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春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据说源于经孔子修订过的《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春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据说源于经孔子修订过的《鲁春秋》,但这一时期应从哪年开始,以什么为标志,传统上史学界就有分歧。最早划分春秋的是司马迁,他将其定在“共和行政”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另有人严格按《鲁春秋》的起始年代划分,将其定在公元前722年。还有人认为,前说起始年代太早,后说嫌迟,应取东周平王元年,即公元前770年为妥。后来,“东周春秋说”成了史学界最流行的说法。笔者认为,这一看法值得商榷。这里关键是要研究“春秋”一词的历史内涵,内涵不清,外延就难以把握。传统上划分春秋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孟子•离娄下》说:“《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宋代的蒙学读物《三字经》说得更清楚:“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以上概括起来是两点:一是“王室衰微”,二是“诸侯纷争”。应当说,这两点确是春秋的历史内涵。但还有一重要内涵被忽略了,就是改革。改革是春秋时期的主线,无论是王室衰微,还是诸侯纷争,都与改革有关。在西周后期至东周的所有改革中,周的改革,尤其是“厉始革典”最重要,它是中国古代第一声封建春雷,对后来其他诸侯国的改革具有决定作用。可是,“东周初期春秋说”却将周的改革排斥在了春秋之外,这是不应该的。笔者认为,春秋的开端还是以司马迁的公元前841年为准才科学,但其政治标志不能用“共和行政”,而应用“厉始革典”。只有这样,才能既将周的改革划在春秋之内,又突出了周的改革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地位。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周太子晋亦有类似的看法。他将后稷至季历划为一个历史时期,文、武至夷王为一个时期,厉王以后又为一个时期。这一看法是正确的。由此可见,厉王十七年,即公元前841,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该年既发生了“厉始革典”、“诸侯发难”、“流王于彘”、“共和行政”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同时也是周进入封建社会从而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还是春秋时期的起始年代。

(选自孙景坛:《周礼》的作者、写作年代及历史意义新探,有删改)

1.从作者观点来看,下列对“厉始革典”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厉始革典”是周朝最重要的一次改革,它决定了其他诸侯国改革的方向。

B“厉始革典”应该成为春秋时期的开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司马迁。

C.公元前841,这一年相继发生了“厉始革典”、“诸侯发难”、“流王于彘”、“共和行政”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D.从历史看,现有“厉始革典”,然后才有“共和行政”,而“厉始革典”在分期上更有典范意义。

2.下列各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把东周春秋说成了史学界最流行的说法不一定准确,还值得讨论。

B.研究春秋一词的历史内涵与外延都很重要。

C.春秋的历史内涵有二:一是“王室衰微”,二是“诸侯纷争”,缺一不可。

D.“厉始革典”是周进入封建社会,同时也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并且是春秋时期的起始年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室衰微也好,诸侯纷争也罢,都与改革有关,改革是春秋时期的主旋律。

B.周的改革在春秋时期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应该将之划到春秋之外。

C.综观全文,传统上划分春秋的主要根据是《史记》《孟子》《三字经》。

D.“春秋”这一时期从哪一年开始,以什么为标志,本文谈论了这一个具有争论性的观点。

 

1.B 2.C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厉始革典”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项因果颠倒,原文是“笔者认为,春秋的开端还是以司马迁的公元前841年为准才科学,但其政治标志不能用‘共和行政’,而应用‘厉始革典’”。而且文中没有提到“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司马迁”。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B因果颠倒,无中生有,没有提到“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司马迁”。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项,要点遗漏,漏了一个重要的内涵:改革。原文“以上概括起来是两点:一是‘王室衰微’,二是‘诸侯纷争’。应当说,这两点确是春秋的历史内涵。但还有一重要内涵被忽略了,就是改革。改革是春秋时期的主线,无论是王室衰微,还是诸侯纷争,都与改革有关。”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要点遗漏,漏了一个重要的内涵:改革。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项“偷换概念”,“传统上划分春秋的主要根据是《史记》《孟子》《三字经》”错,根据里没有《孟子》。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偷换概念”, 根据里没有《孟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山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_________,对我对山三两声。

A.飞来白鸟旧相识             

B.跃起老鱼似相识

C.跃起老鱼舞翩跹            

D.飞来白鸟似相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B本市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进出天津市区的车辆大幅度增加,日均达到55万辆,各条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明显加大。

C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查看答案

下面各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些材料        不用,实在太可惜了。

②类似的事情        一次的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③学校的公告栏上出现了一 张招领       

④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   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废止    不只    启事     未雨绸缪

B废止    不止    启示     防微杜渐

C废置    不止    启事     防微杜渐

D废置    不只    启示     未雨绸缪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暮蔼    霓虹    雷震雨     春风骀荡  

B滥觞    脉博    摇篮曲     大块朵颐

C修葺    影牒    结骨眼     张皇失措

D喋血    踯躅    捅娄子    茕茕孑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mèn)   (xiá)    脚石(bàn)  才傲物(shì)

B(yì)   (zuǎn  (bó)位   游目(chěng)怀

Clòu    xiān        xuán外之音

D(chuàng) (līng)   (shē)账    (tián)不知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