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再写两句话,要求比喻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自卑,是秋...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再写两句话,要求比喻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自卑,是秋冷中随风坠地的黄叶;自信,是冬寒里斗霜傲雪的红梅。

 

自傲,是稻田里昂首云天的稗子;自谦,是金秋时低头沉思的谷穗。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另选话题,再写两句话,要求比喻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另选话题的两句话主语要是词意相反的两个词,句式要与例句完全相同,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题中对句式和修辞手法就有了明确要求。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具体来说,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①审句式,定结构。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单句、复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结构上,哪些词不能变,哪些词可以变,哪些词必须变,一定要清楚。阅读例句,不仅要分析句子的大结构,还要分析句内的小结构。②审语境,定内容。审读时应该“瞻前顾后”,确定文段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分析各句的逻辑关系,然后确定(各句)仿写内容。题中仿写内容,要能体现所选人物相关的信息。③用联想,定写作对象。仿句题形式为仿,关键在想,重难点就是要学会运用相关联想,有时也运用类比联想、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①________。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②________,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③________,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忽视或蔑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科学研究总是把人们当作完全理性的对象,似乎只有这样逻辑的方法才能有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纯的工程学或逻辑方法,是不够用的,还要注意人们的同情心、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一般来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的伦理学,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

①当这种追求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时,就违背了伦理正当,从而成为应受谴责的不道德行为

②个人有或至少应当有追求自利的自由

③单纯的理性的逻辑方法,难以避免现实上的失误

④人们的感情、人们的意志、人们的理想和道德,在经济行为中,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⑤但具体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许多非理性的东西

⑥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一定有伦理正当

A②④⑥①⑤③     

B⑤①④⑥②③

C②⑥①④③⑤     

D⑤③④②⑥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为“卖书比写书重要”,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来呢?

B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应用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经历了“电视——电脑——手机”的发展过程,政务传播的渠道也从网站邮箱转移到微博和微信进行传播。

C近来,一些地方屡屡传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办公室设“镇邪兽”“转运石”,甚至请风水大师对办公室重新摆设或对办公楼周围作出调整,以换来好运保官员“不倒”,引起舆论哗然。

D人类心目中的摩天大楼——巴别塔从未泯灭,千百年来,人类繁衍换代,被定义为152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也从图腾变成现实。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_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2)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______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3)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________的那一天。

(4)时间真如________,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一百多天了。

A休戚与共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白驹过隙

B休戚相关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行云流水

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白驹过隙

D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行云流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历史绕不过的民国才女

佟吉清

王鹤所著《偶尔遇见的传奇——民国才女写真》呈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华美。站在西风东渐的潮头,民国才女们藐视旧习、锋芒尽显,接受新式教育,追求婚姻自主,倡导性别平等,用生命展现不一样的民国风度。

就在几个月前,杨绛先生迎来了她的101岁生日。她是钱钟书心目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曾因为话剧《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声名鹊起。她翻译的文字行云流水,被朱光潜评价为“最好”。在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去后,讲述一家三口故事的《我们仨》,读来总有要流泪的感觉。看到杨绛《走在人生边上》所附近照,那通透、温润的形象,王鹤说:“所谓优雅地老去,就应该是这样的模样吧。”

初识杨荫榆,是因为偶遇杨绛的一篇文章。杨荫榆曾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中国首位国立大学女校长,因在女师大风潮中的表现,被鲁迅痛加斥责,而她矢志以女子教育为职责的一面,本不该被尴尬离职埋没。同样地,大名鼎鼎的冯友兰,有个了不起的妹妹冯沅君,她踩着一双小脚,穿市面销售的皮鞋,走上创作和学术道路,登上北京大学的讲台,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性一级教授。

说到翘楚云集的“太太客厅”,以及林徽因与冰心因《我们太太的客厅》荡漾的嫌隙,几乎无人不晓,王鹤以“她的抱负岂止于在客厅”的发问,为林徽因正名。除了惊人的美貌,绝顶的聪明,浪漫的爱情,林徽因更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她的诗文亦颇有灵性,这样的奇女子,怎能安于沙龙女主人的位置?

“香闺奇才”吕碧城,作为《大公报》的第一位女编辑,她发表诗文,倡导启民智、兴女权、办女校,为几千年来居于“卑屈凌辱”地位的女子争取平等、自由和受教育的权利。她创办了京津一带最早的女子公学——北洋女子公学,后改名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年仅23岁的吕碧城任监督(校长),被誉为“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王鹤的评价非常精准:“她的高才绝韵、奇风异调,哪里是‘剩女’二字,可以轻易概括?”这样的女子,普通男人确实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儿。

“五四”以来,出现了许多成就斐然的女作家。鲁迅评价萧红,能够以“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写出“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石评梅素有“以生花之笔,写哀时之痛”之誉;把《红楼梦》改编为剧本的第一人赵清阁,田汉赞她“从来燕赵多奇女,清阁翩翩似健男”;林海音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饱含对北京的深情;只有历尽沧桑而又明察秋毫的张爱玲,才会说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这样惊人之语……这些不禁让我想起舒芜的评价:她们或则以慈母的心给一切被侮辱被损害者以爱抚,或则以姐妹的心给一切反抗战斗者以关切,或则以秀丽的期望歌颂着明天,或则以凄婉的情绪诅咒着今日,都不是男性作家所能代替的。

陆小曼精通琴棋书画,懂英语、法语,曾在外交部做过翻译,她的“美”有胡适“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为证,写满她和徐志摩“城里城外”的那一页,好像总也翻不过去。

胡适在《易卜生主义》中指出,“娜拉抛弃了家庭丈夫儿女,飘然而去,只因为她觉悟了她自己也是一个人。”被郭沫若比作娜拉的董竹君,放弃阔太太的生活,带着四个女儿离开夫家,闯荡大上海,开餐馆办纱厂,孩子们也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时光荏苒。如今,婚姻自主、接受教育、经济独立,这些前辈们砥砺争取的权利,已经被视为当然,但我们切不可忘记,民国才女们披荆斩棘的苦乐悲喜。诚如伍江陵为本书所作序中所言:在历史进步的关头,她们选择了一跃而加入,而不仅仅是站在路旁作为一个鼓掌者。所以,历史绕不过她们。

(摘自《中国妇女报》2014年3月,略有删节)

【相关链接】

被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寡妇主义》中点名批判的北师大女校长杨荫榆,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在管理上施行封建家长的粗暴方式,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并排挤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教师。在抗日战争中,她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同胞,最终命丧日寇之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王鹤透过这些才女风华锐利的生命表象,让读者触摸到五四运动带来的自由和平等的时代脉搏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女性体现出的民族气节。

B杨荫榆因在女师大风潮中的表现,被鲁迅痛加斥责,所以文中作者对杨荫榆女士颇多微词。

C文章善于以小见大,以别开生面的闲笔,现代的视角,解读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的卓越风采。

D文中盛赞杨绛与钱钟书伉俪情深,在文坛上留下一段佳话。特别是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读来感人肺腑。

E陆小曼精通琴棋书画,懂英语法语,但胡适等大都不在意她的才华,只留意她的美貌。而后世人们却偏好津津乐道于她与徐志摩的凄美故事。

2.为什么说“五四”以来出现的许多女作家,都不是男性作家所能代替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这些民国才女都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历史绕不过她们”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