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山势高危,行人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山势高危,行人步履维艰、神情无奈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将自己与众小人政见的不同比喻成“方圆”,从而表明与那些小人没有调和余地的两句是                       

(3)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两句话。范希文即范仲淹,“两字”指“忧乐”二字。《岳阳楼记》中“两字关情”的句子是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何方圜(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扪参”“历井”“胁息”“抚膺”“坐”“圜(圆)”“孰”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同时不要遗漏虚词。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如“参”“井”都是天上星宿名;“膺”是胸脯之意,注意字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秋浦途中①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和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中后两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

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勋旧耆德/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B今勋旧耆德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C今勋旧耆德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D今勋旧耆德/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 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真正使用,更改年号称为“改元”明清以后年号也常用来指称皇帝,如万历、康熙等。

B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要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主持祭祀,喻指皇帝登基,即位。也作“践祚”,意同“登极”。

C股肱本意为大腿本意为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D乞赐骸骨,即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等原因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是致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仕鲁从小聪颖好学,曾从朱公迁学习了朱熹学说。因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关官员推荐了他。

B.明太祖喜欢佛教,不听众多大臣劝告,答应受宠僧人的请求,为之创立专职官员,并把他们品级俸禄提得很高。

C.李仕鲁上了数十次奏章,请求皇上不要崇尚佛教异端,不要舍弃了儒家圣学,但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D.李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推崇朱氏学说,把排斥佛教作为自己的责任,最终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2)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陶渊明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虽然远离了尘世恶浊,却也要承担肢体的病衰、人生的艰辛。田园破败了,他日趋穷困,唯一珍贵的财富就是理想的权利。于是,他写下了《桃花源记》。

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终点在彼岸,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终点,因此也可以不把它当做终点。

《桃花源记》用娓娓动听的讲述,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清晰地隔离开来。这种隔离,初一看是艺术手法,实际上是哲理设计。

就时间论,桃花源中人的祖先为“避秦时乱”而躲进这里,其实也就躲开了世俗年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间在这里停止了,历史在这里消失了,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落伍和悖时,但刚想笑,表情就会凝冻。人们反躬自问: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那么怡然自得,外面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意义?于是,应该受到嘲笑的不再是桃花源中人,而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这种嘲笑,对人们习惯于依附着历史寻找意义的惰性,颠覆得惊心动魄。

就空间论,桃花源更是与人们所熟悉的茫茫尘世切割得非常彻底。这种切割,并没有借用危崖险谷、铁闸石门,而是通过另外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美丑切割。这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在进入之前就已经是岸边数百步的桃花林,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位渔人是惊异于这段美景才渐次深入的。这就是说,即便在门口,它已经与世俗空间在美丑对比上“势不两立”。

第二种方式是和乱切割。这是一个凭着祥和安适而独立的空间,独立于乱世争逐之外。和平的图像极其平常又极其诱人: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鸡犬相闻、黄发垂髫……这正是历尽离乱的人们心中的天堂。但一切离乱又总与功业有关,而所谓功业,大多是对玉阶、华盖、金杖、龙椅的争夺。人们即便是把这些耀眼的东西全都加在一起,又怎能及得上桃花源中的那些平常图像?因此,平常,反而有了超常的力度,成了人们最奢侈的盼望。很多人说,“我们也过着很平常的生活呀”。其实,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总是与试图摆脱平常状态的功利竞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都不是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之所以成为桃花源,就是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外界,被这里的人们切除了。没有了外界,也就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才是真正的空间独立。

第三种方式可以说得拗口一点,叫“不可逆切割”。桃花源的独自美好,容不得异质介入。那位渔人的偶尔进入引动传播,而传播又必然导致异质介入。因此,陶渊明选择了一个更具有哲学深度的结局:桃花源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桃花源中人虽不知外界,却严防外界,在渔人离开前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背叛了这个叮嘱,出来时一路留下标记,并且终于让执政的太守知道了。但结果是,太守派人跟着他循着标记寻找,全然迷路。更有趣的是,一个品行高尚的隐士闻讯后也来找,同样失败。陶渊明借此划出一条界限,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

这个“不可逆切割”,使桃花源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陶渊明告诉一切过于实用主义的中国人,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脚出入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在实用层面上,它不可逆。

        (节选自(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1.下列对文中“哲理设计”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没有历史,看似令人可笑,但世俗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与这里怡然自得的生活相比却未必更有意义。

B.桃花源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这种令人惊讶的美与世俗空间的美丑形成了强烈的对立。

C.桃花源是真正的空间独立,这里的人主动断绝与外界一切联系,过着极其平常的生活。

D.桃花源对外界的介入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因此桃花源与茫茫尘世“不可逆切割”。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桃花源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也因此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

B.桃花源是理想的蓝图,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天地,只有真正的隐士才能找到它。

C.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桃花源记》的这一结局具有更深的哲学意味: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脚出入的。

D.桃花源中人不会向往和窥探外面的世界,他们不知外界,却严防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 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理想破灭了,《桃花源记》是他一个更虚幻的寄托。

B.就空间论而言,桃花源是独立的,它美丽,祥和安适,而又容不得异质的介入。

C.《桃花源记》描绘的美好世界,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这不仅是艺术手法,更有哲理意味。

D.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是指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世界,它已经超越了桃花源本身,这与作者所说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是相通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马笑了:“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懒马效应”。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句意)

①伊朗政府自2013年12月20 日起,禁止了微信的运营。

②做出封杀决定的是伊朗“认定犯罪网络内容委员会”。

③这个机构成立于2009年。

④这个机构由伊朗总检察长领导,其中六人是伊朗现任总统鲁哈尼的内阁部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