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

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舍之死。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钥龠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日:“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鬼侯有子而           好:美丽

B夷维子执而从         策:马鞭

C筦键                 纳:收起

D将之薛,假于邹       假涂:借路

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龠/不果纳。

B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龠不果纳。

C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龠/不果纳。

D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龠/不果纳。

3.下列对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鬼侯、鄂侯、文王都是纣王封的三公,但最后都被纣王杀死。

B在上古时代,“子”本是男女的通称,在文中指的是女儿。

C天子到各国巡察,诸侯例应迁出正宫,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后,才可以退回朝堂听政理事。但鲁国官员,关闭上锁,不让齐湣王入境。

D鲁仲连认为:秦国魏国都是万乘的大国,不能因为一次战争的胜利,就决定拥护秦国称帝。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舍之死。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1.C 2.C 3.A 4.①文王听到这件事,只是长长地叹息,殷纣又把他囚禁在牖里监牢内一百天,想要他死。②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解析】 试题分析: 1.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C 纳:交出。(纳:①<动>收进;收藏。《促织》:“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②<动>接受;采纳。《出师表》:“咨诹善道,察纳雅言。”③<动>收容;接纳。《〈指南录〉后序》:“至通州,几以下不纳死。”④<动>交纳;交付。《促织》:“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C“纳”译为“交出”,显然与之内容不能搭配,可以判断选项错误。复习策略是要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一是要记住典型例句,二是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回归课本很有必要性,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 2.本题考查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曰”“ 巡狩”“ 辟舍”“ 纳”,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 项,文中并没有交代文王被纣王所杀文中错误比较明显。做本题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错误翻译、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A项,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文本相应位置,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 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喟然”“库”“非常”。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鲁连道:“本来嘛,请听我说。过去鬼侯、鄂侯、文王,是纣王的三公。鬼侯有个女儿长得很美,所以进献给纣王。纣王却认为这女孩丑,就把鬼侯剁成了肉酱。鄂侯急忙去争辩,结果被纣王作了肉干。文王听到这事,长长地叹了口气,结果被拘禁在牖里的监狱里,达百日之久,而且纣王想把他杀死。为什么与人一样称王却落到成为干肉、肉酱的地步呢?齐闵王要到鲁国去,夷维子拿着马鞭跟从着。夷维子对鲁国人说:‘你们将怎样接待我的君王?’鲁国人回答说:‘我们将用十头猪、十头牛、十只羊来款待您的君王。’夷维子反问道:‘你们哪里找来的这种礼节来款待我的国君?我的国君是天子呀!天子出来视察,诸侯应该让出宫室,交出钥匙;提起衣襟,抱着几案;在堂下伺候着在堂上吃饭的天子;天子吃完了,诸侯再退回去到自己的朝廷听政办公。’鲁人听了这话,立即把关门落下锁,没有让他们进去。他们进不了鲁国,准备到薛国去,路经邹国。此时正碰上邹国的国君死了,齐闵王想进去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新君说,‘天子来吊丧,主人一定要将灵柩换个方向,把原来停在北面的灵柩换到南面来,然后天子才能面南吊丧。’邹国的群臣说:‘如果一定要这样的话,我们就伏剑自杀。’所以齐闵王他们不敢进入邹国。邹、鲁两国的臣子,(由于国家贫弱),国君活着时,不能侍奉供养;国君死后,不能行饭含之礼。然而当齐闵王想要邹、鲁之臣对他行天子之礼时,却遭到吃闭门羹的下场,如今秦是万乘大国,梁国也是万乘大国;都是万乘大国,彼此一样称王。看到秦国打了一次胜仗,就想顺从他,尊他为帝,这样做是使得韩、赵、魏的大夫,连邹、鲁的仆从姬妾都比不上啊!况且秦称帝后贪心不止,他就要撤换诸侯的大臣,把他所认为不行的人去掉,而将职位给予他认为有才干的人;他将把他不喜欢的人的一切剥夺,而给予他所喜欢的人。他还要把他的女儿和那些专会说坏话的妃妾,嫁给各国诸侯做嫔妃。她们住在梁国的宫中,梁王怎么能够安然无恙,泰然自若呢!而您又怎能保住昔日的尊荣呢?” 听到这儿,辛垣衍立起身来,再次施礼,谢道:“起初我以为您是位平凡的人,现在我才知道您真不愧为天下的高士!请让我告辞,我不敢再谈帝秦的事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对君主的尊称。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郎中执兵                          郎中: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D愿大王少假借                      假借:宽恕。

2.下列四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夫晋,何厌之有。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使毕使于前

D秦王还柱而走

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左右欲兵之

B不得持尺兵

C诸郎中执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查看答案

写作: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及老师姓名。

(2) 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及老师姓名。

 

查看答案

记叙文阅读

白梅无价

韩静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禅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 。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④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⑤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是不敢说。沉吟半晌,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⑥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来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许老的这幅画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也不是文人的笔墨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⑦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有删改)

1.本文主要用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请依次概括前四个场景。(每个场景用5个字回答)

场景一:___________ 场景二: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 场景四:___________

场景五:深夜赏白梅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3.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古镜

(宋)沈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1.下列给【乙】段中画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2.下列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收人             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观之                 者何人(《爱莲说》)

C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      渔人甚之(《桃花源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论语》中写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2)              ,载不动许多愁。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蕴含人间事难以十全十美的哲理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