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巴经济合作能很好地改善巴基斯坦的基础...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巴经济合作能很好地改善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推动两国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开启两国合作的新征程。

B.习近平、李克强近日的讲话,让公众感受到了新的变化。但无论反腐还是调整利益格局都是难题,短期内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都不容易。

C.北京有个收养孤残儿童的“天使之家”,在央视举办的《梦想合唱团》电视公益活动中,北京合唱团资助了26个“天使之家”的残疾儿童。

D.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不仅随着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而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而且让国内市场很快改变了“短缺”的局面。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搭配不当。“改善”和“建设”不能搭配。C项语序不当,把“26个”移到“残疾儿童”之前。D项语序不当。“随着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而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和“让 国内市场很快改变了“短缺”的局面”互换。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一长假,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B.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吹嘘南京城防坚如磐石,但人民解放军用了24小时就冲破了敌人的防线。

C.日本外相一再表示,日本政府决定购买钓鱼岛是务实的做法,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D.这桌子微醺,那桌子半酣,杯盘狼藉,言语喧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

——王克勤访谈录

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年龄最大、最有激情、干劲最足的一个。我看过你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王克勤: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对不起,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民,之后才是记者。

南方周末:你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

王克勤:对。说到为了报道而报道,我可以举出很多案例。吉林一家媒体报道农民工从楼上摔下,摔死了,它的标题叫“昨夜上演高空飞人”。江苏一家媒体报道农运车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头部轧过去,轧死了,它的标题叫“骑车人中头彩:惨死”。可见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何其冷酷。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做新闻到底是为了什么?初级目标是传递信息,中级目标是报道真相。但新闻还有一个终极目标,那是什么?就是守护个人权利。

作为一个人,我看到别人痛苦我也会跟着痛苦,想要自己不痛苦就要去行动。而如果别人受难时你反而有快感,说明你的人性已经异化了。

南方周末:这就超出报道的技术范畴了,而属于道的层面。

王克勤:相对于“新闻之术”来说,这可以称为“新闻之道”。技术层面,任何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做到,并且都可以做得很专业。但是要做到遵循“新闻之道”,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在采访的时候,见到老大爷向我们求助。当然出于职业规范你要保持跟他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同时要对他保持应有的尊重,这并不矛盾。

南方周末:这既是做人,职业素养也在其中。

王克勤:对。概括起来无非六个字:说人话,做人事。

南方周末:你作揭黑报道差不多20年了,你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王克勤:我觉得要有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努力了,社会将有所改变。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改变”。说实在话,我一直苦苦坚持,主要是因为我的内心太柔软,我看到别人求助的眼神,会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我就得行动,在职业范围内给他们一些帮助,换得内心的宁静和宽慰。从职业层面讲,作为记者更需要有激情,应该容易被那些事情打动。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记者应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

就拿我这近20年的职业生涯来讲,我当年作了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的报道,马上引来甘肃全省范围的回收市场的整治。我后期的很多调查,包括艾滋病调查,山西疫苗黑幕调查,就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来讲,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山西疫苗报道已经对全中国的公共卫生工作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我掌握的大量信息显示,他们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全民的启蒙作用,它已经提醒了全中国所有的家长,要冷静地看待现阶段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盲从和盲信。

南方周末:你认为舆论监督社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王克勤:十年前,我对舆论监督能起的作用就有一些思考,现在的思考和当时的思考变化不大。我认为舆论监督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第一,从微观上讲,舆论监督往往都是捍卫具体的公民权利,对特定的受害者直接起到救助作用。第二,从中观上讲,我们的努力可能影响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仅使报道中的当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制度建构起到点滴的改变作用。第三,从宏观上讲,我们每天的报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现,只要不断把真相公之于众,就有累加效应。这个作用是渐进的,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

南方周末:但是记者的能量、媒体的能量不能高估。媒体不是救世主,不可能包打天下。

王克勤:是的。不过只要一直坚持那样去做,那样尽职尽责,就能够有所成就。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方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南方周末》高度评价了王克勤的行为,认为他做新闻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即不是为了职责,而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B.一个新闻记者看到有人落水,先拍照而不是先救人,那说明他的人性已经异化,他已经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目标。

C.出于职业规范,新闻记者要保持和求助者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应该对求助者保持应有的尊重。

D.王克勤对山西疫苗黑幕的调查,不仅促使公共卫生工作者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对全民起到了启蒙作用。

E.王克勤认为不能高估记者和媒体的能量,但记者和媒体只要尽职尽责地坚持,就能够有所成就,并且能使社会产生突变。

(2)王克勤列举《昨夜上演高空飞人》和《骑车人中头彩:惨死》的报道事例,有什么作用?

(3)这篇访谈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请你就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4)王克勤认为:“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这篇人物访谈的社会价值。

 

查看答案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两句来批评。

(2)《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两句来比喻人生短暂、个人渺小。

(4)有志与力,                                       ,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琼,字德华,太原人。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工部主事,进郎中。出治漕河三年,胪其事为志。继者按稽之,不毫发,由是以敏练称。正德八年进尚书。琼为人有心计,善钩校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边帅请刍糗,则屈指计某仓、某场庤粮草几何,诸郡岁输、边卒岁采秋青几何,曰:“足矣。重索妄也。”人益以琼为才。十年代陆完为兵部尚书。时四方盗起,将士以首功进秩。琼言:“此嬴秦弊政。行之边方犹可,未有内地而论首功者。今江西、四川妄杀平民千万,纵贼贻祸,皆此议所致。自今内地征讨,惟以荡平为功,不计首级。”从之。帝时远游塞外,经岁不还,近畿盗窃发。琼请于河间设总兵一人,大名、武定各设兵备副使一人,责以平贼,而檄顺天、保定两巡抚,严要害为外防,集辽东、延绥士马于行在,以护车驾。中外恃以无恐。孝丰贼汤麻九反,有司请发兵剿。琼请密敕勘粮都御史许廷光,出不意擒之,无一脱者。四方捷奏上,多推功琼,数受赉,宠遇冠诸尚书。十四年,宁王宸濠反。琼请敕南和伯方寿祥督操江兵防南都,南赣巡抚王守仁、湖广巡抚秦金各率所部趋南昌。奏上,帝意欲亲征,三日不下。大学士杨廷和之,竟下亲征诏,命琼与廷和等居守。先是,琼用王守仁抚南、赣,假便宜提督军务。比宸濠反,书闻,举朝惴惴。琼曰:“诸君勿忧,吾用王伯安赣州,正为今日,贼旦夕擒耳。”未几,果如其言。花马池有警,兵部尚书王宪请发兵。琼言花马池备严,寇不能入,大军至,且先退,徒中国。宪竟发六千人,比至彰德,寇果遁。明年秋卒官。赠太师,谥恭襄。

(节选自《明史·王琼传》,有删改)

[注] 胪:传语,陈述,记录。钩校:探究查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继者按稽之,不毫发   爽:差失

B.三日不下 持:保持

C.大学士杨廷和 趣:催促

D.大军至,且先退,徒中国 耗:减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

B.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

C.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 

D.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琼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为官勤勉,在做户部尚书之前,就把过去的文牍、规则抄了下来,全面掌握了户部钱财收支、盈亏的情况。

B.王琼认为官兵以头颅数论功会造成滥杀平民百姓、纵容盗贼的恶果,因此他奏请只以荡平论功,不再计首行赏,得到了皇上的赞许。

C.王琼任兵部尚书后,能谋善断,皇帝远游时京郊盗乱、汤麻九造反等棘手事件都被他机智地化解了,受到皇上赏赐。

D.王琼办事有远见,并能预作谋划,遇事冷静,处变不惊。宁王朱宸濠造反和花马池外敌来袭等事件的平息,都反映了王琼办事的上述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方捷奏上,多推功琼,数受赉,宠遇冠诸尚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君勿忧,吾用王伯安赣州,正为今日,贼旦夕擒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