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标识,请写出其构图...

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标识,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50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该标识由数字“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V”字型长城图案构成。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V”字型长城图案,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庆祝,也代表中华民族组成钢铁长城,共同抗敌。五只和平鸽,表现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共创美好未来。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 构图要素要其考生依照一定的顺序,列出图片中那个内容即可。对于图片寓意,考生依据图片内容,结合题干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即可得出。答题时注意语言简洁。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对于图形(主旨)寓意,总体思路: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1.汉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中有个写意的汉字“竹”,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有个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有个汉字“月”。2.阿拉伯数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总体上形成“6”,还有一个隐含的“6”,就是6片竹叶。3.英文及首写字母。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台标是“CCTV”。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如洛阳电视台台标表面是“TV”,实际是变形的“洛阳”的拼音首写字母“LY”;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里有“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5.汉字的分与合。如中国公民道德标志里,总体是个“公”字,分开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心”字形,说明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的素养。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那只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其实那滴水也可以解释为像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只是因为2013年新课标二卷的这个题目中限定不超过70个字,写不下而已。(那只手放在别的徽标里,也可能表示白鸽或字母“S”。)2.图形的分与合。比如2013年新课标卷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外围是十个环,但不能孤立去看这些环,还要看到它们环环相扣、象征共同保护环境的一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标志中间总体有朵牡丹花,分开看是蝙蝠,“蝠”与“福”谐音。3.图形的阴与阳。比如全国妇联会徽中间,总体是朵花,而阴处是三个“女”字的旋转重叠,阳处是三个“W”,而“W”是英语“Woman”的首写字母。四、图与文的结合。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同时也是个跑动的人的形状;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中间两横是两个脚印,表达登月的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组成轮椅形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志的汉字“文”同时是条龙,龙尾上还有长城。中国环境标志则是由“环”形想到环境、环保。沈阳全民读书月标志总体是“S”,“S”既是“沈阳”的“沈”字的拼音首写字母,也是“书”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分开看这个“S”,又是打开的两本书,两书中间还有只眼睛。五、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和中国公民道德标志呈红色,总体上都是中国印。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会徽的红绿蓝三条彩带,既是凤尾,又比喻赛场跑道。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整体为绿色,意为“绿色环保”、“绿色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方方正正的方块字,体现了中国古人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无论书写方式怎么变,①              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无论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②               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古人重视书法如是,今人更应如是。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        ,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

A.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

B.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

C.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D.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     

A.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B.南方没有集体供暖,只能实行个体式采暖,居民可采用电取暖或燃烧取暖的方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C.如果将平均主义推广到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异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只会扼杀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  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    的人民公仆。

③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

A.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B.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C.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D.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钱穆: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潘剑冰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为此,他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

B.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

C.“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轶事。

D.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2.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3.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试进行简单分析。

4.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