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潮涨江阔、诗人扬帆东下的情景。

(2)屈原在《离骚》表明宁愿立即死去也不愿苟合阿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2)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溘”“缊袍”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五年五月廷臣九人为知府    简:选拔

B.一意拊循                        抚循:抚慰安抚

C.人情大                        扰:扰乱

D.咸获苏息                        苏息:死而复生

2.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两汉经学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2015四川高考试题阅读答案 两汉经学2015四川高考试题阅读答案 两汉经学。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令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祁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C.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由江苏卫视和上海灿星制作携手打造的大型音乐挑战类真人秀《蒙面歌王》节目7月19日起开始播出,引起社会关注。据说《蒙面歌王》是从开播到落地最快的综艺节目,在韩国播出两个月后,就被灿星抢到手。从《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到《一年级》、《花儿与少年》再到《花样爷爷》、《中国好声音》,中国的电视人简直时刻关注着韩国综艺,对韩国综艺的模仿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为观众所诟病。

材料二   诗庄词媚,词为艳科,长期以来,人们的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不管是温庭筠的“空阶滴到明”,还是柳七郎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都充盈着婉约的气息,仿佛皆在印证着这一观念。而苏轼,不落窠臼,洒脱地踩在崭新的路面上。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以他的赤子之心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他的饱满激情张扬了对英雄的追慕。他开创的豪放一派词风,一扫长久笼罩在词坛的艳丽浓云,为后来的词人找到了更丰富的追求路径。

要求: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使其与所在段落的其他句子组成排比句并符合上下文语境。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                       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                 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张扬的个性;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灿烂的身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