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目。 湿湿的想念 ——沈红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目。

湿湿的想念

——沈红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回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像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必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自己的想像,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以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处世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确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有删节

注: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不可磨灭的景响。

B.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C.“水”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的品德赋予了爷爷温和而倔强的性格。

D.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热切和憧憬。

E.文章通过回到爷爷故乡的所见所想,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2.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

3.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4.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1.D.E。 2.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3.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意思对即可) 4.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D就是内容分析、概括不当,“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理解不当。本文为沈从文先生去世后所写,第⑿段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可证。选项E则主要是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表述不当,E项“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的“集中”理解不当。本文有“物是人非”的因素(如“山水依旧,但爷爷已然逝去”),但谈不上“集中”表达。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句子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如本题与“文字与画”相呼应的信息——“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而“美梦”的具体含义在第十段中揭示得很清晰:“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将这些信息整合,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3.在文中,“湿”和水有关,也和泪有关。和水相关的含义又有两层:一是外在,人事皆发生在水边(第⑻段);二是内在,水有流动性,有性情品格(第⑼段)。和泪相关的含义亦有两层:一是从客观感受对象上来说,人事有哀乐;二是从爷爷的主观性情上来说,他有着“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水的外在与内在、泪的客观与主观,将其归纳概括便形成本题的四个要点:①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水)密切相关的;②鲜活、流动、有生命的;③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④浸润着深沉情感的。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句子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题干要求说说沈从文为什么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首先要理解“湿”的特定内涵,“湿”和水有关,也和泪有关。和水相关的含义又有两层:一是外在,人事皆发生在水边(第⑻段);二是内在,水有流动性,有性情品格。和泪相关的含义亦有两层:一是从客观感受对象上来说,人事有哀乐;二是从爷爷的主观性情上来说。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只是简单的引用材料,一定要整合,分条理概括。 4.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放回原文,找到相关内容佐证。如本题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不合常理,但是我们要挖掘其深层内涵。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分析,不能只是简单谈观点,沅水在沈从文二十岁前和二十岁后各扮演了什么角度,各具有怎样的意义。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第⑵段中说:“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第⑹段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可以佐证。根据文章分析为什么得出这种观点,做到有理有据,不要抛离文章大谈特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2)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3)女也不爽,                          ,二三其德。(《诗经•氓》)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5)             ,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6)还顾望旧乡,             。(《涉江采芙蓉》)

(7)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8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9)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做,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这一技法作出简析。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的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释:①怚:通“粗”,粗疏,鲁莽   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以:率领。

B.王翦言不用,因                     谢:道歉,谢罪

C.自驰频阳                             到,往

D.李信果秦军                           辱:使……受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故及大王向臣/哀民生多艰

B.归老频阳/步余马兰皋兮

C乃悉国中兵拒秦/尔车来

D荆数挑战秦不出/若亡郑有益于君

3.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王翦的深谋远略的一组是(    )

六十万人不可

②老臣罢病悖乱

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⑥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2)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查看答案

阅读罗素《我为何而生》一文的节选和有关罗素的简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我为何而生》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我为何而生》节选: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与。

简介: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一生著书71种,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等领域,其中尤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晚年,他以自己的巨大声誉积极干预国际政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其中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爱因斯坦的禁核声明”最为世人瞩目。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代以伯、仲、季、叔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行最小。刘邦兄弟三人,他是老三,故在未称帝之前有人叫他“刘季”。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对儒家经典《春秋》进行解释的著作,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被鲁迅先生评价为“诗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