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抉择 杨邪 早晨,教官通知我,半小时后他要坐直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抉择

杨邪

早晨,教官通知我,半小时后他要坐直升机去一个地方,让我先在机场准备一下。“今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说完,他就撂下了电话。

二十分钟后,教官到了。

“教官,我们去哪?”

“行程一个半小时!”“这么远,哪儿?”“上了天再告诉你!”

当直升机完成升空,教官才说,我们要去沿海的某机场。

“那好像是个民用的小机场?”“它以前是部队的!”

想起来了,我听说教官曾是沿海某部的模范飞行员。

“您以前在那儿待过?”“待了十年!”

“噢……您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

“对!他是我的教官!”

教官突然收紧了下领,于是我也就闭了嘴。

没过多久,我发现教官的神情有点忧惚。

印象中,教官几乎从来没有走神的时候,他总是那么精神,像时钟的秒针,时刻都在做规律而精确的运动。可这回,教官真的走神了一神情忧惚的教官,看上去忽然老态了许多。

“您经常来看望您以前的教官吗?”我小声打断了教官的思绪。

“是!”教官闻声立刻改变了一下坐姿,集中了精神,“每年的今天,我都独自驾机来看望他一次!”

接着,教官又沉默了。在接近那个机场的上空时,教官说了一句话。

“飞这一趟,我用的时间都在八十五分钟到九十分钟之间,而你只用了七十三分钟!”

教官似乎是感叹自己上了年纪吧,可他清楚,其实驾驶速度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那个简陋的小机场降落后,我们走出机场,走上了一条几近废弃的土路。

“您教官退休了吧?他家就在这机场附近?”我疑惑。教官抬头看着远处。“偌一就在前面!”我们约莫步行了两公里,来到一带小山丘的脚下。“到了!”教官说。

我正纳闷,这时前面豁然出现的小山坳让我愣怔住了一山坳周围的山坡上根本没有人烟,只有一座孤坟!

“这就是我教官的家,三十六岁那年,他就住在这儿了!”教官好像对我幽默了一下,一个非常严肃的幽默!

平缓的山坡只有稀疏的山草和矮树,有一条小径,笔直通向半坡的坟墓一墓周围有很大一圈青石砌成的坟围,非常醒目。

“教官,我看您来了一”教官轻声说。他俯下身,双手抚摸着墓碑。

我看清楚了,墓碑上刻着“李为军之墓”这几个字,还有就是下面的一个括号,刻着“一九三八至一九七三”。

教官开始动手拔草。我也要动手,被他制止了,他说让他一个人来。后来,长达数十分钟的时间,教官就肃立在墓前。

关于他的教官的故事,他是在离开墓地回机场的路上告诉我的。三十年前的今天,他和他的教官驾机上天,在正准备降低高度回机场之际,机尾失火。那时,他还是个半生不熟的新手,教官坐前舱,他坐后舱。面对碎发的事故,地面指挥部下了紧急跳伞的命令,而他的教官只是命令他立刻跳伞,他的教官说,下面全是居民区。就这样,他先跳了伞,在空中,他看见教官驾着一团浓烟,反向朝某处俯冲下去一最后,那架战斗机在爆炸解体前的一刻,被他的教官带到了一处没有人烟的田野里。

返程时,我和教官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直升机飞行了八十九分钟才回到部队机场。“教官,这事您可从没和我说起过!”“这么多年来,我从没和我的任何一名学员说起过“为什么?”除了你!”

“现在让我来问你一个问题:要是在那样的紧急关头,如果你是教官,你会怎么做?”

“我?”

“你可以仔细设想,现在不必回答我……”

下了飞机,已是午后。

“在我的教练生涯中,你是我碰到的最有天赋的一个飞行员一我相信,以后你可以成为一名比我更称职、更出色的飞行教官!”

拍了拍我的肩膀,教官走了。午后的阳光有些灼热,它在机场地面上的反光很刺目。

“教官!”我追上几步,喊住了他,“刚才一路上,我都在思考您的问题,可是……可是很渐愧,我想……假如,假如当年我是您的教官,我会和您·····一起跳伞……”

教官停下脚步,回过身。“你是个诚实的人!”教官脸上很平静,“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三十年,现在我告诉你我的答案:如果当年我是教官,我想,我也许能够做得到像我的教官那样!”

面对教官,我不由自主地立正了一下,而发烫的两颊更烫了。

“但是,如果同样的紧急关头出现在今天,作为一名教官,我又会怎么做?”教官自问自答,他的脸色忽然变幻,仿佛有些难以捉摸了,“对于这一个问题,现在我还没有想好答案……”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题目的含意是在紧急关头,我们应该怎样选择生死。“抉择”一词比“选择”显得庄重,从而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

B.教官对带“我”去见一个什么样的人不一步到位地明白说出来,是想给“我”一个惊喜,并增强故事情节的曲折性。

C.“这就是我教官的家”,教官没有说“坟墓”而委婉地说“家”;教官的话很含蓄,所以说“教官好像对我幽默了一下”。

D.去沿海机场时,“我”开得快,回来时,开得慢,直升机飞行了八十九分钟,才回到部队机场,这是因为听了教官的感叹。

E.通过“不由自主地立正了一下”和“两颊更烫了”等动作描写,表现“我”对教官由衷的敬意和对自己的惭愧。

2.为了突出紧急关头时生死“抉择”这一情节,小说是怎样进行铺垫的?其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我”的教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主要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一段写“我”的教官的自问自答,是否多余?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 2.为了突出这一情节,小说讲行了层层铺垫先写教官带“我”去见一个人,在飞行中才告诉“我”见的人是一位教官;到了坟前才知是一位死去的教官;在飞回的讨程中才告诉“我”这位教官牺牲的原因;回到机场,才向“我”提出在紧急关头如何抉择的问题时,带“我”去贝一个人的真相才大白这样层层设疑,层层揭疑,将情节引向高潮,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①重情义,有良心对自己的教官,即为人民牺牲的英雄李为军充满敬意,年年为之扫墓;②关心他人用英雄事迹教育青年飞行员,启发其抉择③真情直率对青年飞行员透露自己在现实面前,面对紧急关头的抉择的迷茫(每点2分) 4.不多余。它使“抉择”的情节由过去向现实延伸,过去在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而保护人民和战友,但是现实却使人迷茫,犹豫。这引起人们思考,这是为什么?怎样解决?同时使“我”的教官的形象显得真实、丰满;使小说反映现实更加真实、深刻,增强了主旨的深刻性和含蓄性(共8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主题和技巧。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D项“听了教官的感叹”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去时心情轻松,回来时心情沉重;B“是想给‘我’一个惊喜”,分析错误,没有此点;E“动作描写”分析错误,应是细节描写。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BD项主要是考查小说的情节,E项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紧急关头时生死‘抉择’这一情节,小说是怎样进行铺垫的?其好处是什么”,这是针对小说的构思设题。既为“铺垫”,可见应是安排在“抉择”之前的情节,考生应到前文找到前文与“抉择”相关的情节,比如上文教官带“我”去见一个人,一开始并没有告诉是谁,在飞行中才告诉“我”见的人是一位教官;而到了坟墓那儿才知道是一位死去的教官;回来的途中告诉我牺牲的原因;回到机场才提出“抉择”这一问题。这一问比较简单;对于第二问,“这样安排的好处”,可以从“铺垫”的目的入手,从读者的角度来讲,是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阅读的兴趣;从情节的角度来讲,在铺垫中把情节引向高潮。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为了突出紧急关头时生死‘抉择’这一情节,小说是怎样进行铺垫的”,明确目标,“进行铺垫”明确答题的方向,应是到上文找出与“抉择”相关的情节;“好处是什么”,要考虑作者这样设置的目的,可以从如下角度分析,情节、主旨、形象、读者等等;然后回归文本,概括“抉择”之前的情节。 3.题干问的是“小说在刻画‘我’的教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主要性格特征”,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首先到文中找到描写教官的内容,然后依据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时要从文章整体出发,全面概括。要注意抓好切入点: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切入。从情节切入,从环境切入等。从他年年为牺牲教官扫墓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用英雄事迹教育青年飞行员,启发其抉择,可见他关心他人。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人物描写分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两大类。直接描写又分为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另外还要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本题可以到文中找出描写教官行为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 4.题干问的是“小说最后一段写‘我’的教官的自问自答,是否多余”,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作答,结尾的特色、主旨、形象、情节、读者的感受等。答题的时候,应先表明态度,然后结合文本从几个角度分析。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解答探究类题目,首先要把握“多角度、多层面”的内涵。所谓角度和层面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为表达此内容而选用的艺术手法,即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内容方面,包括主旨、思想感情、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层面和角度。形式方面,包括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层面和角度。比如本题就可以从结尾的特点,读者的感受,对人物形象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分析本文的结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              

(3)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圆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下方山【注】

【南朝·梁】 何逊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注】方山:六朝时渡口。

1.诗歌前四句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2.在归乡途中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剐,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B.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C.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D.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下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

B.丁……忧:丁忧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

C.《晋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D.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早慧多才,很有孝心。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博览经史,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就连睡觉都顾不上。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如遇到谋士、将才,他就暗中结交他们,并让他们甘心为太宗出力。

C.房玄龄深受唐太宗信任、重用。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房玄龄与唐太宗情深意重。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太宗为方便派人探视,凿开宫墙开门,还亲自登门,握着他的手问候。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哲学不等于政治,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有的哲学家甚至想方设法远离政治,但哲学不可能脱离政治。哲学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涵着政治,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效应。马克思之所以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重视辩证法,背后有现实问题,有政治内涵,这就是批判、否定资本主义,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辨证法的学理性,而没有看到它背后的现实问题和政治内涵,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强调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往前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法国启蒙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之前,德国古典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往后看,海德格尔哲学“从头到尾都是政治的”。即使解构主义哲学也不是所谓“纯粹哲学”,与政治无关。用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话来说,解构主义是通过解构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同时,政治需要哲学。如果说“哲学家不时地以其哲学名义,投身于政治研究乃至政治进程中”,那么,“政治家或有时利用哲学概念使其政治企图合理化,或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汉斯·斯鲁格语)。的确如此。没有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的政治缺乏理性和逻辑力量,缺乏理念和精神支柱,很难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哲学,提出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教条主义,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之所以重视哲学,重申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两个凡是”,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离开了这一政治背景,仅仅从学理的角度去理解实事求是,把实事求是还原为一般唯物论和认识论原理,就索然无味。当然,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但哲学具有这种或那种政治效应却是无疑的,而且同一个哲学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哲学不应成为某种政治的传声筒或辩护词,因为哲学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即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脱离政治,因为哲学和时代的统一性首先是通过其政治效应来实现的。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系来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明快泼辣的法国启蒙哲学是这样,艰涩隐晦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如此,高深莫测的解构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学哲学,就是要培养自己具有自觉的哲学意识,同时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并使二者达刮高度统一,从而真正理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

(摘编白杨耕《哲学的位置在哪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学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全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涵着政治,全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效应。

B因为马克思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批判、否定资本主义,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斗争。

C解构主义哲学与政治有关,表现在通过解构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D政治家为了使政治企图合理化,有时需利用哲学概念,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这是政治需要哲学的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政治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具有理性和逻辑力量,具有理念和精神支柱,可以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

B哲学具有政治效应是一定的,但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不同的历史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C哲学的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所以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者脱离现实政治。

D.哲学学派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深,解构主义哲学高深莫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学与政治相辅相成,哲学家想脱离现实政治去研究哲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哲学与政治是密切联系的。

B.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产生之前,法国和德国的哲学都为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或者鸣锣开道。

C.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都是为了批判错误思想,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或者建设的道路问题。

D.使自觉的哲学意识与敏锐的政治眼光达到高度统一,才能真正理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这就需学哲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班会上,同学们正就人生价值和自我成才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同学引用《论语》里的名言“君子不器”来阐述当今时代需要的是通才,强调要成为多才多艺的人才。也有同学提出“君子当器”,认为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是专才,呼吁大家成为有专门特长的人才。

上述讨论,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和感悟?请以“君子不器/君子当器”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评论,阐述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