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悟言一室之内

B.引以为流觞曲水

C.圣人不凝滞于物

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相传彭祖高寿,因此在中国文化里,彭祖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

B.这两段文字在句法上骈、散兼行,既整齐又灵动;引孔子之语抒发胸臆,表达了对“修短随化”的无奈和感叹。

C.正因为人生、自然是美的、有价值的,它们的消亡才让人痛苦。《兰亭集序》所表达的“痛”“悲”的背后,是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

D.文章对“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思想的批判加剧了人生的幻灭感,使得“悲”成为一代代人无法抗拒的宿命。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1.C 2.D 3.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缘由,与我感叹的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文章嗟 叹悲伤的,心里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每一种句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C项为被动句,其余为省略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介宾短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加剧了人生的幻灭感”错。文章对“一死生”“齐彭殇”的批判是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正体现了作者对抗拒人生虚幻所作的努力。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3. 试题分析:句子中,关键词是“兴感之由” 兴怀感慨的缘由、“一契” 像符契一样相合、“喻” 明白。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举世而非之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             劝:规劝。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穷发:不毛之地。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               数数然:急迫的样子。

D若夫天地之正                   乘:顺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谨拜表

B举世而非之不加沮           何不淈其泥扬其波

C问棘也是已               不知老将至

D而征一国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去今之而葬焉

C太上不先,其次不辱身                D三江而带五湖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似。

如果说生命是一首诗,那么时间是白纸,记录着人生的喜与悲;如果说生命是一艘船,那么时间是河水,承载着人生的重与轻;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书法的发生,要追溯到人们对于语言的态度。中华民族对语言背后意蕴的重视,远远超过语言本身。              这种叙述清楚地表明了中国书法的一个特征:它与汉语的使用密切相关。

①人们很快发现书面语言的外形——视觉图形是一个很好的中介。

②于是,在运用语义来表达的同时,对书写的结果——字的外形加以更多的注意。

③因此人们总是在语义之外去寻找帮助表达那些“言外之意”的手段。

④长此以往,人们的视觉、书写、心理渐渐汇合成一种有关联的整体,书法便在这种关注、融合中诞生。

⑤也就是说,文字、语言的视觉图形能够帮助表达语言本身不能传达的很多东西。

⑥这里其实隐含着对语言的不满——“言不尽意”。

A①⑤⑥③②④                       

B②④⑥③①⑤

C⑥③②④①⑤                       

D⑥③①⑤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绪论,也称序言,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

B《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著作有《震川文集》等。他的散文素以平淡自然、不事雕琢见称,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C《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西厢记》曲词雅致,意境优美,被称为“杂剧之冠”,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戏剧作品之一。

D《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表达了庄子的人生态度,充分体现了庄子散文寓说理于寓言和重言中的特点,富有现实主义色彩。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俄罗斯领导人在与美国打交道时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打交道一样轻松,俄罗斯领导人不会轻易改变立场。

B.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北京、上海等几个超大城市,饱受交通拥堵和雾霾的困扰,都在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把污染严重的工厂迁移到其他地区。

C.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秦宣太后为原型的古装剧《芈月传》,创造了东方卫视自建台以来的最高收视记录,该剧的成功靠的是郑晓龙团队的辛勤付出取得的。

D要彻底消除恐怖主义威胁,西方大国必须改变现有策略,增强政治平衡格局,清除极端思想,不让恐怖主义有滋生的土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