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诗歌阅读 巫山一段云·秣陵①感旧 田茂遇② 白下经行处,凝眸钟岭③东。旧时花月杳...

诗歌阅读

巫山一段云·秣陵感旧

田茂遇

白下经行处,凝眸钟岭东。旧时花月杳无踪,千叠紫云空。

耕犊迷芳草,虬枝暗老松。江城莫忆景阳宫,暮雨湿寒钟

[注释]秣陵、白下、江城:均指六朝故都南京。田茂遇:清代词人,由明入清,目触南京之变异,感于故国旧事,写下此词。钟岭:钟山,即今南京的紫金山。景阳宫:即南朝陈景阳殿。钟:指南朝刘宋帝为催促宫人早起公妆而置于景阳楼上的景阳钟。

1.词人“凝眸钟岭东”,看到的是怎样一幅图景呢?请简要作答。

2.词句“耕犊迷芳草,虬枝暗老松”在词中有何作用?

 

1.南京城旧日那春花秋月的美好景象全无踪影,只有那层叠钟山之上的紫云(暗指所谓王都紫气)空在。耕田的牛犊迷失于芳草之内,虬龙状的老松阴暗森森。那曾经促使宫人早起梳妆的景阳楼钟声,如今在暮雨中听来,是那样沉闷,潮湿,令人寒冷。 2.(1)紧承上片末两句,起过渡作用:由写昔日故都繁华美景全然消失,过渡到写现在随处可见的荒凉景象。(2)耕田的牛犊迷失于芳草之内,虬龙状的老松阴暗森森。“迷”“暗”二字,绘景着色,形象地写出了南京之荒芜,突出了故国之思、易代之悲的主题。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意境,解答时要注意找出诗中所写景物(意象),指出景物特点,描绘出所写画面,然后概括出画面特点来。“凝眸钟岭东”领取后三联,我们只要把后三联的景物进行概括并总结出画面即可。“旧时花月杳无踪,千叠紫云空”,旧日那春花秋月的美好景象全无踪影,只有那层叠钟山之上的紫云(暗指所谓王都紫气)空在。这两句,以总括之笔,写出昔日故都繁华美景全然失却。“耕犊迷芳草,虬枝暗老松”,续写随处可见这一荒凉:耕田的牛犊迷失于芳草之内,虬龙状的老松阴暗森森。“迷”“暗”二字,绘景着色,更突出南京之荒芜。江城莫忆景阳宫,莫雨湿寒钟”,是写往事不堪,沧海桑田之悲。“江城”,仍是指南京,因其滨临长江,故曰“江城”。“景阳宫”,即南朝陈景阳殿。“钟”,指南刘宋帝置于景阳楼上之景阳钟。这两句是说:再莫回忆江城的景阳宫了,那曾经促使宫人早起公妆的景阳楼钟声,如今在暮雨中听来,是那样沉闷,潮湿,令人寒冷。作者所看之景荒芜凄凉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及其作用的能力。颔联以总括之笔,写出昔日故都繁华美景全然失却。颈联续写随处可见这一荒凉:耕田的牛犊迷失于芳草之内,虬龙状的老松阴暗森森。“迷”“暗”二字,绘景着色,更突出南京之荒芜。这样就写出了此地的荒凉之景,根据题目和注释①可知,这是一首怀古诗,写出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芜,寄托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沉痛的故国之思。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鞫武曰:“燕有 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 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鞫武曰:“燕有 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 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傅交于田先生            因:通过、经由。

B太子 避席而请曰                避席:离开座席。

C而教之曰                      幸:希望。

D愿足下急 太子                 过:拜访。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古代的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B文中“韩、赵、魏”与燕、齐、秦、楚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韩、赵、魏是春秋末期“三家分晋”而来,这里的“晋”,就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国。

C“左右”有多种含义,可以是方位词,指左和右两边;也可以是名词,指身边跟随的人。文中是后一个意思。

D《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课文《荆轲刺秦王》就节选自《战国策》。

3.下列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故事。

B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却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行事又有些多虑的人物。

D田光自杀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从琢磨生活到表现生活

从根本上说,文艺家就是用心琢磨生活,并用心表现生活的人。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等都是在用心琢磨生活的基础上,分别用语言文字、画面形象、节奏旋律、身段造型等表现生活。可以说,文艺创作的前提是琢磨生活。只有先把生活琢磨深、琢磨透了,才能谈得上将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表现出来。

每个人本来就身处生活之中,每日所遭际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都是我们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琢磨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因此,文艺家凭借自己惯常的生活感受及读书体悟等,也能创作出文艺作品,包括一些优秀作品。可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而导致的分工越来越细化,我们每个文艺家个人生活圈之外,还有无比广阔、无比丰富的各行各业千差万别的生活,如果我们不去接触、不去深入体验,就无法琢磨出它的复杂滋味、无法领悟到它的丰厚意蕴。文艺家必须走出个人的“小生活”,走向社会的“大生活”,在下基层和扎根基层过程中,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加真切地感受人民的快乐和疾苦,只有这样,创作才易接地气、贴民心,才易产生激荡时代风云、散发泥土芳香的精品佳作。

就文学创作而言,如果说,琢磨生活是“炼意”,那么,表现生活就是“炼句”。用《文学概论》里的公共话语表达,琢磨生活的“炼意”,就是对思想性的深广开拓,而表现生活的“炼句”,则是在艺术性上精益求精。

反观这些年来的文学创作,当然也有黄钟大吕,启人心智的绕梁之音,但瓦釜雷鸣,混淆视听的刺耳杂音,却时常摇唇鼓舌,招摇过市。在琢磨生活的“炼意”方面,不仅一些作品是非不分,良莠不辨,自觉或不自觉地摈弃和动摇主流价值观,解构崇高、颠覆忠诚、戏说历史、调侃现实,把文学降格为简单娱乐或传达消极颓废思想的工具;而且一些颇获佳评的上乘之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思想对现实的穿透力,缺乏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缺乏对人性的直面审视,缺乏对灵魂的严肃考问等种种遗憾和不足。在表现生活的“炼句”方面,等而下之者粗制滥造,胡编乱侃,叙事上的漏洞、情节上的破绽、人物形象的扁平呆板、语言文字的直白浅陋等等,可谓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至于等而上之者,虽然在结构技巧、叙述方式、语言锤炼等艺术追求上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也照样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如有的作家吸收外国文学影响,没有很好咀嚼消化,作品明显留有福克纳、马尔克斯等叙述模式的痕迹;有的作家守不住创作应有的定力和追求,时常陷入简单重复自己乃至炒冷饭的泥沼等。还值得一说的是,如今许多作家普遍采用的间接叙述方法,即人物对话不用打引号的原话表达,而是改用作者叙述代替——这固然有助于加快叙述节奏,也便于作家轻松描述,却有损于刻画人物个性(对话是展示人物个性的重要环节),有损于文本叙述的丰富多彩和语言的必要张力。可以说,这种讨巧叙述方式的流行和泛滥,凸显了我们作家拈轻怕重的叙事惰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文艺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这些弊病的产生,主要是我们既没有下功夫深入生活和琢磨生活,也没有在如何表现生活上锲而不舍地孜孜以求。正如登高才能望远一样,要在琢磨生活中独具慧眼地发掘出新意和深意,也与卑琐心灵、短浅眼光和浮躁心态无缘,它只青睐那些襟怀高远、思想深邃、目光敏锐者的探求和追寻。而要在表现生活上杜绝平庸,追求卓越,直至做到像杜甫那样“语不惊人死不休”,则必须舍弃熙熙攘攘、平坦易行、轻车熟路的大道,踏上荒草没膝、陡峭险峻、崎岖坎坷的小路,在艺术的崇山峻岭和语言的密林深处探幽揽胜,突围前行。这需要我们摈弃马虎草率、得过且过的敷衍成篇,像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样,“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殚精竭虑,字斟句酌,直至炼石成丹,孕沙成珠。

生活节奏的加快已将当今社会送入浮光掠影、行色匆匆的快车道。物质欲望的膨胀更把许多人引向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的名利场。但文学艺术作为编织人类心灵五彩云霞的手工活,不宜抄袭模仿、千篇一律,不宜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它需要我们立足大地而仰望星空,正心笃志琢磨生活的奥义,匠心独运表现生活的斑斓,从而创作出真正“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节选于《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琢磨生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家创作的前提是琢磨生活,只要把生活琢磨深、琢磨透了,就能谈得上将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表现出来。

B文艺家在创作中,要走出个人的“小生活”,走向社会的“大生活”,把生活琢磨好了,才能更好地创作出精品佳作。

C文学上琢磨生活的“炼意”,深入广泛地开拓文章的思想性,就是为了表现生活的“炼句”,为了在艺术性上精益求精。

D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殚精竭虑,字斟句酌,直至炼石成丹,孕沙成珠,就是琢磨生活的典型。

2.下列关于这些年的文学创作的现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钟大吕、启人心智的优秀作品少之又少,瓦釜雷鸣、混淆视听的作品招摇过市。

B在琢磨生活方面,一些作品自觉或不自觉地摈弃和动摇主流价值观,把文学降格为简单娱乐或传达消极颓废思想的工具。

C在表现生活方面,一些作品存在粗制滥造,胡编乱侃,叙事上、情节上有漏洞与破绽、人物形象扁平呆板、语言文字直白浅陋等问题。

D有的作家受外国文学影响,但没有很好的吸收消化,作品带有明显模仿的痕迹。

3.结合全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家要想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用心地去琢磨生活和表现生活,这必不可少。

B文艺家除了自己生活圈之外,还有广阔而丰富的社会“大生活”,只有深入地体验,认真地琢磨,才能创作出把握脉搏、反应人民欢乐与疾苦的作品。

C在表现生活上,文艺家要杜绝平庸,追求卓越,必须舍弃轻车熟路的大道,敢于走崎岖坎坷的小路,在艺术上不断创新,探幽揽胜。

D在物欲膨胀的今天,文艺家要正心笃志琢磨生活的奥义,匠心独运表现生活的斑斓,拒绝浮躁,拒绝名利,创作的作品都能成为“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临行前,父亲对我说:“一个人出门在外,要懂得‘放过’别人,知道什么叫‘放过’吗?”“‘放过’就是让别人通过,放别人过去。”我说。

父亲说,所谓“放过”,“放”即放下,“过”即过错,“放过”就是放下别人的过错,一个人只有在内心放下了别人的过错,才能真正为别人让路,让别人通过,放别人过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并保持语意连贯。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语文是一位画家,                                             ;语文是一位音乐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语文是一位诗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