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谷不可食也          胜:尽

B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的

C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  负:背负 

D王无岁              罪:罪恶

2.选出加横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孝悌之义/邻国民不加多

B.涂有饿莩不知发/今人有大功击之

C.是何异刺人而杀之/寡人之国也

D.天下之民至焉/用兵之效也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1.D 2.B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罪:这里活用为动词,归罪。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这两个方面,其中侧重考查多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考生在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往往出现忽略的情况:1.忽略词类活用。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就有意忽略某一词的活用现象,用以前的词义解释它,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2.忽略古今异义。绝大部分的汉语词汇,随着历史的发展,词义也在不断嬗变。从词义学的角度来看,汉语词汇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有的考生,由于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很容易误将“古义”与“今义”混为一谈,以今义释古义。3.忽略词语通假。通假字原本是古人在书中用音同、音近代替的方法写成的错字、别字,是文言文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大体上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二是迭韵通假,三是双声通假。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古代汉语的通假现象,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4.忽略一词多义。所谓的“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往往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且几个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古汉语因为“一词多义”容易成为考生文言文阅读障碍,所以辨析、确认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例如本题选项D就是词类活用能力的考查。 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项,都是表转折关系,A项,他们,指百姓/的;C项,跟,与/对于;D项,那么/这。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表明害民的是荒年”有误。所以选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C就是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面的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鹧鸪天

[金]元好问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注:①元好问:金时太原人,金亡不仕元。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②殢:停留。

A.“百啭娇莺出画笼”作者通过对莺出画笼这般美好景象的描写,隐晦地表达出了自己自由的渴望,从而反衬亡国被俘虏的痛苦。

B. “欢缘心事泪痕中”中的“心事”有对国家灭亡的痛心和郁愤,对家人的思念、对家人处境的担忧。

C.上阕间接抒情,通过莺出画笼蝶殢花、花透月光、轻风送香等美好景象的描写,隐约传达出作者的忧伤。

D.下阕以深情难诉、美梦幻空、满面泪痕、愁肠寸断来抒发自己的愁思和郁愤,隐晦曲折,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远离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

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每天和我的随从登上高山,进入深林。

C王好战,请以战喻。

——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把打仗作个比喻。

D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为这个人的力量而削弱了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未之有也

B句读之不知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君何以知燕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大阉亦逡巡畏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干支纪年或纪日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C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D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