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客观条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工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条件远比唐朝时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当今中国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1.D 2.A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话题不一致,表述的是个人方面的原因。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D项表述的是“个人方面的原因”,属于主观原因,题干问的是“客观条件”。选项答非所问或混淆范围。 2.题干中“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说法不妥。根据文章可知,李白、杜甫取得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题干所述只是其中的两方面。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或改变句子之间的关系,还有是偷换句子中的“概念”。此题A项对应的原文的意思是李白、杜甫取得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题干所述只是其中的两方面“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混淆范围。 3.“文学传统”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此题 D项到“文学传统”中寻找原因,无中生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猫到林中捕鸟,猫头鹰告诉它:“不要吃我的孩子。”

“你的孩子长得怎么样?”

“我的孩最漂亮。”

答应了。猫在矮树丛中找来找去,鸟巢中尽是一些美丽的小鸟,猫怕是猫头鹰的孩子而没有下口,最后,发现一群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放心的饱餐一顿。

猫头鹰回来一看,他的"漂亮"的孩子一个也不见了。

这则寓言中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猫婆

冯骥才

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儿来聚会闹事?

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他视猫如命。

我说:“我挺讨厌猫的。” 他将一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一只毛绒球大小雪白的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我情不自禁地对朋友说:“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

蓝眼睛一入我家,便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每当它闯祸,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的蓝眼睛,火气顿时全消,反而把它拥在怀里……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入秋,天一黑,不断有大野猫从猫胡同爬上我家的房顶来。我关紧通向晾台的门,蓝眼睛便发疯似的抓门。我知道它在发狂地爱,便打开门不再阻拦。一天夜里,它再没回来。

家中每个人全空了。我房前房后去找。一个孩子告诉我,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的后门里住着一个老婆子,养了一二十只猫,人称猫婆,蓝眼睛多半是叫她的猫勾去的。

当夜,我钻进猫胡同,在黑暗里寻到猫婆家的门。我冒冒失失地拍门,非要进去看个究竟不可。

门打开,一个高高的老婆子出现——这就是猫婆了。

我说我找猫,她立刻请我进屋去,是间阴冷的地下室。一股噎人的猫味扑鼻而来。屋顶很低,正中吊下一个很脏的灯泡,把屋内照得昏黄。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

猫婆问我猫的样儿,我描述一遍,她立即叫道:“见过见过,常找我们玩,多疼人的宝贝!丢几天了?” 我盯住她脸看,只有焦急,却无半点装假的神气。我说:“五六天了。” 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您甭找了,回不来了!” 我很疑心她骗我,目光搜寻可能藏匿蓝眼睛的地方。猫婆的手忽向横着的铁烟囱上一指:“这都是叫人打残、摔坏的猫!我把它们拾回来养活的。您瞧那只小黄猫,孩子们想要烧死它,我一把抢出来的!您那宝贝丢了这么多天,哪还有好?现在乡下常来一伙人,下笼子逮猫吃,造孽呀!”

她说得脸抖,手也抖,点烟时,烟卷抖落在地。烟囱上那小黄猫跳下来,叼起烟,仰起嘴递给她。猫婆笑脸开花:“瞧,这小东西多懂事!”

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从此不知不觉我竟开始关切所有猫儿的命运。猫胡同再吵再闹也不再打扰我的睡眠,猫叫成了我的安眠曲……

转过一年,到了猫儿们求偶时节,猫胡同却忽然安静下来。

我妻子无意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猫婆死了。同时才知道关于她的一点经历。她本是先前一个开米铺老板的小婆,被大婆赶出家门,住在那座楼第一层的两间房子里,后又被当做资本家老婆轰到地下室。她孑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

曾有人为她找了个卖肉的老汉作伴儿。老汉受不了猫闹、猫叫、猫味儿,就搬出去住。而她坚持与这些猫共享着无人能解的快乐。

前两个月,猫婆急病猝死,老汉搬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把这些猫统统轰走。被赶跑的猫儿每每回来,必遭老汉一顿死打。

一种伤感与忧虑从我心里漫无边际地散开,散出去,随后留下的是一片沉重的空茫。入冬后,我听到一个令人战栗的故事——

我家对面一座破楼修瓦顶。白天换瓦时活没干完,留下个洞,一只猫钻进去御寒;第二天瓦盖上,这只猫无法出来,急得在里边叫。住在这楼顶层的五六户人家谁也不肯将自家的顶棚捅坏,放它出来。这猫叫了三整天,直至声音消失!

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更深夜半,天降大雪,猫胡同里一片死寂。忽然,后墙下传来一声猫叫,在胡同深处,猫婆故居墙头上,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蜷缩一团,凄婉哀叫。不是那只小黄猫吗?忙叫声:“咪咪!” 谁知将它惊动,起身慌张跑掉。

猫胡同里便空无一物。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选自《灵魂的巢》,有删改)

1.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文中猫婆的形象。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

(2)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4.请探究“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 这句话中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图,分别说明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植树者的具体的集合地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结合个人的感情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依照示例,从所给的四个汉字中任选两个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表述简练,有积极意义。

(示例)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看“扁”。

超:                                          舒:                                   

值:                                          起: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建筑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艺术,二者有明显区别。然而,教二者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西方许多经典建筑都具有音乐美,      。北京故宫的三重建筑群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都表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因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