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给出的中秋节、重阳节的对联的下联,用给出的词语分别组成两幅对联的上联,不重复使用词语。
池塘 黄菊 月静 倚风 桐叶 村酒 影 熟
中秋节
上联:
下联:风摇庭幕桂花香
重阳节
上联:
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握手是社会交往中平常又极重要的事,虽然短暂,___①___。2015年11月7日,时隔66年,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握手81秒,彰显出两岸特殊的情义,真是“手握‘九’了,心更‘近’了”!人们常说“___②___”,“习马会”一小步,两岸关系一大步。两岸秉持诚意、互释善意,良性互动、相向而行,____③____。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_____________,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前景出发给自己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可惜的是,许多人的这个内在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
A.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你才能做自己的朋友
B.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C.不能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就不能做自己的朋友
D.做自己的朋友,只要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就可以做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B.按照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并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奋力弥补生态环境方面的短板,相信到2020年,小康“木桶”里盛满的甘甜之水,将提升人们的发展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
C.要把“全面二孩”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还需要多部门联动,充分考虑公众的诉求,尽早出台相关细则和各种配套措施。
D.在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罗浮山管委会将在景区内恢复“洞天药市”盛景,不但能弘扬优秀的中草药传统文化,而且能开发罗浮山的旅游资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第二个千年的最后几十年,中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
B.1997年,亚洲出现了一次金融危机,至今令人谈虎色变。
C.以上所述,正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卖弄风骚的重要原因。
D.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还比较混乱,这不能不让人忧心忡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父母选取《诗经·小雅》的名句为她取了这个名字。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并决定为此奋斗终身。
屠呦呦1951年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当时,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到野外一根根采集标本,在室内夜以继日地进行实验研究,各种工作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她是《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一书的主要编著者之一;她研究半边莲和中药银柴胡的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疾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制出190多个样品,制作了2000多张卡片。其间,她查阅大量文献,借鉴古代用药的经验,设计了多种提取的方法,经过艰苦的试验、千百次的试错,终于在1971年的一次尝试中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由世界卫生组织等主办的国际青蒿素会议上,屠呦呦以首席发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屠呦呦也被称为“青蒿素之母”。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世界上约有2.5亿人感染疟疾,将近100万人因感染疟原虫而死亡。如果没有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那么2.5亿疟疾感染者中将有更多的人可能无法幸存下来。青蒿素是当前中国被国际承认的唯一创新药物,现在世界多国已广为应用,已经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五”期间,屠呦呦参与国家攻关项目“常用中药材品种质量研究”中“青蒿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课题,对青蒿进行系统研究,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并修正了《中国药典》长期沿用的谬误。
“屠呦呦的贡献值得获取诺贝尔奖!青蒿素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从而证明了从传统药物获得确定化学成分药物的价值。”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这样评价。但屠呦呦认为自己只是推开了青蒿素的一道“门缝”,其他人合力才打开了这扇“门”。
有趣的是,屠呦呦生活上是个粗线条,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太会照顾自已。因为工作忙,她的私人东西总放得乱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性收拾得那么停当。但工作中的屠呦呦十分严谨,兢兢业业,在接到“523”项目时,她女儿才三岁,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老母亲抚养。为了检验青蒿素治疗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她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屠呦呦后来身体不太好,与当时长期做实验有关。
谈及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她说,“我的梦想是用古老的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
(有删改)
[相关链接]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父母选取《诗经·小雅》的名句为她取“呦呦”这个名字,希望她如鹿一样能出人头地。
B.在专业课程中,屠呦呦唯独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可以说这为她以后的研究和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在1981年北京召开的国际青蒿素会议上,屠呦呦以首席发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足以说明她在这一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文章叙述屠呦呦在生活上的粗线条,更加突出了她为了事业所作出的牺牲,使传主的形象更丰满。
E.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让2.5亿疟疾感染者中更多的人幸存下来,作为当前国际承认的独特的创新药物,它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估量。
2.这篇传记运用了正面侧面结合的方法刻画屠呦呦形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作为一名药学家,屠呦呦在医学上有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屠呦呦2015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她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