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找出该标识上除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适当调整画线部分句子的语序,把它改写成格式一致的排比句。(可适当增删词语)
还有什么能伴你一生?钱财,像水中时聚时散的浮萍;美丽容颜,短促如梦,没等看清就逝去了;健康,像天上的月亮圆少缺多。只有心情,如同呼吸,伴你一生,是你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发射时间定在凌晨。 。火箭 ,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 ,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
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
②一声轰鸣,突然惊醒沉睡的群山和深邃的夜空
③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
④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
⑤喷射的火焰
⑥火焰喷射
⑦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
⑧我突然热泪盈盈,眼睛追随着箭尾
A.②④⑥⑧ B.②③⑥⑦
C.①③⑤⑧ D.①④⑤⑦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保证公共权力纯洁性的基本手段。
B.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C.现在商店里出售的一些廉价儿童玩具制作粗糙,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家长在购买时切忌不要一味贪图便宜,以免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
D.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纪实的叙事手法成功塑造了胸怀博大、内心丰富、视野开阔的领袖形象,受到了观众好评如潮。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鲁迅先生对于四十多个青年被虐杀的事实,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
B.他做起事来,总是顾此失彼,破釜沉舟,缺乏通盘考虑,所以免不了要出错。
C.我们强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深情地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长歌当哭来告别我们的初中同学。
D.过去有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莅临清华大学演讲,梁任公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莫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原文题目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是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在安徽定远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