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写作: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

写作: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及老师姓名。

(2) 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及老师姓名。

 

(1)不会变的是记忆 流年似水,。点缀于流水间的丝丝花瓣,曾记录下多少,诠释着用时间串起的美丽人生。零星的往事,似天空中那片片浮云,影像倒映在涓涓细流中,变成了冲刷不去的永恒记忆。 微笑的云彩,是妈妈的眼睛。阳光下那波光粼粼的温柔一直温暖着。不会忘记女儿走进考场前它的期待与希望;不会忘记女儿生病时它的焦虑与苦恼;不会忘记女儿站在领奖台上它的激动与喜悦;不会忘记女儿取得成功后它的幸福与自豪……微笑的眼睛背后,是一位母亲的伟大心灵;慈祥关怀之外,还用一份永远的惦念与牵挂。好想用包含着的深情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您要相信,您的爱会成为女儿一生中永不会变的记忆! 层叠的云彩,是爸爸的脊背。厚实有力的张扬树立了巍峨大山的形象。 时是它挑着担子四街游走养家糊口;壮年时是它背着女儿上下颠簸伴随成长。然而 ,当今天低下头去看年近半百的父亲时,他那脊背已不再挺拔。您可知道,当您口口抱怨 的时候,女儿心中是多么的痛。因为在女儿的记忆中,父亲正是用它挑起了家中的,它是父亲辛苦一生的标志。这脊背的形象会永远印刻在女儿的脑海中,它将成为女儿一生的榜样;会成为女儿一生不会变的记忆! 欢快的云彩,是自己的童年。 穿越彩虹做成的七彩桥。红色是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激情;橙色是独自安然读书的静谧;黄色是虚心听取父母教诲后的领悟;绿色是走进自然舒心畅然的爽快;青色是祈盼快快长高长大的希望;蓝色是考试失败后挥散不去的阴影;紫色是受到老师批评时心中愧对爸妈的歉意。七彩生活给童年带去了七彩的梦,编织成一朵朵簇拥着的心花。这里停驻的,永远是那样,那样纯洁自然,它是梦乡起飞的平台,是幸福航程的起点。是自己一生不会变的记忆! 往事如云,将成为不会变的记忆! (2)担当 人生是一种担当,承载起那一切的勇气是一种人格的迸发敢于担当的人生,书写着伟大,镌刻着璀璨担当,是为己,为人,为国的不朽诗篇。 担当,是为自己,无悔一生,步伐那样潇洒。 三百多个单杠上的回环,无数铿锵有力的正步,落在操炼场上的滴滴汗水悄然绘制成他担当的画卷许三多,那一种对自己人生担当的力量,无坚不催,每一个训练任务,他无畏担当如此担当,他只为自己,为自己能无愧于心,无愧于身上的迷彩军装看他,踏着矫健的步伐,因担当而无悔一生!百废待兴的eBay网,一个无人欲及的挑战,而她却选择担当或许要问为何?她说:为自己,为不遗憾梅格,那个全球最大拍卖网的总裁,因为自己担当而创出了潇洒人生。 担当,是为他人,那一种情深意切,感动天地。 是谁在当户织?是谁在叹息?是谁奔走在市场买鞍买鞭?是谁披上戎装代父从军?是木兰!虽为女儿身,却也敢担当为免除年迈父亲的出征之苦,卸下红装换戎装花木兰的担当是为父亲,那份浓厚的亲情怎能不感天动地?一匹马儿为伴,一曲山歌自聊,虽是一份孤寂,却是如此深情为了山里人,王顺友数十年如一日地来往于山里山外,为人们送信这份信使的担当,是为了他人,而令人倍生敬意。 担当,是为国家,那一句豪言壮语,惊天动地。 背上的“精忠报国”是母亲的教诲,战场上的拼死杀敌是对国家的担当岳飞,一个民族英雄,一个国家的壮士,他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书写了为国担当的战歌杨立伟,出征前的誓言回响天地,那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失重的痛苦与不适却没有击败他的心面对航天任务,他担当,为国家,为了中国在航天事业的飞跃这一份担当,足令天地动容。 人生区区数十载,不要少了担当,那一份为己,为人,为国的担当,就此书写着人生的不凡乐章,是那样恢弘,是那样壮丽,音音扣人心弦。 【解析】 试题分析: (1)这个文题很新而不奇。要说“不会变”的是什么,可先想想变是的什么,拟用对比衬托的写法。时间在变化,一年过去,不会再有这一年,四季轮回,似无变化,其实此生命已非彼生命。总之,变化的是环境,是物质。相对而言,不变的应该是人的精神情感方面的东西,比如亲情,比如友情,想深一些,比如生命规律,从生到死。引导语中到是建议避深就浅,“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就选生活中的人,包括自己,写一些事例,表现“时光如逝”中人们在情感上思想上的一种“坚持”,一种“坚守”。简单些,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如何“爱”他们的,而“我”现在又深深感受到爸爸妈妈如何的爱“我”的,由此想到“我”的将来,“爸爸妈妈”们都会老去,而这种“爱”是不变的。这是从家庭生活来写,如果从社会方面来写,有人说“雷锋精神过时”了,那么就用一些事例来说明,“雷锋精神”的本质在新时代没有改变,只是表现的方式更丰富了些。 (2)命题作文。以“担当”为题写作,担当,和“责任”二字形同肩臂,永不分离。它们是仁者在播撒真爱的种子,是义者高擎正道的大旗,是智者在挖掘时空的隧洞,是勇者在芟刈满路的荆棘。其内涵太丰富,千言难以说完,鸿篇岂能尽意?其分量最沉重,懦夫望而却步,羸老徒自叹息。如果人生是一张考卷,那么“担责”就是一道最大的命题。苏轼在《思治论》中说:“所用之人无常责,而所发之政无成效。此言得之。故曰:担责,人人当尽心尽力。可以从担当的重要性、没有担当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担当意识等角度立意。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首先正确理解文题“担当”的内涵,“担当”贴近学生的生活,一般学生都有话说,但是切记大话、空话。选取一些典型的材料充实文章。追求的是“真情实感”,真情,就需要有贴近生活的事件做依托,就需要有细致生动的描摹,这来自对材料的掌握对语言的驾驭。实感,就需要针对性地不虚不夸地抒发感受,就需要对所写之事真切的感想,这来自生活,来自内心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考点定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记叙文阅读

白梅无价

韩静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禅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 。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④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⑤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是不敢说。沉吟半晌,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⑥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来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许老的这幅画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也不是文人的笔墨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⑦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有删改)

1.本文主要用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请依次概括前四个场景。(每个场景用5个字回答)

场景一:___________ 场景二: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 场景四:___________

场景五:深夜赏白梅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3.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古镜

(宋)沈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1.下列给【乙】段中画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2.下列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收人             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观之                 者何人(《爱莲说》)

C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      渔人甚之(《桃花源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论语》中写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2)              ,载不动许多愁。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蕴含人间事难以十全十美的哲理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傅聪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       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回忆性散文集,共10 篇,是一部蕴含着 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3.“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有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 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连喝醉了他都不出声他会坐在僻静的地方去哭几乎每次喝醉他必到小福子吊死的树林里去落泪;哭完他就在白房子里住下酒醒过来钱净了手身上中了病。他并不后悔假若他也有后悔的时候他是后悔当初他干吗那么要强那么谨慎那么老实,该后悔的全过去了现在没有了可悔的事。”文中的他是       ,他对待劳动拉车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请分析他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赏板本词上片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