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写下列空格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曾看到她在几架翼琴的伴奏下跳波洛涅...

填写下列空格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曾看到她在几架翼琴的伴奏下跳波洛涅兹舞,曾听见她用懒洋洋的声音朗诵《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篇什。于是那古朴的、充满幻想的生活又映现在我眼前……当初,                               ,她们长长的睫毛妩媚地垂在忧悒而温柔的双眸上……

①她们娇妍的脸庞上流露出贵族的气度

②在贵族庄园里有过多么好的少女和妇人啊

③她们的华发梳成古色古香的发式

④她们的肖像从墙上俯视着我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语段中②引出主语“少女和妇人”,④紧承上句总起“肖像”一处下文的细节描写,①总写气度,③与下文“长长的睫毛”同属细节描写。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多。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语句排序型试题虽然有表述材料,也有语句结构,有文章体裁,也有中心内容,但其与片段阅读不同,片段阅读的表达内容、语句结构、文章体裁、中心内容等在题干中有着完整的体现,而语句排序型试题题干中的5个或6个语句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结构可言,其正确答案才是一个完整的片段。因此,在解答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答题步骤一步一步的来完成。一、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题中②引出主语,是总领句。二、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理顺句序。一段写景的顺序由观察的角度决定,是俯视、仰视、平视,是从远到近,还是从上到下,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写景的句子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讲究押韵、平仄、对称等。三、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等等;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四、连读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有的题干语句,句间关系比较隐晦,甚至多有分岔,可以多解,在排定语序时仍要经意而为,不可草率。因此,通过前面三步,已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本题重在逻辑顺序的把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兵卫与葫芦》出自志贺直哉之手,他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B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C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丹柯》充满了“有价值东西被毁坏”的悲剧性,而情节设置上一波三折又进一步凸显了主题的悲剧意味,丹柯这一英雄形象也因此显得丰厚饱满。从审美效果来说,结尾崇高的悲剧色彩更能使作品获得成功。

D《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而《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他的生活信念,也是海明威要表达的思想——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必须具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炼金术士》是一部以事件辅佐人物成长的小说,它讲述的是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埋着一批宝藏,在吉卜赛老妇人和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和最终抵达梦想的地方。

B.现在,在这位姑娘永恒沉默的心灵里,响起无限的一种无法言说的哭泣声,除了心灵探索者,谁也不会去倾听那种无声的哭泣。

C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现代派小说是消灭了人物,不如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这个人是一群人的缩影,甚至是人类的缩影。

D.经过这样周而复始的风吹雨打,果园几乎完全光秃了,地上落满了湿淋淋的树叶,露出一副逆来顺受的可怜巴巴的样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清兵卫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地区的葫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谈起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义行,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小说创作家也惊叹不已。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素芭的语言琳琅满目,从蟋蟀鸣叫的草地到星空无言的世界,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媲美      赝品(yàn)      金璧辉煌   颐指气使(yí)

B.安详      脚踝(huái)  阒无一人  卷帙浩繁(zhì)

C.摩娑      黏泥(nián)     风弛电掣   戛然而止(gá)

D.勋绶      龌龊 chuò    美轮美奂   掎角之势(j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供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示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供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遣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成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日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恩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雨季,大雨滂沱,部隊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荚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 ”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国民政府追授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功勋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办安葬仪式,中国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罢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則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載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阑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 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2. 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

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