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名著续写难似乎是世界级难题,除《飘》的续集《斯佳丽》赢得赞誉外,像高鹦续书之于《红楼梦》,果戈理付之一炬的《死魂灵(二)》之于原著,都难逃画虎类犬的命运。
B.世界排名第一的德约科维奇在法网失利后,努力调整状态,在温网决赛中上演绝地反击,力克对手,夺得冠军,也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C.“幸福”这两个字,其实我们都非常熟悉,但每一个人对幸福的看法、认知、追求,可能不尽相同,一念之差,“幸福”的结局就会有很大差别。
D.青岛38元一只的天价虾的出现,说明我国在旅游监管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宰客现象仍然甚嚣尘上,有关部门急需加强监管力度。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阿里收购优酷土豆后,视频行业优酷土豆、腾讯视频、爱奇艺 的格局没有改变,但阿里大手笔收购会让资本市场对视频行业投来更多关注。
②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
③在饮水机行业过决发展过程中,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 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A.平分秋色 浑然一体 鱼目混珠
B.鼎足而立 水乳交融 鱼龙混杂
C.平分秋色 水乳交融 鱼龙混杂
D.鼎足而立 浑然一体 鱼目混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①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来,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来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③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 “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④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撅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沙子拣出来。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⑤一早起来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⑥“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来。”
⑦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⑧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了。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⑨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⑩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起伏伏,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
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C.琴槽里的纸条,本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D.小说末段,作者运用了象征的一手法,以一老一少高度概括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对命运不公的愤寸既和不平之气。
2.小说的第2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个陛特点?请简要分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2)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十则)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诸葛亮《出师表》)
(4)《归去来兮辞》中写出陶渊明返家途中归心似箭的句子是 、
(5)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①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②树花应满,复见吴州③草新绿。
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①满塘蜂: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
②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口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口”上巳节为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拔除修禊,驱除鬼魅。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二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
B.首联中,“去年”、“今年”,对比鲜明口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
C.颔联中,作者极力描绘盎然春意。京洛之地此时己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心生怜爱。吴州也是春草吐绿,“新”字写足了春回大地的那份清新与生机。
D.颈联先重复“吴州春草”以承上启下,吴州此时兰花和杜若正吐露芬芳,春光无限,作者身在吴州,却“感物思归”,“怀故乡”,直抒胸臆,感情深沉痛楚。
2.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履,字德基,兰谿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擿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
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
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是时河内丞廖钦并以廉能称。居八年,调吴江,后坐事谪戍。久之,以老病放归。道河内河内民竞持羊酒为寿且遗之缣须臾裒数百匹钦固辞不得一夕遁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康俗悍,谓垂儒也,易之 易:替换
B.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 詈:责骂
C.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慢:怠漫
D.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 患:忧虑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河内/河内民竟持羊酒为寿/且遗之嫌/须臾衰数百匹/钦固辞/不得一夕遁去
B.道河内/河内民竟持羊酒/为寿且遗之嫌/须臾衰数百匹/钦固辞不得/一夕遁去
C.道河内/河内民竟持羊酒为寿/且遗之嫌/须臾衰数百匹/钦固辞不得/一夕遁去
D.道河内/河内民竟持羊酒为寿/且遗之嫌/须臾/衰数百匹钦固辞/不得一夕遁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履有从政天赋。从政伊始,断案老练,使百姓惊服;对南康知县的错误做法,问清情况后将人释放,并说服了周以中。
B.吴履有政治远见。禁绝淫祀,稳定民心;正确分析易氏据险自守的原因,向吴良提出合理建议,最终顺利擒杀易氏。
C.吴履为百姓着想。担任南康县垂时,崇尚宽缓大度,让百姓体养生急;担任潍州知州,秋税交纳粮食,使民众得以保全。
D.廖钦与吴履并称。廖钦担任丞垂河内八年,调任吴江;很久以后,因为年老多病归乡,途径河内,受到河内百姓的热烈欢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挚者众,而捕未己,急且有变,奈何?
(2)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