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以某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立性进行测试所得结果。请根据表中数据得出该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三个特点。
年级 | 总平均分 | ||
流畅性 | 变通性 | 独立性 | |
二 | 24.80 | 18.90 | 4.04 |
三 | 28.65 | 22.15 | 9.15 |
四 | 21.38 | 16.57 | 6.69 |
五 | 40.37 | 30.95 | 13.25 |
六 | 35.66 | 25.00 | 12.18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① ,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② ,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 ③ ,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此外,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 。 : ; 。 ; :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①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
②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
③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
④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
⑤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
⑥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
A.②①⑤④③⑥
B.④①⑤②③⑥
C.②⑤①④⑥③
D.④②⑤①③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巴黎自从遭到恐怖袭击以后,法国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反恐策略,把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派到波斯湾去,加大其对IS的打击力度。
B.今年清明我回到母校南山中学,首先看到的变化就是校门进行了重新修建,气势宏伟,一边站着一个门卫,守卫着学校的安全。
C.尽管现在老百姓对上学难看病贵还是不满意,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教育和医疗卫生体制正在一天天日臻完善。
D.11月7日,“习马会”隆重登场,这次会面不仅开启了两岸领导人会晤的大门,而且奠定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坚实基础,意义深远。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和与会的文艺战线的代表们 ,既尽情地摆谈了我国当前文艺创作的现状,又充满希望地描绘了我国文艺工作的美好蓝图。
②2016年四川省高考究竟是考四川卷还是考全国卷,专家学者们在多次研讨会上 ,莫衷一是,到现在历时半年才尘埃落定,真是害惨了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们。
③见他没有安下心来坚持复读,班主任李老师便将他叫到办公室 地给他讲了复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才茅塞顿开,从此义无反顾地坚定了复读的决心和信心。
A.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B.推心置腹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C.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D.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
青少年时代的于敏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度过的,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惨痛的记忆,也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愿望。上大学后,于敏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毕业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他就拼命学习,很快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
60年代初,有关部门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原子弹研究一步。于是,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让他参加氢弹原理研究。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意味着自己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但是,于敏欣然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开始新的研究。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再加上我们的设备不足,国内当时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有95%的时间是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的,只留下5%的时间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于是,于敏领导下的工作组就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直至获得所需的数据。从1960年到1965年初,在艰难的科研攻关中,于敏带领同事们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5个多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爆炸成功后,于敏接着对氢弹的小型化、提高比威力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核武器装备部队。
20世纪80年代,在原子弹、氢弹等技术相继突破后,一些曾经和于敏共同奋战在核武器研制一线的骨干相继离开九院①。于敏也曾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回去做基础研究。但是,他稍加权衡就放弃了离开九院的想法。他对别人说:“虽然下面还有不少人,但掌握物理设计全面的也就是自己了。在这个时候把任务全交给下面,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他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他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正是由于于敏等科学家们的先见之明,中国在禁止地上核试验后,及时转入地下核试验,随即又在全面核禁试前取得了应有的试验数据,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于敏为人谦虚,待人诚恳。他给同事讲东西从来不保留,从来不怕别人超过自己。改革开放后,一些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在他的启迪下,写出一些颇有见地的论文,写上他的名字请他审阅时,他常常把自己的名字抹掉。由于极为平易近人,于敏私下里被同事和晚辈们亲切地称为“老于”“于老爷子”。目前,88岁高龄的于敏仍是单位的重要“顾问”。每每遇到难题或重大决策时,就会想到要请“于老爷子”出山,以他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
【注】①九院:第九研究院,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创建于1958年,国家高度保密单位。1965年1月,于敏奉命调入九院。
【相关链接】①敏记忆力惊人,平时很少记笔记,但他满脑子装的都是数据。靠大量的数据,他能很快对一个事物做出物理判断。这是一项特殊的本领,被简称为“粗估”。这种“粗估”方法被何祚庥院士称为理论研究的灵魂。
(摘自《我所了解的“氢弹之父”于敏 》)
②1955年,以朝永振一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代表团访华,对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大为惊叹。回日本撰文,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对此,于敏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来源:学科
(摘自陈海波《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③“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1988年被正式解封的于敏,这样对记者说。
(摘自余晓洁《绝密忠诚——记中国氢弹功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童年亡国奴的生活让于敏深感屈辱,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情怀,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成为日后于敏从事核武器研究的精神动力。
B.于敏认为,科学需要开放,应该交流,互相启发。所以,他主张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出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然后回国再为国家做点事儿。
C.于敏重视对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培养,积极为其成长提供平台,但当年轻人的论文署上他的名字请他审阅时,为了保密,他常常把自己的名字抹掉。
D.于敏不但有科学的直觉,也不乏战略的眼光。他预见到世界核武器发展的趋势,加快了我国核武器研究的进程,从而保证了我国核武器事业的顺利发展。
E.作为一名优秀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人员,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深得物理学界的赞誉,在学界曾有“国产土专家一号”的美誉。
2.组织上为什么要将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交给于敏?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3.文中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请结合材料,简述于敏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4.作为一名“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有哪些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