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      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忍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根基。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中国人民         ;面对现代化新征程的困难与挑战,我们怀揣中国梦,一路前行。

A.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B.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C.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D.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常用成语。“坚定不移”指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不动摇。“坚贞不屈”指意志坚定,有节操、不屈服于外力,使用对象为人。第一个空修饰的是精神,故用坚定不移。“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偏重于精神。“生生不息”指变化的发生和新生事物的产生没有终止,侧重于变化,故第二个空用“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和“百废待兴”区别在于前者指已经重新新办起来,后者指有待新办。“奋发图强”指振作精神,努力自强。“奋起直追”意指振作起来,奋力追赶。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本题中,“坚贞不屈” 指意志坚定,有节操、不屈服于外力,使用对象为人。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线题。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①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的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去。 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

②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③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④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⑤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⑥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⑦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⑧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丝,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⑨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⑩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⑾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的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⑿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以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题目为编者加)

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来历有根据,  但又能让读者看出其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  

B.“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政治抱负,但又清高 孤傲、不谙世事、自以为是。 

C.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意欲借此来表现王 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D.人物传记往往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 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E.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易懂,读来有趣, 这应该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 

2.王安石的“怪”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你简要概述。

3.对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之举,作者说“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你认为作者是依据什么而得出这个看法的?

4.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写:“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即然。苏明允着《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 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苏洵(明允)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阐述。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完成以下小题。

暮①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①大历二年秋,杜甫晚年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①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太子太师,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②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觖:jué 因不满意而怨恨。②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1.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B.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C.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D.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包括除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外的种种言行 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B.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大臣担任,宋以后改由宦官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D.赠,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有时朝廷还会根据各文臣武将的生前事迹给予称号以褒贬善恶,是为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概,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考中进士后,因才干突出,得到皇帝的赏赐。

B.赵概在洪州任上,解除了章江的水患,果断地处理了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的属官郑陶、饶奭,终因渑池县令张诰的过失受牵连而被免职。

C.赵概对朝廷忠耿尽职,即使退居在家,一改一些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的做法,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他的家人照顾非常周到。连一向对他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

②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重建良善社会,得靠底层平民

杭州司机吴斌在驾驶大客车的过程中不幸被飞来的铁块砸中,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停稳客车救了一车人的性命,自己却不治身亡。“最美司机”和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因救孩子而断腿的“最美女教师”等平民中的伟大人物,让我们在反思这个社会的冷漠和不信任的时候,觉得应该将重建良善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底层。

诚然,今天的世界,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与人的纽带弱化,社会缺乏互信,这已成为世界通病。有人认为,权力与市场,严重腐蚀了今天的中国社会。笔者以为,我们中国底层普通市民之中,仍然存在传统的美德、责任与信赖的基础。上述事实也说明,中国社会底层存在广泛而深厚的良善社会基础。

有人将良善社会重建的重任寄予我们的知识阶层,笔者不敢苟同。北大教授钱理群直言,现行中国教育制度培养出一大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批判的是某些知识分子向权力奴颜婢膝的现状。这些年,教育制度过分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人格成长。钱教授这番话不能不让我们追问,在中国,如何恢复独立人格的价值、社会彼此信任这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

数千年来,中国能屡遭入侵而不亡,这有赖士大夫阶级对中国主流价值的捍卫、传承。具有高度历史责任的中国知识阶层引领了近代历次革命。当年的知识阶层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独立人格。

现代国家建立之后,知识阶层容易成为权力附庸、市场奴仆。国立大学成为培养知识权贵的基地。明治维新之后,东京大学成为培养官僚的学府。对此,一个来自地方的政治家创办了早稻田大学,他认为日本不能成为官的天下,应该成为民的天下。他决定在这个大学要培养两类人:一类是新闻记者,另一类是全国的村长。因为他认为,权力不能没有监督,国家不能没有基础。

今天中国面临一个重建良善社会的任务,我们应把希望寄托于普通公众,把更多的精力、热情投放在基层。我们重塑中国地方,应该从中国的传统之中汲取养分,培养公共精神。在这个方面现代社会资本理论值得参考。

什么是社会资本?美国政治社会学家罗伯特·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如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信任及社会网络。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人们的互利协调、合作。他认为,社会资本其实就是一种道德资源。一个有效的政府,一个良好的教育系统、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一个很低的犯罪率,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社会的普遍信任、合作与广泛参与。怎样恢复、重建现代社会的社会资本?答案是推动民众发扬真诚合作的公共精神。

迄今为止,中国改革取得的成就,是汲取了各个地方发展的经验。今天我们面临新一轮更大更艰巨的改革——重建良善社会,这场改革需要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社会基础之上。我们如要发挥地方活力,必须在基层培养类似吴斌这种具有公共精神的市民。一个人具有公共精神,则意味着他并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人,而是把自己认同于一个与他者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整体,以维护和实现共同的利益、价值和秩序。只有这样的人多起来,我们才有可能再度回归合作、互信、互助的社会。

(节选自《环球时报》)

1.下列有关“社会资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伯特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如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信任及社会网络。

B.社会资本的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信任及社会网络等因素共同促进人们的互利合作。

C.社会资本就是一个有效的政府,一个良好的教育系统、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一个很低的犯罪率。

D.本文作者认为,恢复和重建现代社会的社会资本必须要推动民众发扬真诚合作的公共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最美司机”吴斌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典型事例充分说明重建良善社会的希望应该寄托在中国底层。

B.知识阶层之所以不能承担重建良善社会的重任,是因为知识分子缺乏责任感,并习惯于权力奴颜婢膝。

C.只有具有公共精神的人多起来,这个社会才有希望,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回归合作、互信互助的社会。

D.中国的改革取得了成绩,是因为汲取了各个地方发展的经验。重建良善社会,需要有全新的社会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大教授钱理群认为,现行中国教育制度忽视人格成长,培养出一大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B.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独立人格,捍卫和传承了中国的主流价值。

C.早稻田大学的创办者希望能为日本培育出权力监督的火种和基层行政人员,以便制约官僚、权贵。

D.一个具有公共精神的人,往往把个人置于整体中,维护和实现共同的利益、价值和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