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李温陵者,名贽,泉州人。少举孝廉,以道远不再上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题。

李温陵者,名贽,泉州人。少举孝廉,道远不再上公车,后为姚安太守。公为人中燠外冷,丰骨棱棱。士非参其神契者不与言潜心道妙久之自有所契超于语言文字之表诸执筌蹄者了不能及。为守,法令清简,不言而治。每至伽蓝,判了公事。与名僧参论虚玄。久之,厌圭组,遂入鸡足山,阅龙藏不出。御史刘维奇其节,疏令致仕以归。

初与楚黄安耿子庸善,罢郡,遂不归,携妻女客黄安。中年得数男,皆夭。体素癯,澹于声色:又癖洁,恶近妇人。故虽无子,不置妾婢。后妻女欲归,归之。既无家累,又断俗缘,参求乘理,极其超悟。子庸死,公至麻城龙潭湖上,与僧无念、丘坦之聚。日以读书为事。其为文不阡不陌,抒其胸中之独见,精光凛凛,不可视。性爱扫地,数人缚帚不给。衿裙浣洗,极其鲜洁。一日,恶头痒,倦于梳栉,遂去其发,独存鬓须。不喜俗客,客不获辞而至,但一交手,即令之远坐,嫌其臭秽。

公气既激昂,行复诡异。发道学之隐情,读之者高其识,畏其笔。斥异端者,日益侧目。始有以幻语闻当事,当事者逐之。于时左辖刘公东星,迎公武昌。无何,复归麻城。时又有以幻语闻当事,当事者又误信而逐之。而马御史经纶遂恭迎之于北通州。又会当事者欲异端,以正文体,疏论之,遣缇骑逮公。缇骑曰:“若何以妄著书?”公曰:“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缇骑笑其倔强,狱竟无所置词,大略止回籍耳。久之,旨不下,公于狱舍中作诗读书自如。一日,呼侍者剃发。侍者去,遂持刀自割其喉,气不绝者两日。侍者问:“和尚痛否?”以指书其手曰:“不痛。”又问曰:“和尚何自割?”书曰:“七十老翁何所求!”遂绝。马公闻而伤之曰:“吾护持不谨,以致于斯也,伤哉!”乃为之大治冢墓。

    选自袁中道《李温陵传》,有删改

【注】①伽蓝:佛寺    ②圭组:印绶  ③缇骑:明代锦衣卫校尉的别名。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远不再上公车         以:因为

B.后妻女欲归,归之      趣:催促

C.又会当事者欲异端      刊:消除

D.精光凛凛,不可视      迫:逼迫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非参/其神契者不与言/潜心道妙/久之自有所契/超于语言文字之表诸/执筌蹄者/了不能及/

B.士非参/其神契者不与言/潜心道妙/久之自有所契超/于语言文字之表/诸执筌蹄者/了不能及/

C.士非参其神契者/不与言/潜心道妙久之/自有所契超/于语言文字之表/诸执筌蹄者/了不能及/

D.士非参其神契者/不与言/潜心道妙/久之自有所契/超于语言文字之表/诸执筌蹄者/了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贽任太守时,地方太平。后来厌恶做官,便藏入鸡足山。御史刘维认为他的节操异于常人,上疏朝廷让他退休回家。

B.李贽爱清洁,喜扫地,以至于几个人捆好扫帚不给他。若是俗客衣衫污臭,李贽朝他拱拱手后就会让他坐远点。

C.李贽的言行被视为不合正统的异端,先后遭到当权者的驱逐和逮捕。他没有被定大罪却久不被放出,最后在狱中自刎。

D.李贽去官后,曾在黄安、麻城、武昌、北通州居住,并受到刘东星等人敬重,去世后马经纶还为自己保护不周而悲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及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缇骑:“若何以妄著书?”公曰:“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D 2.D 3.B 4.(1)缇骑问:“你为什么要胡乱写书?”,李贽回答:“我写了很多书,全部在这里,对于圣教有益无害。”(2)在堂上低洼之处倒一杯水,那么就只能拿芥草作舟,如果在上面放一个杯子,那杯子就会着地,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呀。 【解析】 1. 试题分析:迫:靠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迫”译为“逼迫”显然和后面的“视”不能搭配,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如此题的“迫”解释为“逼迫”就是典型的例子。 2. 试题分析:士非参其神契者,不与言,潜心道妙,久之自有所契,超于语言文字之表,诸执筌蹄者,了不能及。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此题“士非参其神契者”是定语后置的固定句式,不能断开。“久之”放到前句做补语。 3. 试题分析:不是几个人捆着扫帚不给他,而是几个人捆扫帚都供应不上,且嫌俗客臭秽多是嫌其为人庸俗。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B对应的原文是“性爱扫地,数人缚帚不给”和“不喜俗客,客不获辞而至,但一交手,即令之远坐,嫌其臭秽”意思是“几个人捆扫帚都供应不上,且嫌俗客臭秽多是嫌其为人庸俗”,重点词语“给”翻译错误,且理解时抛离了“不喜俗客”这句理解文意。 4.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若”“妄”“具”“覆”“置”。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若”“妄”“具”“覆”“置”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此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若何以妄著书” 这一宾语前置句的翻译,(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水浅而舟大也”这两个介宾短语后置句和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李温陵先生,名叫载贽。年轻时考上了举人,因为到北京路途遥远,没有参加会试,后来当上云南姚安太守。他为人内热外冷,正直坚强。要是谁不能领悟契合他的意思,他就不和那个人说话。静心专注于佛道的精义,时间久了自己有所领悟,超越了表面的语言文字。那众多执着于语言文字的人,完全赶不上他。李先生当太守,法律命令很简单,他话很少,而地方太平。每次到佛寺裁决完公事,都与名僧们讨论佛道的玄妙虚无。时间长了,李先生讨厌官场束缚,就到鸡足山里看佛经,隐居不出了。御史刘维很佩服李先生的节操,上奏朝廷让他退休回老家。 起初李先生与湖北黄安耿子庸关系很好,辞了太守后,于是也不回泉州老家。带着妻子女儿来到黄安。他中年时候生过几个儿子,都夭折了。他长得很瘦,不喜欢音乐美女,又有洁癖,讨厌接近女人,所以他没有儿子,也不讨小老婆。后来老婆女儿想回老家,他立刻打发她们回去。既没有家庭拖累,也不和俗人交往,追求佛法哲理,极其高明清晰,耿子庸去世了,李贽于是到麻城龙潭湖上,和无念和尚、丘坦之聚会,天天读书谈天。写文章不循规蹈矩,能抒发心中的独特的见解,神采照人令人敬畏,不能靠近了看。生性喜欢扫地,几个人扎捆扫帚都供不应求。浣洗的衣服极其干净无暇。有一天讨厌头皮痒,懒得天天洗头梳头,就剃了光头,就剩下了两鬓和胡子。不喜欢俗气的客人,如果他们不请而至,只是拱拱手就让他们坐,嫌弃他们脏臭难闻。 李先生的气概激奋昂扬,行为有很奇特怪异。阐发理学隐藏了的一些情况,读过的人崇敬他的才识,而害怕他的文笔。斥责他是异端的人,日渐恨他。开始有人用假言骗语向麻城的地方长官告发他,地方长官就把她赶走了。这是左辖刘东星把他接到武昌。没多久,先生又回到麻城。当时又有人信口雌黄诬陷他,地方长官又错误相信而赶走了他。这时御史马经纶就恭敬地把他接到河北通州。又恰逢当局正要打击异端消除邪说,以整治文风,于是先生被上书论罪,朝廷派锦衣卫校尉逮捕他。校尉问:“你为什么要胡乱写书?”李贽回答说:“我写了很多书,全部在这里,对于圣教有益无害。“校尉嘲笑他顽固不化。案件竟然不知道判什么罪,大致不过是遣回泉州原籍罢了。时间长了,命令久不下达,先生在牢房里读书写字,和平时一样。一天,他喊看守人员来理发,看守人员离开了,他就拿着剃刀割自己的喉管,气息奄奄两天都没有断气。看守员问:“和尚,你痛不痛啊?”先生用手指在他手上写:“不痛。”看守员又问:“和尚,问什么自刎啊?”先生写到:“七十老翁何所求!”于是断了气。马经纶先生得知消息,悲伤地说:“我没有保护好李先生,导致他受到这样的灾祸,伤痛啊!”于是为他大修坟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戏曲“贵和”思想的显著体现是“大团圆”的结构模式。这自然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相契合。戏曲“始悲终欢”“始离终合”“始困终亨”的“大团圆”的结局遵循着古人对于“万物一而立,再而反,三而如初”的事物普遍发展规律的生命感悟,也同样体现着“悲者必终于欢,离者必结之以合”的“天圆地方”的审美轨迹。

剧作家对于“大团圆”结局的追求是由作家自身地位低下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在我国古代,戏曲一直受到统治者的排斥,受到“正统文学”的排斥。元代时,蒙古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限制汉人参加科举考试,大量的人失去了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仕途的唯一道路,因此只能流落于坊间妓馆,以写词曲为生。《元史·刑法志》记载:“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诸民间子弟,不务生业,辄于城市坊镇演唱词话、教习杂戏、聚众淫谑,并禁治之。”以至明清律法仍有这样的条例。在这样的境遇下,剧作家则选择用笔来抒发自己的苦闷,消解现实的残酷,因此在戏曲中往往以“大团圆”的形式来寄托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表现对因果轮回的期盼。

“大团圆”模式适应观众的审美期待,体现着老百姓对于美好世界的憧憬和想象。只有充满喜庆气氛的“大团圆”结局才能淡化悲剧的悲哀感和压抑感,把观众带入冲淡、平和的心理状态。李泽厚对这种“中和为关"的审美观念这样论述:“它们作为矛盾结构,强调的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和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和冲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戏曲是一种中和艺术。   

中国戏曲始终与儒家的伦理道德教化紧密联系。在戏曲中宣扬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必然是戏曲的旨归。这一诉求直接外显为戏曲的大团圆结局。中国人的特点是爱憎分明,戏曲中也往往体现的是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等对立面的斗争。观众不仅要求欣赏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剧作家对事件的评价。因此安排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往往意在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明有王法,暗有鬼神”,告诫人们时时刻刻要做一个好人。

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也刺激了通俗文学的繁荣。中国戏曲的显著特点就是其强烈的民间性,因此,剧作家的写作意图必然要从观众的欣赏意图出发,反映观众的审美趣味。演员表演惟妙惟肖,唱腔优美,故事吸引人,这都是观众需要的,而给戏曲中的人物安排一个合理的结局,更是观众所关心的。从我国戏曲的审关心理来看,观众看戏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娱乐,希望在繁重的劳动之余通过戏曲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解脱,而不像西方戏剧那样进行沉重的道德说教和宣讲。

1.下列有关中国戏曲追求“大团圆”结局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中国古人对事物普遍发展规律的生命感悟。

B.剧作家地位低下,向往美好世界,期盼因果轮回。

C.宣扬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劝诫世人为善。

D.反映观众的审美趣味,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元史·刑法志》记载过词曲作者因被诬告而被处死的事。

B.元朝统治者推崇正统文学,戏曲备受排斥。

C.淡化悲剧的悲哀感和压抑感,需要充满喜庆气氛的“大团圆”结局。

D.戏剧的功能是消遣娱乐,给观众以精神的享受和解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审美需求的角度看,相对于演员的表演技艺,中国观众显然更关注戏曲中人物的命运。

B.在我国古代,文人获得仕途的方式较单一,当科举考试之门向他们关闭,文人的结局就会很糟。

C.《窦娥冤》中窦娥平反昭雪,《西厢记》中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这都是中国戏曲“贵和”思想的体现。

D.中国戏曲是随着城市的繁荣而繁荣的,具有强烈的民间性,颇受市民阶层的喜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舍弃了仕途,选择了归园田居;面对祖母的生命垂危,李密放弃了为官,选择了照顾服侍祖母。孟子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在人生中,我们要学会取舍。

请以“学会取舍”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通知,找出其中二处用语不简明的地方。

通知

广大市民:

①因道路扩建需要,②我公司计划2015年6月1日23:00至10日800对南环路GE17管道进行停水改接,③改接需要很长时间,④届时南环路包括和汇新泉小区、柳港园小区等沿线用户停水,⑤改接结束后才能送水。⑥请提前做好准备,⑦并互相转告。⑧如需咨询请致电供水服务热线6666888。

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5月25日

应该删掉的二处是: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甲居藏寨的人们将寨子依山势而建,寨房碉楼,遍布整座大山,有的甚至伫立在悬崖边,                                  ,古时是战事上的防御设施。

①造型奇异,色彩绚丽                 ②寨房顶端总有尖尖的四角 

③外形平直刚硬                       ④在如此险要的位置建造,令人惊叹 

⑤外缘则环绕着黄黑白三钟色带         ⑥碉堡则像一只只高耸的烟囱

A.④②⑥⑤①③       

B.①②⑥⑤③④  

C.④②⑤①⑥③     

D.①②⑤⑥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王勃的骈文继承了徐陵、庾信的艺术风格,但又注以清新之风,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使骈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与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者的阿谀谄媚相比,陶渊明守住心灵的乐土,不愿做贪官昏官的选择确实难能可贵。

C.在李密写完《陈情表》后最多一年左右的时间,祖母刘氏就去世了,他在家守孝两年后出仕。

D.千百年来,庄子那种独居魅力的追求逍遥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世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人生之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