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忆田先生 朱以撒 ⑴田先生已经过世十多年了。他是我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忆田先生

朱以撒

⑴田先生已经过世十多年了。他是我来到这个陌生城市比较早结识的一位长辈。他在这个城市的书法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威望。田先生待我还是比较友好的,他相貌清癯、言说平静,也使我有好感,也跟着尊他,敬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在学校的膳团里举办了一个书法展览,作品四百件。无钱装裱,就找来几块演戏的布幕,把墙体遮蔽起来,把作品别在布上。田先生和几位老先生来,逐幅看过,并题了四个字——渴骥奔泉,对整个展览的气势给了赞赏。后来,他给了我一封信,谈到几个字的不规范,也表示了他的欣慰之情,希望我给他一帧照片。

⑵一老一少开始了顺畅的交往。

⑶现在回想与田先生的交往,多半是一些碎片。比较深刻的是与他一同参加了安阳殷墟的国际甲骨文研讨会,田先生是甲骨文书法的好手,年高手硬,笔下清新脱俗,又能通过古文字借用撰写长篇诗文,总是高于同俦。他成了会议上的明星,会议期间为人拥戴,应接无算。会后我们一同游玩了龙门石窟,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过。那时他七十多岁,居然毫无倦意。有人问田先生的行书出自何处,他笑而不答,我应接到,应该是从魏晋写经里来的。田先生感到惊讶。

⑷回来后继续交往,田先生送给我一幅甲骨文书法,一幅行书,还有一幅墨竹。我以为一老一少的良好交往会这样顺风顺水地下去。

⑸有位记者来采访我,问我对这个城市的书风如何看,我用了四个字来表达——陈陈相因。据我几年来的观察,为师的不是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而是局限于师门。宗派和流派的差异就是这样,屋下架屋,床上迭床,愈见其小。尽管为师的努力地传授,为徒的勤勉地吸收,其乐融融,毕竟硁硁小道。当然,这个弊端是在二十年后才彻底地让人看明白。听说田先生很不高兴。接下来就是一次有组织的例会,已经有几个人把稿子都写好了。田先生和几位老先生稳坐中军帐,看我一张嘴和他门徒的五六张嘴往来。我们各抒己见并不相让。午饭时间到,田先生进行了总结。有人好意邀请一起吃饭,便于缓解,我说回家喝稀饭会更舒服,扭头便走。这是一次无果的例会。也许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脆弱的情绪,年纪大起来了,也就越发敏感。辈分,地位,关系到言说分寸,哪怕是一点点的擦边,都会觉得不快。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从事书法艺术的人,就是一个孤魂,不要天真地指望谁来帮助你、支持你,没有谁会帮你临摹,帮你创作,更不要奢求罩着你、捧着你。有许多门类可以合作,合作画,大合唱,集体舞,合作著书,至于巨片拍摄,则不知需多少人合作方可完成。惟有书法是孤独者之旅,寻寻觅觅,独来独往。自古以来我没有见过一件佳作是二人以上合作而成的,它是如此地私有。许多古代书法家被称为颠、狂、怪、痴,他们都是飘来飘去的孤独魂魄,迷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也正是由此。怀素说“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谁人能管?!

自己努力要紧。

⑺此后,我与田先生再无私下的交往,即便在一些公共场合相遇,也只是礼节性地点头而已。

⑻再后来,到田先生处讨教的青年告诉我,从田先生言谈中流露的意思看,其实他还是很看重我的。那时,我已经破格成为教授,我勤快且独立地学习、研究,停不下笔,论文覆盖了所有的书坛刊物,散文创作也已上路,我想田先生一定不断地看到了我的各种各样直陈的言论,包括对书风的淋漓批评。只不过,再也没有人告诉我,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⑼有人暗示过我,应该主动向田先生表示一下尊敬的态度,关系都是可以修善的。可惜,我的修养境界还达不到那个高度,我觉得,等几年再说。

⑽接下来是田先生过世。

⑾每一届研究生入学,第一堂课我都会这般说:“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和自由,你们有什么意见都请直说无妨。”

不如此,何以堪

(选自《散文》2015年第3期,有改动)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渴骥奔泉

(2)稳坐中军帐

2.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从事书法艺术的人,就是一个孤魂”?

3.简述第6段“自己努力要紧”在文中的作用。

4.写出结尾“不如此,何以堪”的情感内涵。

5.古人说:文如其人。请结合文章分析“我”的性格和本文风格的相似之处,写出一点即可。

 

1.渴骥奔泉:形容展览气势恢宏生动(或者:形容书法矫健刚劲) 稳坐中军帐:态度沉稳,也隐含着以权威自许的神情(或“居高临下的姿态”等)。 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一个短语“在文中意思”,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渴骥奔泉”答作“展览有气势”,“稳坐中军帐”只答出“态度沉稳”,各得1分。 2.①追求书法艺术只有依靠自己努力,无人可以帮助你。②书法艺术特别要求“独特”且只能“独创”,自古以来没有一件书法佳作是二人以上合作而成的。③许多古代书法家都“迷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是“飘来飘去的孤独魂魄”。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 3.①独句成段,强调作者对“自己努力”重要作用的深刻感悟。②承上启下,这句话既是前头与田先生的交往带来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认识,也是之后自己取得书法成就的开端(如答作“‘我’与田先生交往从‘顺畅’到‘无私下交往’的转变”也算正确)。 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突出‘自己努力’”意思得2分;答出“结构上承上启下”并能结合内容作说明,得2分。 4.①难能容忍“不直说”,即坚持自己“直说”态度,希望后辈学生对自己也能“直说无妨”。②对田先生的一点愧疚、遗憾,即对田先生赞赏自己而自己作为后辈却“冒犯”他且最终没能“和解”的不安。 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一点计2分,意思与“难能容忍不‘直说’”“对田先生的愧疚(或遗憾)”相近即可。 5.“人”和“文”都很“直”。“我”的性格率直坦诚,文中“我”对田先生虽然敬重,但在艺术见解上却“不给面子”,“直陈”弊端,有人想缓和矛盾时,却“扭头便走”。作品简洁直接,文章表达基本上按时间次序“一直到底”,而且几乎不用什么修辞手法,不用什么“优美”词藻,大都“直接”明了。 或者:“人”和“文”都很“独”。“我”的性格独立不羁,在书法艺术方面眼光独到,能发现弊端;主张“自己努力要紧”且“独立地学习”,认为从事书法艺术的就是一个孤魂。文章独具一格,文章有四处独句成段,简繁不拘,颇为挥洒自如;“硁硁小道”“同俦”“应接无算”等用语古雅,颇为独特。 评分标准:共5分。能答出“人”与“文”相似的“一点”,得1分。能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答出“人”和“文”之“直”或“独”的特点,各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分别答出“文”与“人”的特点但二者并不相似,最多得3分。如有“直”“独”特点之外的答案,可视其合理性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解释出其临时语境义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愚昧的权利

⑴在科学传播理论中有一个“欠缺模型”,大意是说,公众对某项科学活动不支持是因为公众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一旦公众了解了专业细节,熟悉了这门科学及其技术的运作过程,就会相信专家的判断。这种科普活动叫做“公众理解科学”——其实少了一个“让”字。“挺转”科学家也有这个想法,在他们看来,公众对于转基因的担忧、怀疑、不信任,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非理性的恐慌,那就是愚昧!所以需要由他们来科普,来启蒙。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刘华杰教授最早发现了这一点,并指出,“公众理解科学”的立场是科学共同体,目标受益者首先是科学共同体,而非公众。

⑵不过,遗憾的是,“欠缺模型”本身是有欠缺的,科学家让公众理解了科学之后,公众并没有顺应他们的用意。德国科学传播学者汉斯·皮特斯研究公众对相关科学细节的了解程度与支持程度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了某种U型关系——即最强烈支持的与最强烈反对的,都是对科学细节了解最多的。在转基因的论辩中也是这样,“反转”人士并非如“挺转”人士所贬斥的那样都是科盲,其中有些甚至是生物学家。还有些人虽然不是生物学家,但并不认为转基因科学有多么难懂,多么了不起,常常在专业细节层面上与“挺转”方辩论。从科学细节的层面上加以反驳,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求每一位“反转”人士都掌握科学细节,一来不可能,二来不必要。在转基因问题上,普通公众不需要了解科学细节,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转基因。那就是,坚持我们作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这个权利与我的性别、信仰、考试成绩,都没有关系。——你要把愚昧的大帽子压给我,那我就戴上!

⑶科学知识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科学共同体生产出来的。我在《警惕科学家》中论证,科学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然后才是知识共同体,从来不是道德共同体。作为利益共同体,科学家倾向于生产对其有利的科学知识,也容易忽略、隐瞒甚至篡改对其不利的知识。由于信息不对等,如果科学家要用他生产的知识来愚弄公众,公众常常是难以分辨,难以反驳的。所以江晓原教授说,争论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完全是“挺转”方设下的一个陷阱,一个误区。

⑷愚昧的权利是权利的底线,如果不能坚持愚昧的权利,就会出现一种滑稽而可怕的景象:只有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人才有权利,或者,权利与知识成正比,要拥有权利,就必须学习知识;也要承认,专业人士有最高的权利。如果不敢坚持愚昧的权利,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学习接受科普,才会有一点权利。事实上,这已经剥夺了部分人的权利。愚昧与文明,是一对意识形态概念。愚昧与否,要看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用何种理论去衡量。科学只是我们认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解释世界的一种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唯一的方案。

(选自《读书》2015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科普是导致“欠缺模型”本身有欠缺的根本原因。

B科普“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科学“利益共同体”。

C科学家在科普时总是会隐藏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利益。

D科学家与民众在科学信息方面不对等是科普可以“有立场不中性”的客观前提。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愚昧,就是基于对转基因的担忧、怀疑、不信任的莫名其妙的非理性恐慌。

B汉斯•皮斯特的研究表明,公众对科学了解得越多,他们的反对却可能会越强烈。

C“反转”人士都认为转基因科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常常在细节上与对方辩论。

D我们没有必要讨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否则就掉入了“挺转”派的论辩陷阱。

3.简述作者坚持“愚昧的权利”的理由。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班级考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一日行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根据寓言意思,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与画波浪线句内容相呼应且句式相近。

一只饿狼路经一户人家,听到有小孩的哭声,接着又听见一个老太婆的声音:“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喂狼。”狼心中大喜,便蹲在墙角等待,谁知直到天黑也不见小孩被扔出来。这时,狼又听到老太婆说:“宝贝快睡吧,别怕,狼如果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掉煮了吃。”狼大吃一惊,吓得一溜烟跑回了家。它心有余悸地对同伴说:“老太婆说话不算数,幸亏我跑得快,才捡回一条命。”

生活中,我们既不要因他人随口说说的允诺而心怀幻想,也不要               ,而要学会自己思考,做出判断。

 

查看答案

在文段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

屋子里没有灯火,                    个个从老人的内心出发。(萧红《看风筝》)

①没有线条,也没有颜色的大轮廓。

②横顺的在黑暗里爬,

③老人的眼泪在他有皱纹的脸上爬,

④黑暗是一个大轮廓,

⑤他的眼泪变成了无数的爬虫子,

A①④③②⑤   B④①③②⑤

C③②⑤④①   D①④②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能在新高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B第五届“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是设在颇具文艺范的市图书馆举行的,现场揭晓了“语言之星”“构思之星”“最佳团队”等获奖名单。

C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目的是牢记这一惨痛的历史。

D联合国副秘书长就习主席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世界面临的环境挑战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