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 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C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窜主干再审枝叶。A 项成分赘余,去掉“将” ,成分残缺,“推行”缺少宾语中心词,应改为“推行4 到5 岁幼童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政策”。B “接受、理解和掌握”语序不当,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 成份残缺,“ 5 月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 周年”应改为“5 月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日”;表意不明,“ 3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既可以理解为“国家和国际组织”一共30 个,也可以理解为“领导人”一共30 个。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 “赘余”是高考所要考查的病句类型之一。所谓“赘余”,即多余的,无用的。一个句子结构是完整的,语义也明确,但添加了不必要的词语,自然就是多余的,成了赘余。具体说来,“赘余”有三种类型:词语堆砌、语义重复和成分多余。一、词语堆砌:所谓词语堆砌,就是在一个句子的某处,用上一个词语即可,却偏偏用上了两个或多个词语,以致形成了赘余。二、语义重复:所谓语义重复,就是在一个句子中,相同意思的词语用了两个或多个,或者后一个词语已包含了前一个词语的意思。三、成分多余:成分多余即某个句子成分是多余的,造成了重复啰嗦,影响了表达的简明。常见的成分多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成分及助词“的”的多余。如该题中A项为“成分多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31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闹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

②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

③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

④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

⑤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⑥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A.④②①⑤③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⑤④②①③⑥  D.④⑤②③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典诗歌中所蕴藏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是通过文辞表达出来的,然而,这些语辞是历史的产物,与今天间隔较远,因此,必须对此进行准确解读。

B对于孟浩然的隐逸诗、田园诗,除了我们要阅读相关史料外,还应了解其故乡襄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以及此地自古就有的高士隐逸的传统。

C在审美想像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和诗人取得共鸣;也可以通过联想,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

D有些作品意象跳跃性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我们要用自己的想像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