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有一匹年轻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来发现它。 商人...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有一匹年轻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来发现它。

商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商人驮运货物呢?”士兵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普通士兵效力呢?”猎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去当猎人的苦力呢?”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匹马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主人。

一天,钦差大臣奉命来民间寻找千里马。千里马找到钦差大臣,说:“我就是你要找的千里马啊!”钦差大臣问:“那你熟悉我们国家的路线吗?”马摇了摇头。钦差大臣又问:“那你上过战场有作战经验吗?”马摇了摇头。钦差大臣说:“那我要你有什么用呢?”马说:“我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钦差大臣让它跑一段路看看。马用力地向前跑去,但只跑了几步,它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你老了,不行!”钦差大臣说完,转身离去。

要求:1文体为议论文;

(2)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3)不少于800字。

 

实干 说到实干,观今宜鉴古。古之成大事者,必少不了实干。这不仅是说圣贤和帝王要实干,就连那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只要想出人头地你就得实干。实干是成事之基,实干是立业之本。唯有实干,才能有所作为。 先从圣人先师的实干典故说起。记得有个成语叫“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典故说的是孔子、墨子周游列国,游经讲学。他们每到一处传道授业,皆是舌耕不辍、诲人不倦。有时在一地讲学,连坐席都没有坐暖,连烟囱都没有熏黑,又匆匆去别处教育德化。孔墨广收门徒,积极传播思想和学说,是身体力行的实干家。此二人分别创立了儒家和墨家,让大成思想在世间千古流传。战国时期虽有诸子百家,但“儒墨显学”为百家之首。孔墨生前闻名于四海,死后流芳于百世,是现今享誉国际的文化名人。 再不妨提提那皇家帝王的实干。遥想中国历朝历代,帝王的实干兴邦事例实在数不胜数。其中就有夏少康实干,实现了复国大计;越勾践实干,完成了灭吴雪耻;唐太宗实干,开创了贞观之治;清康熙实干,缔造了康乾盛世。当然还有众所周知的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等等,诸如此类的一国之君就不再枚举了。他们的实干兴邦的故事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让青史熠熠生辉,浓墨重彩的灿烂了华夏五千年文化。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现代史上的开国主席毛泽东。他用实干建立了中共红色政权,他用实干解放了全中国,他用实干带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有说过三句话,第一句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二句是: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最后一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三句话就是说:“我们要分秒必争的实干,不要空耗时间。新中国虽然是我们这帮人打下来的,但是未来的发展还是要靠你们新一辈。那些王侯将相都是过去式了,现在是今朝新人的舞台,是我们实干出成绩的时代。” 先人已逝,精神长存。他们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成功要立足于实干,实干才能出成绩。现在是我们要用实干来各领风骚的时刻,他们的实干精神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拼搏向前。当然他们值得推崇的精神不只有实干而已,他们创造的丰功伟绩更是值得让我们歌颂和缅怀。 记得那位澳洲奇人力克·胡哲吗?你不记得或不知道都没关系。重点是我想说,他生来无手无脚,却在身残志坚的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连他都在实干,你的实干精神难道被谁谋杀了吗? 当今世界哪个成功人士没有凭实干就可平步青云?谁人不是凭实干从小人物走向大人物?我们看看李嘉诚、马云、刘强东、成龙、周杰伦…… 行动是行动派的写照,实干是实干家的信条。实干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实干精神是中国脊梁的DNA,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干之人可做凌云木,可为傲霜枝,人生大多成就都是由实干铸就。所以实干这条坦坦大道上从来不缺仁人志士。 实干的克星就是懒惰和懈怠,懒惰浇熄斗志,懈怠产生消极。但愿谁人也不要睡在懒惰的窠臼,落入懈怠的园囿。实干之人必勤奋刻苦。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人生在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你所厌恶的每一个现在都有一个不曾实干的曾经。不如从现在开始来用实干书写你的精彩人生!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主人公是一匹千里马。要特别关注千里马的回答,“怎么可能为一个商人驮运货物呢”,“怎么可能为一个普通士兵效力呢”,“怎么可能去当猎人的苦力呢”,等到终于机会来了的时候,它却“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从中可以得到的立意有:一、拥有了好的天资还不够,还需要后天多种多样的锻炼;二、不要忽视小事情,机会就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之中;三、踏踏实实做好了小事情,才拥有了做大事情的能力;四、拒绝空等,积极实干。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感谢生活!它的历练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变成一个从容的自己。懵懂到从容,要跨越那布满荆棘的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跋涉那滔滔浊流的河。在无尽的磕磕碰碰之中,感觉悲喜交加的心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证阴晴圆缺的变幻。当举起那带有红晕的幸福酒杯时,才明白,痛苦是幸福的促销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败是成功的敲门砖。痛苦与伤害,使暗淡的灵魂有了升华!

 

查看答案

长句变短句。

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的流行的意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12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希望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词:“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世纪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的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的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B.本文选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C.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D.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E.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2.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

3.为何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请简要分析。

4.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或字迹潦草,该题不得分。)

(1李白在《将进酒》中用                                   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

(2)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出师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小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