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①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州草新绿。

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①满塘蜂: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

②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口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口”上巳节为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拔除修禊,驱除鬼魅。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二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

B.首联中,“去年”、“今年”,对比鲜明口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

C.颔联中,作者极力描绘盎然春意。京洛之地此时己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心生怜爱。吴州也是春草吐绿,“新”字写足了春回大地的那份清新与生机。

D颈联先重复“吴州春草”以承上启下,吴州此时兰花和杜若正吐露芬芳,春光无限,作者身在吴州,却“感物思归”,“怀故乡”,直抒胸臆,感情深沉痛楚。

2.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1.C 2.①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感慨身为逐臣,漂泊异乡,明朝骑马上路,不知前途在何方,今夜听到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②诗歌表达了孤独寂寞之情、思归怀乡之情以及对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颔联中,“应”字有推测之意,诗人身为逐臣,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想象京洛之地花开繁茂,“触景生情”表述错误。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诗歌中的虚与实,颔联描写的是虚景,从“应”可知,因此触景生情就无法解释了。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时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注意诗中的关键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和注释中的内容。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重点注意诗中的词语“断吾肠”和注释中的“被贬钦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吴履,字德基,兰谿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擿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

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

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是时河内丞廖钦并以廉能称。居八年,调吴江,后坐事谪戍。久之,以老病放归。道河内河内民竞持羊酒为寿且遗之缣须臾裒数百匹钦固辞不得一夕遁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康俗悍,谓垂儒也,          易:替换

B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    詈:责骂

C.以中益怒,曰:“丞我。”         慢:怠漫

D牛羊有死瘠,不若输粟便          患:忧虑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河内/河内民竟持羊酒为寿/且遗之嫌/须臾衰数百匹/钦固辞/不得一夕遁去

B.道河内/河内民竟持羊酒/为寿且遗之嫌/须臾衰数百匹/钦固辞不得/一夕遁去

C.道河内/河内民竟持羊酒为寿/且遗之嫌/须臾衰数百匹/钦固辞不得/一夕遁去

D.道河内/河内民竟持羊酒为寿/且遗之嫌/须臾/衰数百匹钦固辞/不得一夕遁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履有从政天赋。从政伊始,断案老练,使百姓惊服;对南康知县的错误做法,问清情况后将人释放,并说服了周以中。

B吴履有政治远见。禁绝淫祀,稳定民心;正确分析易氏据险自守的原因,向吴良提出合理建议,最终顺利擒杀易氏。

C吴履为百姓着想。担任南康县垂时,崇尚宽缓大度,让百姓体养生急;担任潍州知州,秋税交纳粮食,使民众得以保全。

D廖钦与吴履并称。廖钦担任丞垂河内八年,调任吴江;很久以后,因为年老多病归乡,途径河内,受到河内百姓的热烈欢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挚者众,而捕未己,急且有变,奈何?

(2)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

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

“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90 后、00 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

(选自戎新宇《茶,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

1.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交意思的一项是(     

A.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西汉时期,茶己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遗。

B.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己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陆羽所撰的《茶经》更是推动了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C.某盛于宋朝,上至官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饮茶为时尚,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

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某一种茶叶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宗教的青睐,崇尚。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

B.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C.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推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D.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陛,不少地方饮茶己成习喷,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的一张文化名片。

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国己日益沦落,己难寻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需要传承革新。

C.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茶工艺悄失殆尽,如何传承先人给子的茶道文化己摆在眼前。

D.如今的中国茶己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潮衣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沧州市民罗女士向燕赵都市报投诉称,2015年6月30日由于公务到任丘出差,她乘上了一辆开往火车站的8路公交车,大约11点多,当8路车行驶到任丘市第四实验小学门口时,公交司机说,要在这儿等学校放学的学生。当时下着雨,作为一个外地人,她又不认识路,又要赶车,为此,心里相当着急。在车上等候了大约20分钟后,实验小学的学生才上了8路车,车开始启动。她问司机:“这是校车还是公交车?”司机说:“我们这样接学生有好几年了,每天中午都这样,我每天都会等到12点走的。” 在罗女士看来,公交车的这种做法是不符合规定的,给乘客带来了极大不便。当事司机认为停车等候是为了不让学生在雨中挨淋。公司接到罗女士的投诉后给予了解释,也对该公交车司机给予了处分。当事人杨老师认为学校门口只有这一趟公交车,如果司机不等孩子们开走了,孩子们要在雨中等20分钟等待下一趟车,这位乘客应该有点理解,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寒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少于100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组是(    )

置身天心阁遥望着岳麓山。细雨晨雾里,              。环绕在树梢,弥漫在山野,显得朦胧、静谧而悠远。

①一栋栋木楼不经意地散落在它的上面     ②远远望去仿佛一张巨大的地毯

③一条小溪从村后的高山里流出           ④小木屋上的炊烟袅袅升起

⑤金黄色的稻田和绿色的山坡连成一片     ⑥绕过座座木楼流入湘江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③⑥⑤④

C.①⑤②④③⑥          D.④⑤②①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