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都希望度过美好的桑榆暮景,但现阶段中国许多老人的现实却并非如此,子女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现象普遍。
B.他踌躇满志一心要驱逐统治沙特的异教徒,并使伊斯兰得到哇哈比教派原教旨主义的计划。
C.提要钩玄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运用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
D.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保证金瓯无缺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文后小题。
开复的中国心
“浓郁的中国情结”,这是描述李开复时人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组。李开复在清华演讲,当一个学生问他为什么回中国工作时,他回答说:“我从小就一直牢记父母的教诲: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有位同事后来说:“开复终于把这句话说出来了。以前他从来没有这样说过,但我能够感觉到,他心里有这句话。”很多人不明白李开复为什么“不务正业”,对中国的教育投入那么多的关注,其实答案就在这里。是对自己民族深深的关切和对自己民族身份的强烈自觉,让他不知疲倦地奔走呼吁,不厌其烦地演讲、写文章,为学生答疑解惑。
很多人还说,李开复的“中国情结”来自于他的父亲,他是“背负父命前行的人”。的确,有一些影响是在你毫无知觉的时候就悄悄渗入了内心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影响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父亲把一直悬挂在自己书房中的钱穆先生题写的“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的条幅留给了李开复。这些年来,这幅字陪着他往返于中美之间,他一直在用心体会着这幅字的内涵。
在待人接物上,李开复有着典型的中国表现:温和、含蓄、不卑不亢。但有一次,当凌志军在一本书里用“这个美国人”来描述他时,他在这几个字的下面重重地画了一道线,又在旁边画了一个问号。“他的强烈的反应给我留下极深印象,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其中心境:他显然不喜欢别人把他当作‘美国人’。”凌志军如是说。
在微软总部,李开复花了很多时间去帮助那里的华人学习怎样在一个跨国公司里最快成功。提出要整合中国的研发队伍,但是多位资深副总裁只知为了自己的地位斗争,而不顾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李开复多次对公司领导提出对中国要言而有信,要有诚意,要先有付出才可能有回报,但是他的建议却被束之高阁。2005年7月5日,李开复结束休假,走进了顶头上司的办公室。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必须听从内心的召唤。”
李开复说,如果1998年微软不是让他来中国创办研究院,而是让他待在总部,他肯定不会答应微软邀请他加盟的请求。说这话时,李开复的情绪有些激动。他对中国已经思念得太久,好不容易可以回来了,没有任何犹豫,他便偕妻挈子来北京安了家。妻子和幼小的女儿跟他一样感受--美国再好,感觉也是人家的。而在中国,他们感觉是在自己的地方。5年前调回美国工作后,李开复一直在寻找再次回国工作的机会。今年5月的一天,他打开新浪网,看到了Google要建中国公司的消息,就主动联系了他的旧相识、Google CEO 埃里克。
七八月间,开复学生网上有一封信:“我最喜欢Google的一点就是Google相当支持我继续帮助中国学生。我最喜欢回到中国的一点就是我可以面对面地帮助中国学生,不必只靠一个虚拟论坛。”如今,李开复重又回到中国,正式就任Google中国区总裁。他的其中一个打算是,招收50名“关门弟子”,亲自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培养。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开复”浓郁的中国情结”,主要是指他身上有着典型的中国学人的性格:温和,含蓄,不卑不亢。
B.从文章相关内容可知,1998,李开复答应微软邀请他加盟的请求时,给微软提出的条件,是要对方答应他来中国创办研究院。
C.文章结尾处写李开复重新回国正式就任谷歌中国区总裁,照应了文章标题,使传主人物形象更加清晰,强化了文章主题的表达。
D.文章中”其中的心境”是指李开复显然不喜欢别人把他这个纯粹的中国人看作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人。
E.李开复”不务正业”是指李开复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不知疲倦的奔走呼吁,不厌其烦的演讲、写文章、为学生答疑解惑。
2.分析文中李开复对自己的顶头上司说的“我必须听从内心的召唤”这句话的作用。
3.文章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现李开复“浓郁的中国情结”的?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4.李开复具有浓郁的中国情结和中国心,其中必有原因,请结合文本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角度做探究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珠子灯
汪曾祺
①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一堂灯一般是六盏。四盏较小,大都是染成红色或白色而画了红花的羊角琉璃泡子。一盏是麒麟送子:一个染色的琉璃角片扎成的娃娃骑在一匹麒麟上。还有一盏是珠子灯:绿色的玻璃珠子穿扎成的很大的宫灯。这盏灯分量相当的重,送来的时候,得两个人用一根小扁担抬着。这是一盏主灯,挂在房间的正中。旁边是麒麟送子,玻璃泡子挂在四角。
②到了“灯节”的晚上,这些灯里就插了红蜡烛。点亮了,从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接连点几个晚上。平常这些灯是不点的。屋里点了灯,气氛就很不一样了。尤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异常安静。元宵的灯光扩散着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希望。
③孙家的大小姐孙淑芸嫁给了王家的二少爷王常生。她屋里就挂了这样六盏灯。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
④王常生在南京读书,秘密地加入了革命党,思想很新。订婚以后,他请媒人捎话过去:请孙小姐把脚放了。孙小姐的脚当真放了,放得很好,看起来就不像裹过的。
⑤孙小姐是个才女。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除了《长恨歌》《琵琶行》,孙小姐能背全本《西厢记》。嫁过来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很好。
⑥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重病,抬回来不到半个月,就死了。
⑦王常生临死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守节”。
⑧但是说了也无用。孙王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婚之女。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现过。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⑨从此,孙小姐就一个人过日子。这六盏灯也再没有点过了。
⑩她变得有点古怪了,她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王常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永远是什么样子,不许挪动一点。王常生用过的手表、座钟、文具,还有他养的一盆雨花石,都放在原来的位置。孙小姐原是个爱洁成癖的人,屋里的桌子椅子、茶壶茶杯,每天都要用清水洗三遍。自从王常生死后,除了过年之前,她亲自监督着一个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女佣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许擦拭。
(11)她病了,说不清是什么病。除了逢年过节起来几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整天地躺着。除了那个女佣人,没有人上她屋里去。
(12)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她躺着,听着天上的风筝响,斑鸠在远远的树上叫着双声,“鹁鸪鸪――咕,鹁鸪鸪――咕”,听着麻雀在檐前打闹,听着一个大蜻蜓振动着透明的翅膀,听着老鼠咬啮着木器,还不时听到一串滴滴答答的声音,那是珠子灯的某一处流苏散了线,珠子落在地上了。
(13)女佣人在扫地时,常常扫到一二十颗散碎的珠子。她这样躺了十年。
(14)她死了。
(15)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16)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结尾三段营造了悲凉、凄婉的氛围,耐人寻味,语言含蓄,内涵丰富,形象地写出了孙晓云的命运。
B.孙小姐变得古怪了,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她就这样躺了十年,这是孙晓云对封建伦理无声的反抗。
C.“不过这六盏灯只见过一次”,这句话有推动牵引故事情节的作用,明示主人公的命运。
D.小说开头描写了当地元宵送灯的风俗,颇为详细,展现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并与下文的主体故事构成有机结合,是行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E.“姑娘、媳妇走出来,倚门而看,且指指点点,悄悄评论。”意在表明人们对孙家给女儿送灯的行为的嘲笑,暗示下文悲情故事的发生。
2.小说主人公孙晓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第二段和第十二段对珠子灯及相关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分析。
4.小说以“珠子灯”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 。”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小题。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这首词上片“枫叶丹”描写精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它的妙处。
2.这首词人物形象和故事构成新颖奇特,可以理解为,相互思念,也可以理解为,代为之思,请选择其一,结合全词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B.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C.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D.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钜公本文中指天子,这个词语还有王公大臣和巨匠大师的意思,如,一十元老剧宫多出其门,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B.丁父忧,意思是,遭逢父亲丧事,浮圈,缺终了,伏缺一四十,守丧期满除服。
C.许氏说文,指的是,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他是世界上最早的词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词典,对文学,影响深远。
D.故事,就是,潜力,如果文中学过,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
(2)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