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__________。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⑥①④⑤②③ 

B.⑤②③⑥①④

C.③⑥①④⑤② 

D.①④③⑥⑤②

 

C 【解析】 试题分析:作答排序与复位衔接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把握语段的中心、结构层次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关注关联词语,注意词语间的照应等。非连续性的语句复位题,还要认真分析横线出现的规律甚至标点符号等,明确与上下文的关系。本题中③对“网络省钱“的肯定放在最先;⑥①由“但”转入对网购负面影响的说明;⑤②强调购买“闲置品”。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多。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语句排序型试题虽然有表述材料,也有语句结构,有文章体裁,也有中心内容,但其与片段阅读不同,片段阅读的表达内容、语句结构、文章体裁、中心内容等在题干中有着完整的体现,而语句排序型试题题干中的5个或6个语句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结构可言,其正确答案才是一个完整的片段。因此,在解答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答题步骤一步一步的来完成。一、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二、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理顺句序。一段写景的顺序由观察的角度决定,是俯视、仰视、平视,是从远到近,还是从上到下,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写景的句子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讲究押韵、平仄、对称等。三、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等等;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例如题中的“但”。四、连读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有的题干语句,句间关系比较隐晦,甚至多有分岔,可以多解,在排定语序时仍要经意而为,不可草率。因此,通过前面三步,已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本题重在逻辑顺序的把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在美国人心目中,消防员通常与“英勇”“无私”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尤其是“9·11”事件之后,这一职业更成为民众心目中的“平民英雄”。

B.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报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季老活了近百年,但人不管活了多久,对于时间来说都是短暂的。然而文字的存在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久远,季老虽然仙逝,但他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下永久的回味。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D.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D.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2.小说中,“我”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转变过程?

3.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和“铺    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4.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 杜甫《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用诗句“                            ”来表现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惠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为生计四方奔波,目睹“盛世”表象下的种种社会疮痍。此诗为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年)作者自安徽归家后所作。②物外:世俗人情之外。③阑干:纵横交错,参差错落。

1.郁达夫说黄景仁的诗“语语沉痛,字字辛酸”,这在《癸巳除夕偶成》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体现?请简要赏析。

2.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