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记叙文阅读。 白梅无价 韩静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

记叙文阅读

白梅无价

韩静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禅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 。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④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⑤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是不敢说。沉吟半晌,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⑥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来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许老的这幅画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也不是文人的笔墨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⑦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有删改)

1.本文主要用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请依次概括前四个场景。(每个场景用5个字回答)

场景一:___________ 场景二: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 场景四:___________

场景五:深夜赏白梅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3.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

 

1.答案示例:场景一:灵堂哭苦老 场景二:家中哭苦老 场景三:挥笔画梅花 场景四:白梅赠爱徒 2.因为“白梅”这幅画是许老痛悼师兄的宣泄情感之作,是他与师兄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是许老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创作出的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珍品。所以,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3.答案示例一:第③段描写了许老在“我”家作画的过程,用“捉”“横扫”“挥舞”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许老作画时恣意挥洒的样子;用“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的议论,表达了许老作完画仍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状态。令“我”既感动又担忧的复杂感情。这些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表现了两位画家之间的深厚友情,感人至深。 答案示例二:本文寓丰富的情感与描写和议论中。第③段用“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许老想通过作画来悼念师兄的急切心情;用“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的议论,点出许老作画时笔笔着力、悲痛万分的状态,带给“我”的震撼。 【解析】 试题分析: 1.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要立足原文,仿照第五个场景写。注意体现文章中心的细节的概括,一层内容有多个点时,注意概括全面,不要落掉某一点。如场景一:灵堂哭苦老 场景二:家中哭苦老 场景三:挥笔画梅花 场景四:白梅赠爱徒。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一般答题思路:1.锁定答题区域,根据提示划分层次。(分层注意时间、地点标志词)2.仿照例子填空,注意例子的句式、字数等。3.答题时尽量用原文词句或加工原文词句。4.概括人物的心理时,如果原文中有直接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可直接选用原文中的词语作答;如果原文中没有明确的词语可划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语句,根据这些揣摩人物的心理。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只是简单的引用材料,一定要整合,分条理概括。如本题场景一:灵堂哭苦老 场景二:家中哭苦老等。 2.真实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求对作者认为“白梅无价”的原因进行分析概括,实际就是注意找到文章中的典型事件,分析事件反应出的“白梅无价”原因,然后分条作答。如因为“白梅”这幅画是许老痛悼师兄的宣泄情感之作,是他与师兄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是许老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创作出的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珍品。所以,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仍然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只是要求的高一点,首先对题干要进行分析,分析题干的隐含的意思,成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外因本文没有涉及,那就是内因,实际就是分析“白梅”在文本中的内涵,隐喻的意思,“无价”极言“白梅”的重要价值。根据文意,“白梅”是许老痛悼师兄的宣泄情感之作,是他与师兄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无价”是许老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创作出的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3.结合第三节,分析描写和议论如何饱含感情的。第③段描写了许老在“我”家作画的过程,用“捉”“横扫”“挥舞”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许老作画时恣意挥洒的样子;用“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的议论,表达了许老作完画仍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状态,令“我”既感动又担忧的复杂感情。这些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表现了两位画家之间的深厚友情,感人至深。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段主要记叙的人物是画家许老,记叙的事件是“许老饭后作画(白梅图)的经过”。——这是对人物和事件的理解。 那么,文章表现了作者和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呢?通过阅读全文,不难发现:许老饭后作这幅“白梅图”,就是要通过作画的方式发泄出对师兄李苦禅去世的痛悼之情,从而也表现了二者之间胜似亲兄弟的亲情。同时,本段中的描写和议论中也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老师许老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作画过程中以及不能从失去师兄的悲痛中自拔的担忧和关切之情——痛苦和悼念是本文感情的基调。通过读“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这个试题,不难发现,这是考查对间接抒情的理解。因为题干中有“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这样的句子。说明原文中作者或人物的感情是通过描写和议论抒发出来的。——这是对试题的分析和理解。 做此题的步骤就应该是:第一、阅读原文,找出文中描写和议论的句子;第二,具体分析这些句子那些表现了许老对师兄去世的痛悼之情,那些表现了作者对许老的担忧和关切之情。第三,组织表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古镜

(宋)沈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1.下列给【乙】段中画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2.下列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收人             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观之                 者何人(《爱莲说》)

C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      渔人甚之(《桃花源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论语》中写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2)              ,载不动许多愁。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蕴含人间事难以十全十美的哲理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傅聪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       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回忆性散文集,共10 篇,是一部蕴含着 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3.“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有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 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连喝醉了他都不出声他会坐在僻静的地方去哭几乎每次喝醉他必到小福子吊死的树林里去落泪;哭完他就在白房子里住下酒醒过来钱净了手身上中了病。他并不后悔假若他也有后悔的时候他是后悔当初他干吗那么要强那么谨慎那么老实,该后悔的全过去了现在没有了可悔的事。”文中的他是       ,他对待劳动拉车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请分析他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赏板本词上片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上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        ),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          ),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       )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      )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         )有平一天下之志。数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才智,非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         )新城,        )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        ),多其所      )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      ),非     )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        )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        ),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         )视汴口,作斗门,还,故相李谷      ),疾作,     )于坐上,    )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      )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     隙:隔阂

B.非当世之务               独:只,仅仅

C.数大臣问治道             顾:顾虑

D.故相李谷第               过:拜访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才智”的一组是(    )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③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历法等,还善于搞城市建设,将京师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C.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世宗征伐并州回来后,王朴最终被提拔为枢密副使。

D.王朴视察汴河口,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

4.在括号中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

(2)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

(3)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