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小说阅读 凤冠霞帔 肖复兴 小王太太搬进我们大院南房的时候,孤身一人,带的箱子却...

小说阅读

凤冠霞帔

肖复兴

太太搬进我们大院南房的时候,孤身一人,带的箱子却有十几个。老街坊中有明眼懂行的,看着箱子,啧啧赞叹:好家伙,都是樟木的!

那时候,小太太也就四十多岁,人长得小巧玲珑,面容白净秀气,而且,总爱穿一袭旗袍,袅袅婷婷的,属于典型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只是她不能开口说话,一说话,嗓子沙哑得厉害,大院的街坊便常常感叹,唉,真的是甘蔗难得两头甜!

大约过了不到两年,前院东房新搬来一位姓丁的,是前门大街一家饭馆的白案大师傅,我们都管他叫丁师傅。丁师傅不到五十,也是属于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儿,下了班,没事干,就爱唱戏。一到晚上,他常搬个小马扎儿,拿着把京胡,搽满松香,就开始坐在门口前自拉自唱。有意思的是,丁师傅长得胖乎乎的,像个阿福,唱的却是女角儿,咿咿呀呀的,婉转悠扬,一句词儿带好几个弯儿。

一连听了好几个晚上丁师傅的唱之后,破天荒,一直深居简出的小太太莲步轻摇,出了自家房门,走到丁师傅的面前,说了一句:是学先生程派的吧?您《锁麟囊》“春秋亭”这一段唱得不错!那天,我们一帮小孩子正围着丁师傅听热闹,看到丁师傅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对小太太说,对着戏匣子里学的,学得不好,您指教!

我们大院里的人更没想到,打这以后,丁师傅不再在自家门口唱,改到小太太家里唱了。而且,大家最没有想到的是,除了丁师傅唱,小太太居然也在唱,虽然嗓子沙哑像磨砂玻璃,但在丁师傅胡琴的伴奏下,抑扬顿挫,起起伏伏,即使我们听不懂里面的戏词,但都感觉得到像是一股清水缓缓地流淌而来,韵味十足。

有些好心又好事的街坊,在丁师傅和小王太太这一拉一唱中,居然听出了弦外之音,觉得他们是挺好的一对,虽说一个胖点儿,一个嗓子坏点儿,老天却在成全他们呢。这样的议论多了,小太太整天呆在家里不怎么出门,听不到,丁师傅却听在耳朵里,脸上有些挂不住。小太太再请他到屋里唱戏,丁师傅会拉上我。因为那时候,我迷胡琴,磨着父亲买了把京胡,天天晚上跟着丁师傅学拉琴。因此,我成了丁师傅的小跟包,进了小太太的家门。

那时候,我上小学四年级,正是对什么事情都好奇的年龄。小太太的家显得挺宽敞,因为除了一张单人床,就是她那一排樟木箱子,没有其他杂乱东西,好像她不食人间烟火。床和箱子中间用一道布帘隔开,露出一点儿缝,风从窗户吹进来,吹得布帘飘飘悠悠,很有点儿神秘感。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小太太唱到兴头的时候,会对丁师傅说句:咱们来一段彩唱怎么样?然后,她伸出兰花指,轻轻撩开布帘,一个水袖的动作,转身走进去。再走出来的时候,浑身上下换了戏装,凤冠霞帔,漂亮得耀人眼睛。每次随丁师傅到小太太家,我总盼着这一出,小太太的扮相,一瞥一动,举手投足,都那么好看。然后,我会在心里暗暗叹口气,小太太要是嗓子也好,该多好啊!我曾经把这话对丁师傅讲过。丁师傅叹口气说,小太太是剧团里正经程派的好演员,可惜坏了嗓子,没办法再唱了,才离开了舞台。

丁师傅去世得早,他在饭馆白案前一个跟头跌倒,再也没有起来。亏了他死得早,第二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就来了,一帮红卫兵闯进我们大院,不由分说,把小太太揪出去批斗。她的那些樟木箱子也跟着一起遭殃,被翻得乱七八糟。人们才知道,箱子里面全是她以前演出穿过的戏装。

天天批斗,让她的身心大受刺激。一天清早,红卫兵又到她家要拉她批斗,一推门,见她身穿戏装,凤冠霞帔,站在床上,正咿咿呀呀地唱戏,怎么拉都拉不下来。人们知道,她疯了。

不过,小太太长寿,一直活到“文革”结束。我从北大荒回来,还去看过她。她还住在大院南房,见到我,非要穿戏装给我看,说是落实政策还给她的,不全了,只剩下几身,最可惜的是凤冠霞帔一个都没有了。她说这番话时,我不知道她的病是好了还是没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本文开篇写小王太太的十几个大箱子,还有她的长相、身材,都是在给读者暗示小王太太的戏剧演员身份。

B本文很好地运用了巧合的手法,写丁师傅这一人物,为进一步表现文章的主题,淋漓尽致地为表现小王太太这一人物形象服务。

C丁师傅一开始坐在自家门口自拉自唱,后来改到小王太太家里唱,在他们一拉一唱中,最终结为伉俪。

D文章中写到小王太太的表演,“伸出兰花指,轻轻撩开布帘,一个水袖的动作,转身走进去。再走出来的时候,浑身上下换了戏装,凤冠霞帔,漂亮得耀人眼睛”这一动作描写不仅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也是在表现主题。

E“凤冠霞帔”在文章前半部分隐而后半部分显,通过这一物件的遭遇,很好地说明了小王太太一生对戏剧的的喜好、追求和不幸的命运。

2.请简要概括小王太太的形象特征。

3.文中前后三次写到小王太太的箱子,有何用意?

4.文章最后说“她说这番话时,我不知道她的病史好了还是没好”,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请谈谈你是怎么看待小王太太后来非要穿戏装给我看这一行为的。

 

1.CD 2.秀气白净,风韵犹存;是正经程派好演员,无论是嗓子坏了、离开舞台,还是处于文革困境,都不改对戏剧艺术的迷恋与执着追求。 3.第一段写小王太太刚搬来时带了十几个樟木箱子,制造悬念,让读者对箱子内的物件、小王太太的身份十分好奇;后来,我随丁师傅到小王太太家,看见箱子和床之间用一道布帘隔开,觉得神秘,直到小王太太浑身上下换了戏装,凤冠霞帔彩唱时,我才知道箱子可能是放凤冠霞帔用的,解开谜底;文革时,樟木箱子跟着小王太太一同遭罪,被翻得乱七八糟,大家才知道箱子装戏装;文革后,戏装还回来了,但箱子没有了,凤冠霞帔也一个都没有了,箱子的遭遇暗示着小王太太的遭遇。三次描写箱子,充分刻画出小王太太对戏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与热爱。 4.文革时,她身穿戏装,凤冠霞帔,站在床上唱戏,表现小王太太被红卫兵批斗身心遭受极大的摧残和扭曲,以至于被看作是疯子,这一情节同时也是对当时扭曲是非的文革时代的极大讽刺;文革结束后,她想穿戏装给我看,这是因为文革后,落实政策,戏装归还,人性复苏,理性归还,时代清明,而小王太太也迎来自己生命的转机,并不是疯子的行为。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内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选项的表述与原文的差别,C项,文章并没有说他们最终结为伉俪;D项,动作描写应为细节描写,表现主题应为点题。故选CD。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只需概括,不用结合着具体内容分析。可根据文中小王太太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及侧面描写的语句概括作答即可。例如,文章第二段“小王太太也就四十多岁,人长得小巧玲珑,面容白净秀气,而且,总爱穿一袭旗袍,袅袅婷婷的,属于典型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是从外貌描写角度刻画小王太太的形象,可概括为秀气白净,风韵犹存。以此类推,再从她对戏剧艺术的迷恋与执着追求的角度概括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本题,应根据对细节描写的一般性作用的理解,结合着文章中三次写箱子的具体语境,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例如,可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表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人物行为举止的探究题,答题时,可根据对文章中小王太太的人生经历,结合着小王太太的人物形象特征,从文革前后两个阶段小王太太的表现,从小说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符合小说内容,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醉翁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等句,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②《阿房宫赋》中以夸张手法写其楼阁林立、举步皆是的是“                                 

③《书愤》中作者以诸葛亮自况的诗句是“                                  ”。

④《蜀相》中作者对诸葛亮的遭际感慨万千的诗句是“                                  ”。

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作者遭贬谪后无限辛酸、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直至修死仍无与之匹配的词。后崔闲记谱,请苏轼填此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去世之后,流泉空鸣,以拟人手法写泉水似有怨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于人间。

2.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喻泉声的清亮圆润。 下列诗句,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

A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屋巅。   B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场景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王中正,字希烈,开封人。因父任补入内黄门,迁赴延福宫学诗书、历算。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庆历卫士之变,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射,贼悉就擒,时年甫十八,人颇壮之。迁东头供奉官,历干当御药院、鄜延、环庆路公事,分治河东边事。破西人有功,带御器械

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吐蕃围茂州,诏率陕西兵援之,围解。自石泉至茂州,谓之陇东路,土田肥美,西羌据有之,中正不能讨。乃因吐蕃入寇,言:“其路经静州等族,榛僻不通,迩年商旅稍往来,故外蕃因以乘间。县至绵与茂,道里均,而龙安有都巡检,缓急可倚仗。请割石泉隶绵,而窒其故道。”从之,陇东遂不可得。还,使熙河经画鬼章,进昭宣使、入内副都知。

元丰初,提举教畿县保甲将兵捕贼盗巡检,献民兵伍保法,请于村疃及县以时阅习,悉行其言。复往鄜延、环庆经制边事,诏凡所须用度,令两路取给,无限多寡。既行,又称面受诏,所过募禁兵,愿从者将之,主者不敢违。

问罪西夏,以中正签书泾原路经略司事。诏五路之师皆会灵州,中正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命权分屯鄜延并边城砦,以俟后举。自请罢省职,迁金州观察使、提举西太一宫,坐前败贬秩。元祐初,言者再论其将王师二十万,公违诏书之罪,刘挚比中正与李宪、宋用臣、石得一为四凶,又贬秩两等。久之,提举崇福宫。绍圣初,复嘉州团练使。卒,年七十一。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B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C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D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带御器械”,官名。宋初,选三班以上班干亲信官员佩櫜鞬,带剑,侍卫皇帝,或以宦官充任,称御带。咸平元年(998),改称带御器械,为武臣荣衔。

B提举,文中多次出现,原意是“管理”,后为宋代以后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如“提举常平”、“提举市舶”、“提举学事”、 “提举宫观”(宋)等官号。

C“仁宗”、“神宗”为皇帝年号,“元丰”“元祐”“绍圣”属于皇帝庙号。

D“问罪西夏”中的“问罪”指的是古代两国交战时,一方宣布对方罪则,加以谴责,以为出兵进攻的理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中正是一个宦官,凭借其父的恩荫入宫,宋仁宗看其才华,将其留在身边。

B王中正筹划恢复熙河,他进入熙河,修城墙,准备守城的器械,因功被封官。

C茂州被围困,王中正主动请缨解围,后又积极建言并被采纳,因功得到升迁。

D在讨伐西夏的战斗中,王中正因粮草误期自请罢官贬禄,后来又再次受重用。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庆历卫士之变,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射,贼悉就擒,时年甫十八,人颇壮之。

(2)诏五路之师皆会灵州,中正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命权分屯鄜延并边城砦,以俟后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沉鱼落雁花愁颤

马瑞芳

美女有没有标准?中国和外国的标准相同还是不同?

中国和外国对美女的标准有时候好像不同。1986年在哈尔滨国际红学会上,纽约大学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说:如果拿西方标准衡量《红楼梦》,十二金钗没有一个符合西方对美女的要求。西方讲究三围,要求胸围三十二英寸,腰围二十二英寸,臀围三十六英寸。拿这个标准来对照《红楼梦》里的人物,林黛玉肯定不够,晴雯也不够,薛宝钗可能还是不够,大概只有傻大姐够。当时我就反驳先生:傻大姐不可能够,因为傻大姐傻吃闷睡干粗活,她的腰像水桶,哪儿可能有玛丽莲·梦露那样的水蛇腰?这番“论争”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红学家都乐坏了。中国最美的小说《红楼梦》美女成群,但是拿西方观点衡量,一个美人儿都没有!岂不成了笑话了?

西方对美女要求是什么?“黄金分割”。要求身体各部位有固定比例:头部、颈部、肩部、胸部、手臂、手、腰、腹、臀、腿、脚,互相之间有非常严格的比例,不符合比例,就不能算美女。

其实,西方黄金分割的要求和中国古代对美人的要求一致。中国古代对美女形体要求达到两个字:“美钧”(即美均)。美要和谐匀称,恰到好处。

西方美女哪一位可以拿出来作为看得见的标准?维纳斯——西方公认的美神。

西方社会对女性美讲究三围,说穿了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丰乳肥臀和杨柳细腰结合。

西方对美女的要求,要身材和面部的黄金分割,要面容姣好。而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最高要求是什么?不是黄金分割,是外界对美人的感受,浓缩成八个字、四个典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不是具体写美女怎么美,美女的眼睛什么样,鼻子什么样,身材什么样。而是写外界对美女的感受,而且不是人的感受,是大自然其他生物对美女的感受,这是拟人化描写。写的是大自然的鱼、鸟、月亮、鲜花对美女的感受。大自然的鱼、鸟、月亮、鲜花,本来不可能有人的感情,但是古代文人想象美女使它们产生羞愧之感,鱼儿羞愧地沉入水底,大雁羞愧地从天上掉下来,月亮羞愧地挡住了自己的光辉,花朵羞愧地凋谢了。

我们首先要澄清一种广泛误解,很多书、很多辞典都解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四个典故分别来自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沉鱼落雁”典故是庄子创造的。《庄子·齐物论》:“毛嫱、骊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

“闭月”典故是曹植创造的。曹植《洛神赋》写美丽的洛神出现,像光彩四射的明珠,周围一切黯然失色:“仿佛兮如轻云之蔽月。”

“羞花”是大诗人李白创造的。李白诗《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后来《五代史》用“花见羞”称呼一位美女,从此,小说、戏剧出现无数的花见羞和百花羞,一直到《水浒传》还有。

最早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连到一起用,是元代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可叹你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1期)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不符合西方三围标准的要求。

B.中国古代对美女形体要求和谐匀称与西方黄金分割的要求是一致的。

C.西方公认的美神——维纳斯可以拿出来作为看得见的标准。

D.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最高要求是外界对美人的感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中国和外国对美女的标准不同是不能够成立的。

B.作者认为,傻大姐傻吃闷睡干粗活形成的水桶腰不符合西方三围标准。

C.作者认为,中国人常说的丰乳肥臀和杨柳细腰结合与西方讲究三围是一致的。

D.作者认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没有关系。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好莱坞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是符合西方三围标准的著名代表。

B.按西方观点衡量,《红楼梦》中的成群美女不算美人儿。此观点不合理。

C.《洛神赋》中描写的洛神美丽和谐,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最高要求。

D.“羞花”是李白在《西施》中创造的,用来赞美杨贵妃是不合理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次以“诗词影响生活”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各抒己见。

甲同学:不管当下的学习如何枯燥,我们都要学会读诗诵词,因为生活还有诗歌和远方。

乙同学:网上有人说“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歌和远方”,生活不需要凌空蹈步的文艺调调,生活需要脚踏实地。

丙同学:诗词是诗人人生经历、精神世界的展示。人生只有一辈子,但通过读诗诵词我们可以活几辈子。

丁同学:通过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各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教会我们如何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世生活。

……

开学至今,我们重点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宋词,请你就诗词对生活的影响表明你的态度,阐释文学与生活,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