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新闻漫画深受群众喜爱,结合下面这幅新闻漫画与下面的新闻事件,说说这幅新闻漫画的寓...

新闻漫画深受群众喜爱,结合下面这幅新闻漫画与下面的新闻事件,说说这幅新闻漫画的寓意,不超过50字。

满分5 manfen5.com

 

新闻事件: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向媒体反映,高年级师兄推销给自己的棉被是“黑心棉”。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黑心棉”来自江宁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人专门到此低价批发然后转卖给各高校的大一新生。

 

批判那些眼里只有金钱的大学生,卖出的不仅是”黑心棉”,也出卖了自己的良心,呼唤对良知与道德的坚守。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下面这幅新闻漫画与下面的新闻事件,说说这幅新闻漫画的寓意”。首先到图中找提示性的信息,主要是文字信息和夸张变形的部分,本题给出的提示性信息非常多,比如图中的“师兄帮你买”“黑心棉”的文字信息和旁边的“心”字图形,新闻事件中的“有人专门到此低价批发然后转卖给各高校的大一新生”;然后要明确漫画寓意的答题模式,主要是讽刺、批判、揭露… … 现象。这则慢画显而易见是讽刺出卖良心的大学生。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中的漫画转换。一般包括如下题型:描述漫画内容、给漫画拟标题、解读漫画的含义。揭示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解题过程:1.讽刺的主体是谁; 2.事情是什么; 3.事情对不对;4.为什么。答案模式:(标题)+讽刺或揭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隐含信息 (联想,由物及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为人类能源消耗统计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

      时间

名称

1850年

1900年

1950年

2000年

2050年

木材

75%

30%

10%

7%

5%

煤炭

25%

60%

45%

20%

10%

0

10%

35%

40%

20%

天然气

0

0

10%

15%

30%

核能

0

0

0

10%

20%

太阳能

0

0

0

8%

15%

(1)请概括出人类能源消耗比例的变化趋势。

(2)请总结这一变化趋势说明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

满分5 manfen5.com

 

(1)描述画面主要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2)用一句话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注]①内典:佛经。

1.对下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终日               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厚实     居:积储。

C.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D.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皙次别号也                 还也

B.偶出一语,人人自失         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予辈皆赋诗                 武置酒设乐

D.馈问亟至,一无           不者,若属皆且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煕深研佛典,志趣清雅,他博览佛经,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4.把原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②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③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无论是哪一点,文章都应该写得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得懂,否则不是白说了吗?但是有些事,作者或不愿说,或不能说,或不敢说,不说又心有未甘,或想留个历史记录什么的,于是遮遮掩掩,转弯抹角。结果是,说了好像没说,没说却又说了一点。那种“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看得懂”的尴尬为难,是写文章的人最辛苦的事。

中国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圣人又以“温良恭俭让”垂教后世,写文章的人左支右绌、欲语还休,主因在此。

三国时代的李密,原仕蜀汉,晋武帝司马炎为巩固政权,拉拢前朝旧臣,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写了封信,说明他不能受官的苦衷,这就是有名的《陈情表》,入选为《古文观止》的名篇之一。李密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全靠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现在祖母年迈,祖孙相依为命,怎可须臾离?司马炎受了感动,同意他留在家里,直到刘氏辞世才再召他入朝。那句“舅夺母志”,就是“母亲原意守节,但舅父强迫她改嫁”的意思。照李密所说,他出生六个月父亲就过世了,古人早婚,尤其女性,李密母亲当时年龄也许只有十六七岁,怎可守寡一辈子?在今天看来,她改嫁是天经地义,但在那个年代,改嫁是不光荣、辱门楣的事。李密想来是不愿讲的,但不讲就接不上祖母刘氏含辛茹苦抚养他的情节。不能不说,但又不能说得太白,“舅夺母志”就成了为亲者讳的千古名句。

为贤者讳则是一种宽谅的品德,是与人为善的情操,向来受中国文人的尊重与信守。史家蒋廷黻说,林则徐广州禁烟,幸亏朝廷把他贬谪,否则战事一起,他可能就是“海上苏武”叶名琛。据今天某些史家看,林则徐当年禁烟,可以做得更周到、完善一些,但他是“民族英雄”,大家就不加深论了。

其实,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还比较容易处理,最难的是为尊者讳。所谓尊者,多指在上位的人,也就是有权有势之人。如不讳亲者,不讳贤者,最多于心不安、受人批评而已。但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之灾、杀身之祸,那就非同小可了。但有那些是非心、使命感特别强的人,像《知识分子论》的作者萨义德教授一样,认定“知识分子应向有权者说实话”。可是现实环境不准说得太清楚啊,那就委婉一点,“巧言令色”一点,能说多少是多少吧!

为尊者讳那种“既怕看不懂,又怕看得懂”的苦楚,比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情境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今人总以为,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有人敢不为尊者讳,说他们的不是,其实并不尽然。古代有一种史官,职掌“起居注”,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尽职的史官很多。唐太宗时,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管起居注。有一天太宗问他,起居注都记些啥事,我能看看吗?褚遂良回答,起居注记人君言行,好的坏的都记,好使皇帝不敢为非作歹。它是留给后人看的,皇上不能看。太宗追问:“朕有不善,卿必记耶?”褚遂良回答很干脆,职责所在,怎能不记?君臣对话如此,已经很僵了。不料黄门侍郎刘洎又在旁边插嘴:“人君有过,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居上位者必须有此认识:不让今人说实话,后人也必然会说出来,因为“天下之人皆记之矣”。敬畏历史的领袖,必得为“明君”,方受史家肯定。

(选自《南方周末》)

1.下列关于中国文人写文章左支右绌、欲说还休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人秉承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写文章时有所顾虑,遮遮掩掩,转弯抹角。

B.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这两点使得中国文人不能将文章写得很明白。

C.作者有些事不愿说、不能说或不敢说,又想留个历史记录,“既怕别人看得懂,又怕别人看不懂”。

D.中国圣人以“温良恭俭让”的教诲,对中国文人产生了影响,使他们写文章时左支右绌、欲语还休。

2.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由写文章的目的入手,来表现写文章的人“欲语还休“的尴尬为难处境。

B.文章二至三段以《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表述为例,表现文人有为亲者讳的传统。

C.文章的第四段借林则徐例来表明为贤者讳是文人三种忌讳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

D.文章最后一段重在表明“居上位者”须让人说实话,敬畏历史,方可受到史家认可。

3.下列的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史学家不深论林则徐禁烟时的不周到之处,体现了史学家为贤者讳的宽谅的品德和与人为善的情操。

B.《陈情表》中“舅夺母志”是李密为亲者讳而自己编造出来的,并非真有母亲改嫁之事。

C.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杀身之灾祸,所以作者完全不赞同萨义德教授的看法。

D.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有人敢不为尊者讳,褚遂良、刘洎等人也无一例外,皆不敢以实记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