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表现周瑜儒雅从容,指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表现周瑜儒雅从容,指挥若定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动态的人物动作写出了词人不能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激愤和“恨”。

③《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最能表现蔺相如心胸开阔、明大义顾大局的一句是: __________。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③以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纶、樯、橹、钩、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后面题。

古树

杜濬

为四明邱氏作。李杲堂记云,家亦有古楝树,与邱松柏相望。

闻道三株树,峥嵘古至今。

松知秦历短,柏感汉恩深。

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

孤撑休抱恨,苦楝亦成阴。

【注】①杜濬:明末清初诗人。明崇祯时为太学生,明亡后,不愿效力清廷,流寓金陵三十余年,家贫至不能举火。②三株树:隐士邱至山家有古柏一株,两松夹之。③草木心:出自唐张九龄《感遇》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④苦楝:诗人家中所栽之树。

1.从体裁上看,本首诗是一首什么诗?诗中的古树具有哪些特点?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晚岁诗文愈奇,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①校:校考,主管科考。②永陵:明世宗嘉靖皇帝陵墓,此处指世宗本人。③继室:续娶的妻子。④石公:袁宏道自号石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A.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B.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C.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D.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B.“表”是古代臣子呈于君主一种文体。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 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一般用来陈述衷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C.“数奇”即命数不好。古代占法以偶为吉,奇为凶。“朔漠”中的“朔”指北方之意,含有此义的还有朔风、朔气、朔望、朔方、朔客等。

D.“曲蘖”本指酒母,代指酒。古代对酒的称呼还有醴、醪、曲生、琼浆、玉液、绿蚁、杜康、欢伯等。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徐文长诗文书画无一不佳,参赞军事亦有“奇计”,才高却潦倒,这令他在为文长立传时,饱含景仰和悲悯的复杂情感。

B.徐文长一生备受冷落与恃才傲物有关,“客诸”幕府,他敢于傲视胡宗宪,将士却跪爬着跟胡公说话,故他被胡宗宪赏识是个例外。

C.失意仕途转而恣情山水、穷览风物,徐文长胸中不平之气始终不曾磨灭,表现在诗中或低沉或奔放。他终因“愤益深”而得狂疾。

D.本文重在表现徐文长的“奇”而“雅不与时调合”的一生,他甚至不惜自残来与世道相抗争的悲剧命运,是封建文人中一个怀才不遇的典型代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然竟不偶。

②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后面题。

闲话信仰

①某留美人士在接受提问“美国人为什么这么不喜欢中国人?”时答道:“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

②早就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是宗教资源的稀缺。这话大体不错。因为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从源头上就和宗教情怀各执一端。长期以来,儒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又和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互为依托,形成一个“超稳定结构”,这自然就没有给任何宗教的发展留下适宜的空间和条件。

③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不假,但不信教并不等于什么也不信,事实上,中国文化中关于道德信仰方面的分量并不低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

④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其所经历的艰苦思想过程,使它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一个相当高的层次。比如,“孝”和“以孝治天下”观念的提出,就反映出在信仰问题上的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先儒们早就发现,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必然植根于对动物本能的抵制、疏离和克服。在这个过程中,“孝”正是最中心的环节。处于文明早期阶段的人类没有“孝道”这一说,相反历史上许多游牧种群都有歧视老人的风俗。时至今日,西方发达世界的伦理秩序中,下一代也仍然排在上一代之前。这种对下一代的关爱,是和动物的本能完全一致的,只有“孝”却是反其道而行——它是一种和动物本能逆向的理念。能够在这点上取得突破,推而及之,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就变得切实可行了,这就叫做“百善孝为先”。因此可以说,“以孝治天下”确实是很高明的政治哲学。

⑤上面是对传统文化中道德信仰方面的正面评估,是一种积极的说法。而要做到客观公允,它消极的另一面也不能回避。由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缺失了“彼岸情结”的支撑,道德信仰的状况常常受时代环境的左右,在一个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又较容易受到蛊惑,因而其坚定性确实赶不上各种高级宗教。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令人厌恶的现象,小者拐骗偷摸;大者杀人食肉。而在权力场中,谄媚逢迎,虐杀无辜;或者是崇洋媚外,唯利是图,内涵虽然不同,嘴脸一样丑恶。而且,从表面看来,其来源和过程毫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的东西,能够按照当权者的意志一夜之间便蔚为风气。这在宗教传统很深的国家是很难看到的。

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西班牙和巴尔干地区发生过猛烈的碰撞,反反复复的改宗斗争是一个相当漫长而惨烈的过程,时至今日,巴尔干人民还在饱尝这一惨剧留下的苦果。相对他们而言,中国人倒该算是有福的了,在这里所谓“坏事变好事”的逻辑得到了证明。不是吗?如果我们也十分执著于某种信仰,那中国和世界今天会是何等模样。

⑦说到这里,再回到开篇的问题,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中国人?那位留美学者的答案“没有信仰”云云,便很值得怀疑。

1.下列关于“信仰”的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资源的稀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这使得中国人缺少信仰。

B.儒家思想在文化领域内的统治地位和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互为依托,没有给其他宗教信仰在中国的发展留下任何空间和条件。

C.道德信仰易受时代环境左右,在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其坚定性往往比不上其他宗教信仰。

D.为信仰献身不是宗教徒的专利,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时期,道德教化表现出的强大力量足以媲美于各种宗教。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之所以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相当高的层次,正是因为它经历了艰苦漫长的过程。

B.对动物本身的抵制、疏离和克服,体现出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从这一点上讲,先儒们“孝”的观念的提出,可谓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

C.由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缺失了“彼岸情结”的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信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消极的一面。

D.中国历史上,在国家基本安定的情况下,统治者总会重视文化建设,道德教化也会得到有效传承。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不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也许缺少宗教信仰,但是中国文化中的道德信仰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所以,宗教对于一个民族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B.“百善孝为先”。“孝”道得到推行,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就变得切实可行了。今天,我们仍然应该推行“孝”道。

C.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道德信仰有其消极性,也有积极性。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崇尚宗教,仍应加强道德建设。

D.中国和平安宁,而巴尔干地区还在饱尝漫长而惨烈的改宗斗争,这表明道德信仰优于宗教信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朋友送给先生一只十分珍贵的野羚羊角,先生很爱惜这件礼物,将它放在客厅里。可是不久后发现,由于当初没有把里面的肌肉组织弄干净,这只角开始发臭。先生用水煮,用硫酸洗,用铁刷子刷……想尽各种办法也没有解决问题,臭味仍然弥散在家里。先生一筹莫展,为此郁闷了很长时间。有一天,先生终于找到彻底去除家里臭味的办法——把羚羊角扔了!

放弃,总是伴随着不舍、不甘,可有时候却是解除困境的最好办法。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