福;小猫是否能和猫妈妈团聚;废弃厂房中“不被承认”的生命;小狗长大后是否会继续流浪。“自我关怀”由上文的疑问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以在城市中流浪的猫们是否会幸福,体现作为人的“我”对幸福的关注;以小猫是否能和猫妈妈团聚,体现作为人的“我”对亲情的关注;以废弃厂房中“不被承认”的生命,体现作为人的“我”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以小狗长大后是否会继续流浪,体现作为人的“我”对安宁生活的关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2.        ,问苍茫大地,        ?(《沁园春•长沙》)

3.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4.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5.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芬芳,       ,在雨中哀怨,        。(《雨巷》)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霸天下而诸侯,不居关中,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不,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

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大王之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者。今大王举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

注:刓(wán):磨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自勇仁悍强      断:判断

B.项王虽霸天下而诸侯      臣:使……臣服

C.百姓不,特劫于威强服耳      附:依从,依附

D.民无不恨者      恨:痛恨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王曰                          人之力而敝之

B.义兵从思东归之士                沛公言报项王

C.大王入武关                      而燕国见陵耻除矣

D.今大王举东                      今人有大功击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刘邦采用滕公、萧何的意见,提拔韩信,拜韩信为上将军,并放下架子,虚心请教韩信。

B.为感谢刘邦知遇之恩,韩信把自己在项羽军营里了解的情况和项羽犯的错误都告诉了汉王刘邦。

C.韩信认为,扎营彭城、放逐义帝、任人唯亲等一些策略,已经使项羽失去了民心和霸王之名了。

D.汉王采纳并实施了韩信的谋划,平定了三秦大地,聚集了诸侯军队讨伐项羽,为帝业奠定了基础。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2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微时代”,读什么?

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自我。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

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对于读者来说,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心理,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而对于微信公共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来说,则需要保持恒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中心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信阅读人数众多,多到可用亿计,已经成为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

B.读者订阅的都是其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内容,这决定了其阅读必然是极其舒服的阅读。

C.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他们不断满足甚至迎合读者的阅读偏好。

D.微信阅读已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方式,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正视并做出改进。

2.下列对“微信阅读”的危害的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微信阅读可能令一些读者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出现固化倾向,可能会影响读者对世界的想象力。

B.微信阅读虽然能让读者“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但也可能会妨碍读者在阅读中实现对自己的突破。

C.微信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这必然会误导读者正确认识社会。

D.微信阅读的内容中那些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不过是饭局上的谈资,难以给人正确的劝解和深入的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读者,如果能够主动去欣赏那些自己或许并不喜欢的内容,那么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B.读者的阅读趣味和知识水平,决定了其看到什么,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常被微信读者抛弃。

C.要转变微信阅读中,读者和阅读内容的提供者的恶性循环现状,必须双方同时做出改变。

D.微信阅读时代公共账号的变革,在改变人们阅读的同时,有可能给予读者以真正的幸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中产阶级妇女形象。                                  ,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①特别是微翘的嘴角和舒展的笑肌

②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展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

③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

④据记载,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

⑤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

⑥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详而又意味深长

A.⑤④①⑥②③    B.④②①⑥⑤③   C.⑤②①⑥③④    D.④③②①⑥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