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供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示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供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遣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成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日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恩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雨季,大雨滂沱,部隊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荚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 ”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国民政府追授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功勋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办安葬仪式,中国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罢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則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載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阑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 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2. 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

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1.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2.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②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3.①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 ②第二首借秦始皇开疆拓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 4.①超越党派立意,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⑤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 【解析】 1. 试题分析:选项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选项B对应的原文“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选项中“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不准确;选项C对应的原文“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选项“要他申请难民身份”错误,张冠李戴。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比如C项,原文是“可能到现在……还很少有”可以判断选项错误;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此句分条作答,该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的第二段,注意对文段进行切分,提取关键词语“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莫逆之交”“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爱国志士”。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文章的第二段。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例如从第二节概括出取关键词语“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莫逆之交”“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爱国志士”。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目标也就是对摄影产生影响的方方面面。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案包括两部分:历史人物+志向。解答此题应注意找到历史人物,然后点明志向。人物主要是“诸葛亮和秦始皇”,志向要结合全文的内容和“远征”相联系,答题时可以一对一作答,先答人物然后综合分析志向。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文章第三节《远征》二首。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目标也就是对摄影产生影响的方方面面。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探究的题目有两类,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就是对人物的某些品质进行分析,在文中找到依据,向外延伸主要是结合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谈自己的看法,课标卷基本是向内挖掘的方式,此题应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文中找事例加以论证。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比如本文中的“内在原因”。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 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选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墊。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择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                         

(2)《兰亭集序》中表现作者否定庄子生死观的两句话是:               

(3)《登高》中作者运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手法写峡江苍凉壮阔景色的两句是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作者因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壮志难酬而只好以清酒祭月的苦闷的两句是:                             

(5)《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蔺相如先国后己、胸怀宽广的两句话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题。

途经秦始皇墓

                许  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请分析这首诗写了哪两个画面?各表现怎样的情感?

2.从全诗看,诗人主要采用什么方法表现思想内容?请你简要评析诗人这样写的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恺之博学有才气,尝有《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赋》,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甚见亲昵。温薨后,恺之拜温墓,赋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或问之曰:“卿凭重桓公乃尔,哭状其可见乎?”答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本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像,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像,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赡连省,夜于月下长咏,赡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赡将眠,令人伐已,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晋书·文苑传》)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后,恺之拜温墓。  薨:天子死。

B恺之尝以一画。      厨:同“橱”,木箱,木匣。

C与谢赡连          省:官署。连省即官署房屋相连。

D故俗传恺之有三。    绝:特异、独一无二。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顾恺之痴绝的一组是(      )

①颊上添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②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③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④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

⑤少年因相誉以为戏弄。          ⑥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但是矜伐过实,他认为自己的吟咏得先贤风制,认为自己的《筝赋》超过了嵇康的《琴赋》,认为自己的画可以通灵,所以往往为人戏弄。

B顾恺之尤善丹青,特别擅长画人物肖像。谢安认为是前无古人的。他十分重视画眼睛,常常像画起数年不点目睛,说是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C顾恺之画画像还善于点染衬托,他给裴楷画像,在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他给桓玄画像,放在岩石的背景之下,说此子宜置丘壑中。

D顾恺之喜欢吟咏,常常通宵达旦地长咏,别人越夸奖,他越有劲。所以被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体妍蚩,本无关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2)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猫影响了30亿人的性格

我们养宠物猫,希望能带给自己快乐。但殊不知宠物猫却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性格,使我们变得神经质:男士变得多疑和极具侵略性;女士变得暴躁和爱发脾气。这样一来,养宠物猫不但不能带给自己快乐,反而使人性格大变,给生活增添了许多困扰。

养宠物猫究竟是怎样改变了我们的性格呢?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养宠物猫之所以会改变人们的性格,原来是寄生在猫身上的一种寄生虫在作怪。

这种寄生虫最早发现在某种老鼠的体内,人们把它叫做“刚地弓形虫”。刚地弓形虫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人和动物都极易感染,尤其猫科动物是其感染源,因而养宠物猫的人就极容易感染上这种寄生虫。

假如老鼠感染了这种寄生虫会表现得很轻率,甚至会去侵占猫的领地从而轻易地断送性命。如果这种寄生虫感染了人,就会侵袭到人的大脑,破坏大脑里保护神经元的星形胶质细胞。这会使人们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性格就会变得猜疑、暴躁、过度敏感,等等。

据估计,目前全球已经有30亿人感染上了这种寄生虫,也就是说,全世界将近有一半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种寄生虫的影响,改变了性格。

虽然对于个人来说,感染了刚地弓形虫的确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科学家们却说,这种寄生虫对全球的多元文化也作出了莫大的贡献。因为刚地弓形虫在改变人们性格的同时,还影响到了人们对自我、金钱、物质享受和工作态度的看法,从而很可能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同的价值观则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因而这种寄生虫对于全球多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贡献了一臂之力。

刚地弓形虫让人们的性格变得暴躁和过度敏感,给生活带来困扰;但同时却有利于全球多元文化的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抉择呢?这真是个两难困境。

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刚地弓形虫并不能够改变人们的性格。这些反对者认为,大脑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传递和处理信息,而不是人们性格形成的机制所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能够证实,大脑的神经元对人的性格形成有影响。因此刚地弓形虫根本不可能改变人的性格。真相究竟如何,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猫影响人的性格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养宠物猫之所以会改变人们的性格,原来是寄生在猫身上的刚地弓形虫在作怪。

B如果刚地弓形虫感染了人,就会侵袭到人的大脑,破坏大脑里保护神经元的星形胶质细胞。

C大脑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传递和处理信息,而不是人们性格形成的机制所在。

D宠物猫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性格,男士会变得多疑和极具侵略性,女士会变得暴躁和爱发脾气。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猫科动物是刚地弓形虫感染源,因而养宠物猫的人就极容易感染上这种寄生虫。

B据估计,全世界将近有一半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种寄生虫的影响,改变了性格。

C刚地弓形虫在改变人们性格的同时,对于全球多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贡献了一臂之力。[来源Zxxk

D刚地弓形虫在改变人们的性格的同时,还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所以养宠物猫还是有利无害的。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士变得多疑和极具侵略性,女士变得暴躁和爱发脾气,所以养宠物猫没有益处。

B感染了刚地弓形虫的确不是一件好事,但也给自己、给生活、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乐趣。

C有的科学家认为刚地弓形虫能够改变人们性格,也有科学家认为并不能改变人们性格,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知。

D刚地弓形虫能影响人们对自我、金钱、享受等的看法,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观得以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