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国志士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爱国志士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的1896年,丘逢甲回到广东蕉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爱国诗篇《春愁》,其拳拳爱国心也成为今日两岸同胞共同的纪念。

丘逢甲出生那年恰逢甲子年,其父认为是吉兆,故而命名为逢甲。丘逢甲自幼就志向高远,十分崇拜郑成功,以郑成功凛然的民族大义自许。郑成功这位反清复明的民族英雄也是甲子年生,更使他从小就刻意向先贤学习,言行之中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意识。

丘逢甲生性聪颖,十四岁时以《西江月》词牌填词一首:“兴起八叉手健,吟成七步才雄。更兼经史满怀中,只觉大才适用。却布知时甘雨,愿乘破浪长风。他年位若至三公,定有甘棠雅颂。”十六岁考取秀才,二十五岁中举人,二十六岁中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因不愿做官告假离职返台,开始从事教学,培育民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并动员亲属入伍。1895年4月17日,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丘逢甲愤然召集台湾乡绅咬指血书,联合电奏清政府抗争,表明“万民誓不服倭”,要求废约抗战、保卫国土。但清廷回电称“台抗京危”,不予理睬。在台湾人民“无主可依”、“无人肯援”而强敌压境的危急情况下,悲愤至极的一介书生丘逢甲力倡建立了以清朝为正朔的“台湾民主国”,与台湾绅民一起自主保台。丘逢甲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数万义军,横刀跃马与日寇浴血奋战。经过二十多个日夜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气壮山河的保台抗争失败。经部将劝说,丘逢甲不得不挥泪内渡,回到祖籍广东镇平县。

回到大陆后,丘逢甲仍想着收复台湾,他写诗自勉到:“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岂有桃源堪避世,不妨蔬水且安贫。天阊辽阻愁呵壁,时局艰危痛厝薪。只恐南阳难稳卧,中原戎马待纶巾。”

丘逢甲认为“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抗日保台失败后他更是切身体会到“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国难”。内渡回大陆后,他先后在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任主讲。1901年春,在汕头正式创办岭东同文学堂,为广东历史上第一所新式学校。1904年夏,丘逢甲在蕉岭县城桂岭书院创办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1904年冬,在蕉岭东山、员山创办创兆学堂各一所。他通过自办、鼓励别人办、派出得力弟子到各地活动等形式,在嘉应、兴宁、长乐、平远、福建上杭和武平、江西寻乌等地办学,“劝办学校以百数”。

丘逢甲大力推行新学,主张“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智育方面引进西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聘请一些英、日籍学者及归国留学生为教师。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主张开放式教学,崇尚学术争鸣。鼓励学生自学、多思、善问,要有“与众有异的主张”,勤读报刊,关心国事。

丘逢甲盛赞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号召粤籍巨商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庇护被侦捕的革命志士;广东革命军政府成立后,丘逢甲被推举为赴南京筹组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的广东代表之一,被选为参议院参议员,在辛亥革命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丘逢甲回大陆后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台湾,谋求祖国统一,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相关链接】:

①丘逢甲平日最厌恶迷信、鸦片和赌博,在早年的诗词中一再提及,指为中国人的三大积弊,明白指出鸦片对国民的残害。而这些在当时被视为时尚,好此道者大有人在,尤其一些达官贵人将其视为时尚,而他独具慧眼视为毒害,这在当时可说是见解独到。

(《台湾周刊》)

②在其兴学十余年中,培植人才至多。广东革命志士多半出其门下。后来的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广东军政府总参议朱执信、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等均受教于丘逢甲创办的学校,皆成为后来革命的中坚力量。                                                            (搜狐军事频道)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丘逢甲自幼就对同是生在甲子年的郑成功十分推崇,有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十四岁时,更是以一首《西江月》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忱。

B.由于强敌压境,无主可依,无人肯援,经过二十多个日夜的浴血奋战,保台抗争宣告失败。在部将的劝说下,丘逢甲只得内渡广东。

C.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廷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无暇顾及台湾,因此,清朝政府拒绝了丘逢甲等人的“废约抗战、保卫国土”的要求。

D.丘逢甲深切体会到了“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国难”,回大陆后,他先后创办了岭东同文学堂、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等百所学校。

E.丘逢甲号召粤商资助革命、保护革命党人、参与筹组中央临时政府,在辛亥革命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谱写了一曲不朽的爱国颂歌。

2.甲午战争失败后,为了保卫台湾,丘逢甲做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丘逢甲保台抗争失败后回到大陆,曾写诗自勉。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怎样的心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作为著名的爱国志士,时至今日,丘逢甲仍为人称道,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①联合台湾乡绅电奏清政府,要求废约抗战,保卫国土;②力倡建立“台湾民主国”,与台湾绅民一起自主保台;③倾尽家资,组织并率领义军与日寇浴血奋战。 3.①前两联借陶渊明写《桃花源记》表明心志,说明自己不能安贫乐道,实因时局动荡,身无所安;②后两联借诸葛亮隐居南阳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求安稳,只愿为国征战的决心。 4.①牺牲个人利益,赤心报国,献身抗倭事业,浴血杀敌;②思想先进,崇尚新学,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教育救国;③支持革命,富有远见,在危急时刻帮助革命,古道热肠;④心系故土,至死不渝,身在大陆,谋求统一。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本的综合考查。A项中“十四岁时,更是以一首《西江月》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忱。[来源:”不完全准确,除了爱国热忱,更多的应该是少年建功立业的志向。C项中“清廷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无暇顾及台湾”表述错误,这只是清廷的借口,文章第四节“但清廷回电称‘台抗京危’,不予理睬。”D项“他先后创办了岭东同文学堂、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等百所学校。”曲解文意,原文第六节“劝办学校以百数。”是在他的劝说下,兴办的学校有百所。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甲午战争失败后,为了保卫台湾,丘逢甲做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此句分条作答,答题关键词“为了保卫台湾”“ 结合材料”,该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第四节中,注意对文段进行切分,提取关键词语“丘逢甲愤然召集台湾乡绅咬指血书,联合电奏清政府抗争,表明“万民誓不服倭”,要求废约抗战、保卫国土。”“悲愤至极的一介书生丘逢甲力倡建立了以清朝为正朔的‘台湾民主国’,与台湾绅民一起自主保台”“丘逢甲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数万义军,横刀跃马与日寇浴血奋战。”加以总结,形成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文章第四节中。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例如“丘逢甲愤然召集台湾乡绅咬指血书,联合电奏清政府抗争,表明“万民誓不服倭”,要求废约抗战、保卫国土。”“悲愤至极的一介书生丘逢甲力倡建立了以清朝为正朔的‘台湾民主国’,与台湾绅民一起自主保台”“丘逢甲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数万义军,横刀跃马与日寇浴血奋战。”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丘逢甲保台抗争失败后回到大陆,曾写诗自勉。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怎样的心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答题关键词“保台抗争失败后回到大陆”“ 历史人物”“ 心志”“ 结合材料”,首先,找到诗歌“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岂有桃源堪避世,不妨蔬水且安贫。天阊辽阻愁呵壁,时局艰危痛厝薪。只恐南阳难稳卧,中原戎马待纶巾。”“桃源堪避世”“ 蔬水且安贫”借陶渊明写《桃花源记》表明心志,说明自己不能安贫乐道,实因时局动荡,身无所安;“南阳难稳卧”“ 中原戎马待纶巾”借诸葛亮隐居南阳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求安稳,只愿为国征战的决心。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文章第五节中。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桃源堪避世”“ 蔬水且安贫” “南阳难稳卧”“ 中原戎马待纶巾”。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作为著名的爱国志士,时至今日,丘逢甲仍为人称道,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关键词 “爱国志士”“为人称道”“ 内在原因”,本题答题区间在全文中,关键语句为“丘逢甲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数万义军,横刀跃马与日寇浴血奋战。经过二十多个日夜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抗日保台失败后他更是切身体会到‘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国难’。”“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庇护被侦捕的革命志士”“丘逢甲回大陆后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台湾,谋求祖国统一,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加以总结,形成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全文中。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本题提出的关键词为“丘逢甲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数万义军,横刀跃马与日寇浴血奋战。经过二十多个日夜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抗日保台失败后他更是切身体会到‘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国难’。”“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庇护被侦捕的革命志士”“丘逢甲回大陆后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台湾,谋求祖国统一,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

②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

1.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

2.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

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予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D.“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得到复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山水画中的地质学

赵野木

①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山水画滥觞于六朝,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五代进入高峰阶段,经两宋至元朝,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

②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盛唐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造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

③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立了小斧劈皴。宋代李唐“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又变小斧劈为大斧劈”。范宽常用解索皴,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首创折带皴,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边上的石头。他的画横皴如迭糕,和太湖边石头上的层理相符。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出拖泥带水皴,山水画又出现一番新的天地。

④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呢?我们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山水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能大致指出画的是哪种岩石: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板岩;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玄武岩山体;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鬼皮皴画的是剥蚀特别厉害的沙岩。

                        满分5 manfen5.com

 

⑤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节理的披麻皴和表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柴皴和乱麻皴等画法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杂些。

⑥这些皴法只是表现自然山石手法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光用这二十来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山水画的成熟过程就是画家用笔从简单到复杂的丰富过程。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历史就是皴法不断发展的技法史。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定是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现代画家傅抱石画华山偏不用前人的荷叶皴,而创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雄伟”表现得更为理想。另一位画家石鲁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也创出了一种表现黄土高原的新的皴法。

⑦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法国画家塞尚曾说过:“为了画好一张风景画,应先明了地质学上的地层。”中国古代画家并不一定懂得地质学,但他们凭着自己精确的观察,发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如果今天的山水画家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

  (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1.第②段说“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你如何理解?

2.简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古今山水画家为什么要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皴法?请结合文意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