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并与画线句子构成排比句。 踏雪寻梅,我只是来轻叩深...

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并与画线句子构成排比句。

踏雪寻梅,我只是来轻叩深深庭院里虚掩的重门,来寻觅纷纷絮雪间清淡的幽香,来拾拣惶惶岁月里繁华的背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气质高雅的梅花,暗合了林和靖悠然隐逸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命运曲折的梅花,印照了陆游高洁深沉的影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畏严寒的梅花,表现了王安石坚强高洁的人格。 (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凌寒独放的早梅,展现了齐己倔强孤傲的形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报春使者的梅花,阐明了卢梅坡物各有所长的哲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仿写的题目,注意仿写首先要结构一致,然后从意蕴上要合乎给出的句子,此题注意首先是相关“梅花”的古诗,然后是表现“梅”的品质,最后是显示诗人的情怀等。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仿写的题目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此题是续写式仿写,注意话题的承接。然后注意结合和意蕴上的一致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①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②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于是在郊游踏青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A.①②④⑤③⑥   B④⑤⑥②①③

C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③②⑥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故的老欧洲,天真的新美洲,一个拖着悠久高贵的历史和文艺腔,一个带着新鲜刺激的金钱和荷尔蒙,前者率真勇敢但粗糙,后者精致繁复却虚伪。

B.针对琼瑶提出的侵权桥段,于正律师称这些都属于特定场景、公有素材或有限表达,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强调于正的《宫锁连城》是独立创作。

C2008年开始,澳门开始给澳门居民发红包,永久居民一次发5000澳门元,非永久居民也发3000澳门元,澳门特首崔世安说,明年每个红包将超过万元发放给居民。

D.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80℃的月球之夜来到之前,“玉兔”能否找到休眠点,决定着它在下一个月球之昼的安全唤醒。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__________。 

(2)在巴基斯坦军队杀死最后一名躲在红色清真寺的伊斯兰武装人员之后,军队周四在毁坏烧焦的废墟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是他们对有多少平民死亡这个问题__________。

(3)领导干部以实名身份开“微博”,就应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怎样更好地借助网络平台,吸引群众,与群众__________讨论各类难点热点问题,讨论政府有关工作。

A.鱼目混珠          闪烁其词         开诚布公

B.鱼龙混杂          隐约其词         开诚布公

C鱼目混珠          隐约其词         推心置腹

D鱼龙混杂          闪烁其词         推心置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童年的达尔文

在距离伦敦22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英国的古城施鲁斯伯里。从市里往西北方向走,过威尔士大桥,可以看见坐落在塞文河岸的悬岩峭壁上一座三层红砖楼房。这座楼房是罗伯特·达尔文医生在1800年建成的。他的第五个孩子,即后来的伟大博物学家查理·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就诞生在这里。

罗伯特·达尔文医生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在21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前就开始靠行医为生。查理·达尔文对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父亲无限信赖,说他是“人们当中最聪明的人”。母亲去世那年,八岁的查理开始进学校学习。他在学习上赶不上小妹妹凯瑟琳,但他在搜集方面很有兴趣:搜集矿物、贝壳、硬币等。就在这时他对自然史产生了兴趣,竭力要弄清楚各种植物的名称。他还喜欢长时间地单独散步,散步时总是专心致志地思考。有一次由于只顾思考,他从七八英尺高的地方失足跌了下去。他喜欢钓鱼,常拿着钓鱼竿接连几个小时坐在塘边或河边。他在搜集鸟蛋时,从每个鸟窝里他只拿走一个鸟蛋,从不多拿一个。每当他想起他在幼小的时候曾无缘无故地揍了小狗一顿,他一生都感到内疚。

第二年,查理被送进别特列尔博士主办的一所旧式学校学习,在这里他学了七年。他是寄宿生,却常常在校方每天两次点名之间很长的空当里跑回家,因为他在家里有自己的兴趣。他在家总要呆到最后一分钟才离开。为了不迟到,他拼命跑步去学校。校长别特列尔先生在剑桥大学学习时,他写的希腊颂诗得过两枚奖章。无怪乎学校进行的是一种严格的古典教学,学校对作诗特别重视。达尔文没有作诗的才能,但他收集了大量旧诗,并加以剪裁,这样也能够很容易地作出任何题目的诗来。学校里学的是古文,并且还要背诵。背诵对达尔文来说很容易,但两天后他就把背会的东西同样容易地忘掉了。达尔文对这所学校十分反感。他是一名中等生,可能还是一名落后生,他认为在这所学校的那段时间是一个空白。

达尔文有各种各样的校外兴趣。他曾跟一位家庭教师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当他了解了对定理的一些明确的论证方法时,他感到非常满意。当有人向他说明如何使用晴雨表上的游标时,他也感到非常高兴。不过,他做的事情主要还是搜集。他一面照旧收集矿石,一面努力设法找到新矿石。他还收集各种昆虫,他在十岁时就对地方动物志相当熟悉。读了鸟类学方面的书籍后,他开始观察鸟类习性并作出各种标记。他十分喜欢在刮风天的傍晚沿着海滨散步,观赏那些沿着奇怪而又错误的路线飞回家去的海鸥和鸬鹚。查理快毕业时,他哥哥伊拉司马斯对化学发生了兴趣,并在一个棚子里搞起了一个小试验室。查理经常帮助他,并且认真读了几本化学书。在实践中了解到试验方法的奥妙之后,他便对化学入了迷。但学校反对他从事这一工作,别特列尔博士曾当众斥责他白白浪费时间,同学们则给他起了个“瓦斯”的外号。毕业前,查理又迷上了打猎。15岁时,他曾去探望住在伯明翰的姑父哥尔顿。姑父常带着他去打猎,并给了他一支猎枪。打猎归来时,姑父对他开玩笑说:“鸟儿正站在树上笑你哩。”这个玩笑刺伤了他。不久哥尔顿来他家,查理把他叫到花园里,以胜利的姿态表演给姑父看,他是怎样射中抛到空中的手套的。

(摘编自《达尔文传·第一章童年》作者:【俄】涅克拉索夫)

相关链接:

①达尔文1809-1882,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医,为了让他继承祖业,他16岁就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达尔文却“不务正业”,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两年后父亲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但达尔文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生物学上。(摘自“百度百科”)

②1831年,22岁的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生物学研究。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经人推荐,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摘自《达尔文的故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达尔文的父亲是医学博士,他21岁之前即开始自食其力。受父亲的影响,达尔文22岁大学毕业即自费搭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环球考察。

B.达尔文的学习赶不上小妹妹凯瑟琳,原因在于他的兴趣不在学业上,而主要在搜集上,如搜集矿物、贝壳等,并由此扩展到对自然史的热爱。

C.达尔文的校外兴趣非常丰富,如学习欧几里得几何,采集动植物标本,观察鸟类习性等,这对他后来成为伟大的博物学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D.达尔文对父亲非常敬爱,无限信赖,却拒不接受父亲对他未来人生的安排。由此看来,敬爱父亲和个人事业的发展,有时候是会发生冲突的。

E.本文按时间顺序,以平实的语言记叙了达尔文童年和少年时期丰富多彩的生活,真实地再现了伟大的博物学家达尔文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片段。

2.达尔文在别特列尔博士主办的旧式学校学习了七年,他是怎样对待这段生活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3.结尾写达尔文和姑父一块打猎,这个情节表现了达尔文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达尔文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对你有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江峰

从我住进病房的那一刻起,对面床上的那对夫妻便一直小声地争吵着,女人想走,男人要留。

听护士讲,女人患的是胶质细胞瘤,脑瘤的一种,致癌率极高。

从他们断断续续的争吵中,一个农村家庭的影子渐渐在我面前清晰起来:女人46岁,有两个孩子,女儿去年刚考上大学,儿子念高一;十二亩地、六头猪、一头牛,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医院的走廊里有一部插磁卡的电话,就安在病房门外三四米远的地方,由于手机的普及,已经鲜有人用了。楼下的小卖部卖电话卡,几乎每个傍晚,男人都要到走廊上给家里打电话。

男人的声音很大,虽然每次他都刻意关上病房的门,可病房里还是听得清清楚楚。

每天,男人都在事无巨细地问儿子,牛和猪是否都喂饱了,院门插了没有,嘱咐儿子别学得太晚影响了第二天上课,最后,千篇一律地以一句“你妈的病没什么大碍,过几天我们就回去了”作为结尾。

女人住进来的第四天,医院安排了开颅手术。那天早晨,女人的病床前多了一男一女,看样子是那女人的哥哥和妹妹。女人握着妹妹的手,眼睛却一刻也不离开男人的脸。

麻醉前,女人突然抓住了男人的胳膊说:“他爸,我要是下不了手术台,用被褥把我埋在房后的林子里就行。咱不办事儿,不花那个冤枉钱,你这回一定要听我的啊!”女人的声音颤抖着,泪,哗哗地淌了下来。

“嗯,你就甭操那心了。”男人说。

晶亮的液体一点点地注入了女人的静脉。随着女人的眼皮渐渐垂下,男人脸上的肌肉一条条地僵硬起来。

护士推走了女人,男人和两个亲戚跟了出去。

只过了一会儿,男人便被妻哥扯了回来。妻哥把男人按在床上,男人坐下,又站了起来,又坐下,一只手不停地捻着床头的被角。

“大哥,你说,淑珍这手术应该没事儿吧?”男人定定地瞅着妻哥,脸上的神情看上去像个无助的孩子。

“医生说了没事就应该没事儿的,放心吧!”妻哥安慰着男人。二十分钟后,男人又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又被妻哥扯了回来。如此反复了五六次,终于,女人在大家的簇拥下被推了回来。

女人头上缠着雪白的纱布,脸色有些苍白,眼睛微微地闭着,像是睡着了。

手忙脚乱地安排好了女人,男人又出去了,回来时,手里拎了一包东西。一向都是三个馒头几片榨菜便打发了一顿饭的男人,这次破天荒地买回了一兜包子。男人不停地劝妻哥和妻妹多吃点儿,自己却只吃了两个,便端起了水杯。

那个傍晚,不知是忘了还是其他原因,男人没给家里打电话。

晚上,病房里的灯一直亮着。半夜,我起来去厕所,看到男人坐在妻子的床头,像尊雕塑般一动不动地瞅着女人的脸。

第二天上午,女人醒了,虽不能说话,却微笑着瞅着男人。男人高兴地搓着手,跑到楼下买了许多糖,送到了医生办公室,送到了护士台,还给了我和邻床的山西老太太每人一把。

女人看上去精神还不错,摘掉氧气罩的第一天,便又开始闹着回家。男人无奈,只得像哄孩子似的不停地给女人讲各种看来的、听来的新鲜事儿,打发时间。

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每天傍晚,男人又开始站到楼道的磁卡电话旁,喋喋不休地嘱咐起了儿子。

还是那么大的嗓门儿,还是那些琐碎的事儿,千篇一律的内容我都能背出来了。

一天晚上,我从水房出来,男人正站在电话旁边大声唠叨着:“牛一天喂两回就行,冬天又不干活儿,饿着点没事儿,猪你可得给我喂好了啊,养足了膘儿,年根儿能卖个好价钱。你妈恢复得挺好,医生说再巩固几天就能出院了……”

男人自顾自地说着,一边的我看得目瞪口呆。那一刻,我惊奇地发现,电话机上,根本没插磁卡!

撂了电话,男人下意识地抬头,看到我脸上错愕的表情。

“嘘——”男人的食指放在嘴边,示意我别出声。

“大哥,这会儿不担心你家的猪和牛了?”我一脸疑惑地瞅着男人,小声问了一句。

“牛和猪早托俺妻哥卖掉凑手术费了!”男人低低地回答,随即冲我做了个鬼脸儿,用手指了指病房的门。

我恍然大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我”住进病房后不久,就了解了“对面那对夫妻”家里的基本情况,说明“我”是一个心思细密、爱管闲事的人。

B“女人”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吵着要回家,一方面是家里穷心疼钱,一方面是对自己生命的轻视。

C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特别是在妻子进入手术时“男人”一系列动作的描绘,那种不安、紧张、担心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D小说层层铺叙故事,娓娓道来,结尾出人意料,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E发生在夫妻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反映了人世间平凡、质朴又伟大的爱,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情感的赞颂。

2.小说中“我”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男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真相”做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用这个标题的效果。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