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有种入侵叫观赏
有一组照片,对我构成了刺激。那是许多专业、半专业或根本不专业的摄影师在西藏行游时的作为,其中一张是,七八个人举着长短不一的大炮筒,对一位西部的本地妇女猛拍。被拍者显然极度厌恶和惊恐,用面纱蒙住脸,身体蜷缩成一团。记录下这些影像的人在文章中写道:你不知道那些背长枪大炮的人,拍人像是拍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
拍照片也好,拍电视也好,原本是个技术活;但掌握这种技术的人若缺乏基本悲悯心和道德感,哪怕技术水平再高,也永远只是不入流的角色。
关于照相机的侵略性,很多学者都做过专门的研究。例如,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对非洲的侵犯,便同时在两条线路上进行,一是用坚船利炮直接攻溃防御系统,第二便是挂着生物学和人类学的羊头用照相机对土著居民猛拍。拍摄者将其他人类当做没有情感与自尊的物件随意拍摄,揭露出他们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卑劣的道德观。而如今,在我们的国家,不自觉地将弱势群体物化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这些人用所谓冷峻的专业信条去入侵弱者原已脆弱的防线,以他人受到侮辱为代价,换来供自己“收藏”或“玩赏”的资料。
其实,“入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读大学时,我曾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参与过一项关于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现状的项目,亲身采访过一些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其中一位因性传播而感染受访者对我说,你是唯一一个只关心我如何治病的记者,其他记者似乎更关心我是如何得上这病的。2009年夏天,我在某基层政府实习,协助拍摄教育宣传纪录片,制片人会为每一位受访者(大多是中小学生)写好稿件,规定他们对着镜头说什么话。其中一次,一个小学生无论如何都背不下来那一大套官样套话,竟被现场的班主任老师一通呵斥。孩子很委屈,泪在眼圈打转,但成年人对他的思想与思维方式的入侵,恐怕会造成更多无法估量的伤害。强者对弱者的态度,不是悲悯、真诚,而是居高临下的俯瞰、为我所用的控制,甚至带着某种伪高尚色彩的羞辱。
其实,类似的问题以前不是没有讨论过,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将其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尊重他人”和“职业道德”的范畴内了,这显然过于浅尝辄止。无论什么道德,终究是要建立在普遍人性的基础之上,否则专业主义也会成为屠戮的凶器。我所信仰的“专业主义”究竟有无资格以“主义”自居?应当用什么去操纵镜头,是冷冰冰的“操作规范”,还是尊重普遍人性的心?心灵的安宁是否比“资料”的获得更加重要?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属于“入侵”行为的一项是( )
A.七八个人举着长短不一的“大炮筒”,对一位极度厌恶和惊恐、用面纱蒙住脸、身体蜷缩成一团的西部的本地妇女猛拍。
B.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借生物学和人类学的名义用照相机对土著居民猛拍。把其他人类当做没有情感与自尊的物件。
C.因参与关于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现状的调查,“我”曾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对一些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做过采访。
D.在拍摄教育宣传纪录片的时候,制片人为每一位受访者写好稿件,要求每一位受访者对着镜头背一大套官样套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些人为换取“收藏”或“玩赏”的资料,不惜以他人受到侮辱为代价,用所谓冷峻的专业信条去入侵弱者原已脆弱的防线。
B.不论是悲悯、真诚,还是居高临下的俯瞰、为我所用的控制,强者对弱者的态度都带着某种伪高尚色彩的羞辱。
C.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实际上是“观赏”的“入侵”的过于肤浅的反省使之将其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尊重他人”和“职业道德”的范畴内。
D.不能为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而冷冰冰地按“操作规范”操纵镜头,应该有一颗尊重普遍人性的心,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缺乏基本悲悯心和道德感的拍摄者来说,不管他的技术水平有多高,他永远都不入流。
B.用相机把其他人类当做物件随意拍摄,是拍摄者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卑劣的道德观的自我曝光。
C.成年人用所谓冷峻的专业信条不自觉地将弱势群体物化,这种对思维方式的入侵恐怕会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
D.本文以一连串的疑问句结尾,虽提出疑问,但是通过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通过反思已经得到了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高考改革过程中,配套制度建设更为重要,需要完善高考评价机制,避免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维护教育公平有考生利益。
B.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 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C.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抚养。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C.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 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无处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
D.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谜语文化渊远流长,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璨明珠。谜语主要按指示物(或/和)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抽象画/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事物特征, ① 。他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语言通俗,朗朗上口,适合(传诵/传颂)。灯谜,又叫“文虎”“灯虎”。 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灯谜的制作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技相形等 ② ,通过会意、别解、假借、用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
1.文中加横线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渊远流长 拐弯抹(mò)角 B.引申 蕴(yùn)涵
C.隐晦曲(qū)折 璀灿 D.朗(láng)朗上口 着(zhuó)眼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或 抽象化 传诵 B.和 形象化 传颂
C.和 抽象化 传颂 D.或 形象化 传诵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 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B.①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C.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D.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阅读右面的图画和背景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背景材料:
青海学生周浩以省理科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在北大学习感到“痛不欲生”,后来转入自己喜欢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人人羡慕的高等学府退学转到名不见经传的技校,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