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母女俩第一次养鸟,母亲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这次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但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俩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又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爱鸟之心 爱鸟之心,人多有之。然鸟之哀,正在为人爱——爱而无责任,是空泛之爱;爱而不敬重,是轻慢之爱;爱鸟之心被商人利用,适成害鸟之因,则是盲爱矣。 鸟本天然生命,今因人之爱,而遭大不幸,是鸟之哀。鸟将尽亡,人何以独存?故鸟之哀,乃人之哀也。 爱之实,在有责任心。无责任心而泛言爱,有爱言而无爱行,遂有爱鸟而致鸟死之尴尬结果,是所谓空泛之爱也。既爱鸟,当尽心尽力;若能尽心尽力,自会渐知鸟之习性,由最初感性本然之爱,进达理性自觉之爱,终成人鸟相亲相爱之境,未尝不是人生妙趣佳话一段。 爱之道,在敬重所爱之对象。以己所爱,强加于鸟,轻则施虐,重则施暴而不自知,是所谓轻慢之爱也。轻慢之害,有甚于空泛。人非鸟,焉知鸟之乐?以人之乐施于鸟,鸟或适以为苦;人若以鸟之哀鸣为欢叫,则人之残忍可知矣。故真爱鸟者,当以还鸟之自由为最终选择也。 然爱鸟之放生,又成害鸟之别径。爱鸟之人心,已成牟利之市场。人间善恶之谲诡,莫此为甚。商人以牟利为天职,或可不论。放生者之动机,初看似亦无可非议。当市上之鸟,将成鼎镬中之牺牲,买而放之,善莫大焉。然若商人所卖,正为放生者而备,买者为一己爱心之发扬,而不问鸟之来去如何,是为盲爱矣。此鸟虽因我放飞而活命,彼鸟却因人仍欲买而续遭网罟之灾。如此捕而放之,放而捕之,循环往复之间,众鸟岂能平安愉快无死伤?由此可推知,放生之爱心愈多,遭难之飞鸟愈众。爱鸟而致鸟亡,此岂买而放生者所乐见之结局乎?故放生之善举,亦当慎为之。当放生不成生意,利用善心以发财之市场不复在,众鸟或将更安适。 人若有善心,存善念,时时处处皆可行善,不必执着于放生一途也。 【解析】 试题分析:本则材料可以从“和谐”的角度谈人与动物的关系,进一步把主题深化为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可以从“母女放生”这个角度谈善待生命,但不该以“行善”当“作秀”;可以从养鸟爱鸟这个角度谈爱就得按照鸟儿的天性去养去爱,否则就是害,这里还应该谈到爱人教育人;可以从“老板”的角度去谈,环保是根本,但还需谨防被人利用;可以从“人性扼杀了鸟性”的角度,谈人与鸟的不平等,还应该将养鸟与育人结合起来;也可以从“鸟”的角度去谈,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还可以从“做事不能搞形式主义”去谈,做好事要讲方式方法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易错警示】这道题在概括材料内容的时候很容易“以偏概全”。材料内容涉及三个方面:“养鸟”、“放鸟”、“捉鸟”。因此,在概括材料内容时,要将三个方面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不能遗漏。而这样一道审题难度不大的作文题,仍然有部分考生因为概括材料内容时的“以偏概全”,造成立意时种种“似是而非”的偏离题旨的立意,诸如“慈善是一种美德”、“鸟类是人类的朋友”、“鸟人之鸟事”、“道德与法制”、“主动参与公益行动”等,尽管这些立意没有完全脱离原材料,与原材料有着一定的藕断丝连的联系,但都没有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材料内容,都是局部地、琐碎地、片面地“捞”一些材料细枝末节,然后想当然地立意作文。实际上,全面把握材料的三个方面,准确概括材料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这则材料的中心大意是:人应该如何对待“鸟”(自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将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散句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的共建共享、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就能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       。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C.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D.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寻求与古巴关系的“新开端”,并承诺将与其他美洲国家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史学大师许悼云

魏承恩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知道了许悼云的大名。因为他的《汉代农业》是在美国攻读中国史博士学位的必读书,我喜欢这部书,于是我找到许先生的好几部著作来读,被他的渊博知识深深折服,最受启发的是他娴熟的使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治史。那时候,只知道许悼云是匹斯堡大学历史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后来到了香港,在中文大学跟金耀基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一次提到许悼云,耀基师说和他很熟,并说他每年都会来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过了几个星期,许先生果然到了香港,我闻讯后就让耀基师的秘书帮我约了时间去拜访他。在许先生的办公室里初次见面,他平易近人,十分健谈,没有一点大师架子,许先生著作等身,除了专攻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之外,研究领域还涉及社会学、考古学、科技史、台湾史和中外历史比较等。他还对现实政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撰写了大量政论,结集出版的就不下十余种,在台湾舆论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好奇地问他何以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许先生就和我谈起自己的求学经历。

无锡许家是江南世代的书香门第。许先生的父亲藏书丰富,兴趣广泛。许先生幼年患小儿麻痹而不便于行,就在家里杂读群书。抗战后,他在家乡的辅仁中学读书,这所名校聚集了一批饱学之士。1948年底,他跟随父母到台湾,考取台湾中文大学外语系,第二年转入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又读研究生。当年的台大大师云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派,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许悼云受校长傅斯年器重,跟李济学考古,跟李总侗学古代史,跟董作宾学甲骨文,向尹耕望、钱穆、沈刚伯等问学。许先生说:“那时台湾的研究生教育和内地不一样,不是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由三到五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共同指导。这样就给我一个想当大的刺激,因为几个指导老师的治学思路都不一样,他们在那里各讲各的,逼得我不得不思考,寻找自己的路子。”

后来他又到芝加哥大学去深造。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不在意你读什么系,学生的课程可以自己设计。在那里,许先生选课的范围包括经济学、中古史、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等。选读宗教学的只有他,老师照样认真上课。他住院开刀,教授及古代史的老教授带着书到病床前去教,一边讲,一边讨论。听到这里,我就想:很多人在讨论现在的中国大学出不了大师,但不是先应该问中国大学有没有这样的教师吗?

许先生说,他选修了那么多似乎和历史学不相干的学科,“但我是拿历史当材料看,拿别的学科当工具看,这样就可以用各种工具处理材料。”

许先生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1970年起担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史学系及社会系合聘教授,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杜克大学等校的讲座教授,著有专著十余种,论文百余篇。近年来,又常在中国大陆讲学,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授予名誉教授。他是海峡两岸和国际史学界公认的耆宿。听了他的自述,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次见面聊天,许先生就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我研究历史的“一日师”。我去学校上课之余,经常会去他那里拜访,聆听他的教诲。有一次,《明报》编务总裁高信疆听我说起许绰云在香港,就说和他是很熟的朋友,要我帮他约一起吃饭聊天。参加那次餐聚的除了许先生夫妇外,还有耀基师夫妇和哲学家劳思光。我在他们中间算是小字辈了。很多年过去了,当晚吃了什么佳肴美味早已忘记了,但大师的风采则历历在目。

上一次见到许先生已经是十多年前了。我有事去台北,听说他也在,就打电话约了时间去看望。言谈之中,他知道我跟随南怀瑾先生在学佛,就说怀师早年在台湾时,自己曾跟随殷海光去拜访过两次,因他的学问路子和南不合而没有再去,但殷老师对他则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进《许悼云谈话录》里,称南怀瑾是奇人,有吸引力。前年我和老友、中研院副院长王汎森博士聊天。他说,殷门弟子对这一说法大不以为然。我说,十多年前就听许先生说过,事后特地向怀师求证。老人家还兴致勃勃地同忆当年殷海光跟他学打坐的情景。这也算为我尊敬的许先生辩诬吧。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17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台湾、大陆,许悼云在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一样巨大的,他的《汉代农业》更被列为必读书目。

B.许悼云随和健谈,不摆架子,与作者初次见面,就畅谈自己的求学和治学经历,这让作者很受感动,之后多次拜访求教。

C.作者认为大陆出不了大师的根本原因是:没机会向众大师求教,一个导师带多个研究生,课程全由学校或老师设定,学生缺乏自由度。

D.虽然和南怀瑾大师的治学略有不同,见面机会也不多,但是许悼云还是认为南怀瑾是奇人,很有吸引力,并对他的学问钦佩至极。

E.许悼云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既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期许,也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

2.许悼云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

3.文章说:“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大师是怎样练成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许悼云成为大师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