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乞者赵生传 苏 辙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乞者赵生传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谩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生来见予。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曰:“吾意欲见君耳。”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君游于他,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予曰:“生游何至?”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君若见此,归当不愿仕矣。”予曰:“何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僧逾分,吏物故耳。”予曰:“生能至彼,彼人亦知相敬耶?”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因叹曰:“此亦邪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性奈何?”生不答。一日,生笑曰:“尝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挟术,亦知道者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游四方。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

生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居兴国,骏骡,为骡所伤而死。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今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岁,生来见予  莫:通“暮”,年末。

B.僧逾分,吏物故耳    暴:糟蹋。

C.自此知生非挟术      特:特别。

D.居兴国,骏骡        畜:饲养。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人遇                          孰能讥之乎

B吾将与君游于他                    ,而母立于兹

C事五台僧,不能终,弃,游四方      句读不知

D骡所伤而死                        谁大王为此计乎

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赵生是率性之人的一组是  

①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

②吾意欲见君耳

③此亦邪术,非正道也

④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

⑤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

⑥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乞丐赵生本名吉,两眼有白膜,年少时品行不端,不太守法,经常蓬头垢面,好饮酒,酒醉就打骂人,让人不敢亲近,因而被人毒伤了眼睛。

B.赵生夜游太山,见到许多生活在地狱中的僧人和官吏,认为作者见到一定会停止为官之心,怕他心惊神伤,便没有带他一起去游玩。

C.作者被贬居住在高安,起初不敢接近赵生;赵生主动上门拜访,与之探讨,使作者接受了他的“养气”之说。

D.文章描写了赵生各种异于常人的鄙俗、拙劣、愤恨、困窘的言行,指出他虽不善于掩饰自我,但仍然是个持有“术”且懂得“道”的人。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

(2)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

 

1.C 2.B 3.B 4.A 5.(1)即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多年的疾病和他平生的善恶行径。 (2)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好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住。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复习策略是要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一是要记住典型例句,二是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回归课本很有必要性,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C项,特:仅、只。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2. 试题分析: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B项“所”都是名词,“处所”。A项“其”分别是“代词,他”/“译文代词,难道”。C项“之”分别为“代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为”分别是“表被动”/“介词,替”。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的性格特点。③是赵生对“道”、“术”的理解,④是赵生对养性的议论,⑤表现不出赵生的率性。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本题应该注意设题中出现的问题。一般的解题方法是选择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而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不能算在内,另外,如六句中有四句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而设题时,只设了三句,失掉一句,这样的答案也应算对,考生不必去追究没有被列入的本来正确的那一项,也就是说,不要求全。 4.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要求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而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可以根据选项中罗列具体材料,从中筛选。也可以根据选项中的观点对应题干选择。A项,因果关系不当。“因而”后的推导不对,不构成因果关系。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5.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关键字如(1)“虽”即使,“道”说出。 (2)“恶” 讨厌,“以”用,“自晦”宾语前置语句“隐匿自我”。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高安乞丐赵生,衣服破旧,头发蓬乱,不曾沐浴清洗,喜好饮酒,喝醉酒就殴打责骂街市上的人。即使有好事的人有时召请他谈话,赵生也谩骂人家,斥责人家的过错和恶行。所以高安的人都称他是狂人,不敢亲近他。但是他与人交往,即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多年的疾病和他平生的善恶行径。因为这个,有人说:“这不是得道之人吗?” 元丰三年,我被贬居住在高安,有时在路上见到赵生,也害怕他的狂妄,不敢询问。这年年末,赵生前来拜见我。我问他说:“你不曾求过人,如今拜见我,为什么呢?”赵生说:“我心里想见你呀。” 赵生曾经告诉我说:“我将和你在这里夜宿。”我答应了他。后来他却没有来,问他原因,赵生说:“我本来打算和你到别的地方游玩,考虑你不可能不受惊吓,惊吓或许会伤了心神,所以不敢喊你。”我问他:“你到哪里游玩的?”赵生说:“我经常到太山下,所见的情况与世上说的地狱相同,你如果见到这些,回来后应当不愿做官了。”我说:“什么缘故?”赵生说:“那里有很多僧人与官吏。是僧人超出本分,官吏糟蹋财物的缘故。”我说:“你能到他们那儿,他们也知道尊敬你吗?”赵生说:“不是这样,我能见到他们,他们却不能见到我。”赵生于是叹息说:“这也是歪门邪术,不是正道啊。你能够修身养性使精气与本性俱全,那么出入生死之间,将不用学就会,这样以后才算是正道。”我回答说:“养气,请允许我按照你的说法去做,至于养性该怎么办呢?”赵生没有回答。一天,赵生笑着说:“你曾经问我如何养性,如果有梦和醒的差异,那么本性就不全了。”我非常吃惊,认为他的话与众不同。从此知道赵生不仅持有方术,也是懂得道的人啊。 赵生两眼有白膜,看东西不清楚。但时常能脱开白膜现出瞳孔,瞳孔是青绿色的。他曾经说自己生于甲寅年,至今有一百二十七年了。赵生家本来是代州的,名叫吉。他侍奉五台山的一个僧人,不能坚持到底,离开了僧人,游走四方。赵生少年时期没有品行,所做大多是不合法的事,和扬州的蒋君一同学习。蒋君讨厌他,用药毒伤了他的眼睛,于是两眼就长了白膜。 赵生喜欢禽鸟和六畜,经常带着这其中的一样跟随自己,和它一起睡觉吃饭。居住在兴国时,他畜养了一头高大的骡子,被骡子踢伤而死。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好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住,所以德行和谨慎时常表现在外面。现在我看赵生,他的鄙俗、拙劣、愤恨、困窘,并非专门用来隐匿自我的。而他的言语时常有合于道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春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据说源于经孔子修订过的《鲁春秋》,但这一时期应从哪年开始,以什么为标志,传统上史学界就有分歧。最早划分春秋的是司马迁,他将其定在“共和行政”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另有人严格按《鲁春秋》的起始年代划分,将其定在公元前722年。还有人认为,前说起始年代太早,后说嫌迟,应取东周平王元年,即公元前770年为妥。后来,“东周春秋说”成了史学界最流行的说法。笔者认为,这一看法值得商榷。这里关键是要研究“春秋”一词的历史内涵,内涵不清,外延就难以把握。传统上划分春秋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孟子•离娄下》说:“《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宋代的蒙学读物《三字经》说得更清楚:“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以上概括起来是两点:一是“王室衰微”,二是“诸侯纷争”。应当说,这两点确是春秋的历史内涵。但还有一重要内涵被忽略了,就是改革。改革是春秋时期的主线,无论是王室衰微,还是诸侯纷争,都与改革有关。在西周后期至东周的所有改革中,周的改革,尤其是“厉始革典”最重要,它是中国古代第一声封建春雷,对后来其他诸侯国的改革具有决定作用。可是,“东周初期春秋说”却将周的改革排斥在了春秋之外,这是不应该的。笔者认为,春秋的开端还是以司马迁的公元前841年为准才科学,但其政治标志不能用“共和行政”,而应用“厉始革典”。只有这样,才能既将周的改革划在春秋之内,又突出了周的改革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地位。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周太子晋亦有类似的看法。他将后稷至季历划为一个历史时期,文、武至夷王为一个时期,厉王以后又为一个时期。这一看法是正确的。由此可见,厉王十七年,即公元前841,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该年既发生了“厉始革典”、“诸侯发难”、“流王于彘”、“共和行政”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同时也是周进入封建社会从而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还是春秋时期的起始年代。

(选自孙景坛:《周礼》的作者、写作年代及历史意义新探,有删改)

1.从作者观点来看,下列对“厉始革典”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厉始革典”是周朝最重要的一次改革,它决定了其他诸侯国改革的方向。

B“厉始革典”应该成为春秋时期的开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司马迁。

C.公元前841,这一年相继发生了“厉始革典”、“诸侯发难”、“流王于彘”、“共和行政”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D.从历史看,现有“厉始革典”,然后才有“共和行政”,而“厉始革典”在分期上更有典范意义。

2.下列各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把东周春秋说成了史学界最流行的说法不一定准确,还值得讨论。

B.研究春秋一词的历史内涵与外延都很重要。

C.春秋的历史内涵有二:一是“王室衰微”,二是“诸侯纷争”,缺一不可。

D.“厉始革典”是周进入封建社会,同时也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并且是春秋时期的起始年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室衰微也好,诸侯纷争也罢,都与改革有关,改革是春秋时期的主旋律。

B.周的改革在春秋时期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应该将之划到春秋之外。

C.综观全文,传统上划分春秋的主要根据是《史记》《孟子》《三字经》。

D.“春秋”这一时期从哪一年开始,以什么为标志,本文谈论了这一个具有争论性的观点。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山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_________,对我对山三两声。

A.飞来白鸟旧相识             

B.跃起老鱼似相识

C.跃起老鱼舞翩跹            

D.飞来白鸟似相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B本市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进出天津市区的车辆大幅度增加,日均达到55万辆,各条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明显加大。

C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查看答案

下面各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些材料        不用,实在太可惜了。

②类似的事情        一次的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③学校的公告栏上出现了一 张招领       

④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   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废止    不只    启事     未雨绸缪

B废止    不止    启示     防微杜渐

C废置    不止    启事     防微杜渐

D废置    不只    启示     未雨绸缪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暮蔼    霓虹    雷震雨     春风骀荡  

B滥觞    脉博    摇篮曲     大块朵颐

C修葺    影牒    结骨眼     张皇失措

D喋血    踯躅    捅娄子    茕茕孑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