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小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这是考查考生诗句炼字,颔联“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竹声萧萧拂琴,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拂‘字和‘侵’运用了拟人手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炼字”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方法:(1)直接释义;(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特殊用法;(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运用效果。本题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2.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方法展开联想,描绘该字所在诗句呈现的景象。注意点出意象的特点。题中“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评价该字的表达效果(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耐人寻味等)。题中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考生抓住三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组织答案。 2. 试题分析:题干“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考生诗句表现手法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本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托物言志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明良       龚自珍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寡矣。官益久,则气。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言,古今之至诚也。

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值公所,已贤矣,已劳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注】①明良:明君良臣。②气:知耻的精神。

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益久,则气愈        ,苟且

B.地益近,则媚亦益      工:巧妙,精巧

C.皆圣哲之            危:危险

D.小不,则头抢地而出    霁: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

2.下列各组句子中,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一组是

A.①士不知耻,为国大耻   行旅皆欲出于王

B.①而耻已存寡矣         ②今项庄拔剑舞

C.①教之耻为先           ②仆口语遭遇此祸

D.①彼心岂真敬畏哉       ②天之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B.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C.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D.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而在当时,这样的人很多。

B.作者认为,大多数朝廷官员是不懂得廉耻的,只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就能激发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面貌。

C.作者指出,国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却又身居要职的官员们挺身而出。

D.作者认同贾谊的看法:君主不尊重臣子,也会造成臣子没有廉耻;君主应该尊重臣子,这样臣子也会按官吏标准要求自己。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2)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种入侵叫观赏

有一组照片,对我构成了刺激。那是许多专业、半专业或根本不专业的摄影师在西藏行游时的作为,其中一张是,七八个人举着长短不一的大炮筒,对一位西部的本地妇女猛拍。被拍者显然极度厌恶和惊恐,用面纱蒙住脸,身体蜷缩成一团。记录下这些影像的人在文章中写道你不知道那些背长枪大炮的人,拍人像是拍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

拍照片也好,拍电视也好,原本是个技术活;但掌握这种技术的人若缺乏基本悲悯心和道德感,哪怕技术水平再高,也永远只是不入流的角色。

关于照相机的侵略性,很多学者都做过专门的研究。例如,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对非洲的侵犯,便同时在两条线路上进行,一是用坚船利炮直接攻溃防御系统,第二便是挂着生物学和人类学的羊头用照相机对土著居民猛拍。拍摄者将其他人类当做没有情感与自尊的物件随意拍摄,揭露出他们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卑劣的道德观。而如今,在我们的国家,不自觉地将弱势群体物化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这些人用所谓冷峻的专业信条去入侵弱者原已脆弱的防线,以他人受到侮辱为代价,换来供自己“收藏”或“玩赏”的资料。

其实,“入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读大学时,我曾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参与过一项关于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现状的项目,亲身采访过一些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其中一位因性传播而感染受访者对我说,你是唯一一个只关心我如何治病的记者,其他记者似乎更关心我是如何得上这病的。2009年夏天,我在某基层政府实习,协助拍摄教育宣传纪录片,制片人会为每一位受访者大多是中小学生写好稿件,规定他们对着镜头说什么话。其中一次,一个小学生无论如何都背不下来那一大套官样套话,竟被现场的班主任老师一通呵斥。孩子很委屈,泪在眼圈打转,但成年人对他的思想与思维方式的入侵,恐怕会造成更多无法估量的伤害。强者对弱者的态度,不是悲悯、真诚,而是居高临下的俯瞰、为我所用的控制,甚至带着某种伪高尚色彩的羞辱。

其实,类似的问题以前不是没有讨论过,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将其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尊重他人”和“职业道德”的范畴内了,这显然过于浅尝辄止。无论什么道德,终究是要建立在普遍人性的基础之上,否则专业主义也会成为屠戮的凶器。我所信仰的“专业主义”究竟有无资格以“主义”自居?应当用什么去操纵镜头,是冷冰冰的“操作规范”,还是尊重普遍人性的心?心灵的安宁是否比“资料”的获得更加重要?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属于“入侵”行为的一项是(     )

A.七八个人举着长短不一的“大炮筒”,对一位极度厌恶和惊恐、用面纱蒙住脸、身体蜷缩成一团的西部的本地妇女猛拍。

B.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借生物学和人类学的名义用照相机对土著居民猛拍。把其他人类当做没有情感与自尊的物件。

C.因参与关于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现状的调查,“我”曾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对一些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做过采访。

D.在拍摄教育宣传纪录片的时候,制片人为每一位受访者写好稿件,要求每一位受访者对着镜头背一大套官样套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些人为换取“收藏”或“玩赏”的资料,不惜以他人受到侮辱为代价,用所谓冷峻的专业信条去入侵弱者原已脆弱的防线。

B.不论是悲悯、真诚,还是居高临下的俯瞰、为我所用的控制,强者对弱者的态度都带着某种伪高尚色彩的羞辱。

C.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实际上是“观赏”的“入侵”的过于肤浅的反省使之将其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尊重他人”和“职业道德”的范畴内。

D.不能为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而冷冰冰地按“操作规范”操纵镜头,应该有一颗尊重普遍人性的心,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缺乏基本悲悯心和道德感的拍摄者来说,不管他的技术水平有多高,他永远都不入流。

B.用相机把其他人类当做物件随意拍摄,是拍摄者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卑劣的道德观的自我曝光。

C.成年人用所谓冷峻的专业信条不自觉地将弱势群体物化,这种对思维方式的入侵恐怕会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

D.本文以一连串的疑问句结尾,虽提出疑问,但是通过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通过反思已经得到了答案。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高考改革过程中,配套制度建设更为重要,需要完善高考评价机制,避免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维护教育公平有考生利益。

B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 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C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抚养。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C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 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无处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

D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谜语文化渊远流长,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璨明珠。谜语主要按指示物(或/和)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抽象画/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事物特征            。他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语言通俗,朗朗上口,适合(传诵/传颂)。灯谜,又叫“文虎”“灯虎”。 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灯谜的制作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技相形等      通过会意、别解、假借、用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

1.文中加横线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远流长         拐弯)角        B                yùn)涵

C隐晦)折    璀                  Dláng朗上口    (zhuó)眼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抽象化    传诵                     B    形象化    传颂

C和   抽象化    传颂                     D或    形象化    传诵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         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B①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C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D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