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谈吟诵
陈向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吟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诸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1.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随调吟出,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要求各级政府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精心规划,使灾区人民在恢复重建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B.市广电局宣称:未来三个月将在市区居民小区全面落实和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精神,居民小区电视信号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C.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D.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B.据了解,“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中“海水西调”观点的始作俑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霍有光。
C.邹昊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我们的干部,采用全程电子跟踪管理,既保证了整个流程的公开透明,也避免了瓜田李下之嫌。
D.中学语文课文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中学生打基础,而鲁迅杂文令疲惫不堪的学子们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
下列对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兵器)
B.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最终)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次)
从文言句式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与弟子
④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⑤思厥先祖父
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⑦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A.③④ B.①⑦
C.②⑤ D.①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