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电子书、网络等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每天从手机、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上,我们能接触到海量信息,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对于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人们的态度各持一端。

保守主义者悲观地认为,人成为了碎片化信息的奴隶,垃圾信息泛滥成灾,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容易使人患上惰性思维症,文化正在大踏步倒退;乐观主义者则认为,阅读不再是一种特权,信息丰富共享,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人们变得更加平等,便于讨论共同话题,碎片化阅读促进了大家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碎片化”的又何止是阅读……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注意书写规范。

 

拨开迷雾,乘流而行 当一段段140字的文字垄断阅读,当一条条精悍简要的言论指导思想,当零星几个汉字与符号在指挥发送之间联络了感情,我想,碎片化的时代已然成为当代人崭新的精神平台。这不可逆转的洪流留给我们选择的难题:是乘流而行,还是固守原地? 于是,出现了被乱花渐欲迷了眼的“奴隶”,出现了携坟籍逆流而上的“抗争者”,但也有人擦亮了双眼,在认清趋势后选择了善待新事物,勇敢地执起了“碎片化”这一双刃剑,修炼一个更完美的自己,收获一颗完整丰富的心。 是啊,如果有一双客观、全面而睿智的眼睛,就不难发现,碎片化潮流并非洪水猛兽。诚然,它因简短而仓促,因海量而良莠不齐,因不完整而难以深刻,但它的便捷、即时与思维火花闪烁的魅力是我们没有办法去一概否认的。意志不坚定者拨不开其上肤浅的云雾,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擅于撷英汇萃者却能够拨开浮云望见星空,他们利用科技的便捷为自己打下更多智慧的繁星,充实了内心的版图。 沙中拾贝,鱼目择珠——不仅对于知识的汲取是这样,思想的成长、感情的成熟更须经得住“碎片”的考验,并借“碎片”之力登达更高境界。我们需要做的是,舍弃盲从跟风,不被寥寥几句诡辩煽动心志,能够于光怪陆离的千百种观念中明辨是非;舍弃朝三暮四,不被所谓的潮流裹挟而盲目狂奔,能够于万流奔涌中集百家之长,择己之方向;舍弃用碎细、敷衍的问候代替情感交流的懒惰,乘信息科技的翅膀,以真挚之情成就更牢固的心灵纽带……唯有此,品格才不至于缺憾,心与脑才臻于完整。 的确,在碎片化的时代里有太多诱惑,使得去伪存真,取优去劣,成就丰富与完整显得困难重重。可归根结底,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对人的一种修炼。要想修得一颗完整的心,一颗因知识详实广泛、因思想深刻独立、因意志坚定集中、因感情丰沛诚挚而完整的心,必定要经历舍弃糟粕的痛苦与面临选择的艰难。火眼金睛的焠炼是炙痛的,双刃剑法的熟悉是漫长的,可这,不也正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吗? 在碎片化的时代里,我选择拨开迷雾,乘流而行,撷采鲜花,充实头脑,粹砺精神,在时代的浪尖上修得我心的那份完整!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1.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读这则材料,关键句“人成为了碎片化信息的奴隶,垃圾信息泛滥成灾,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容易使人患上惰性思维症,文化正在大踏步倒退”“阅读不再是一种特权,信息丰富共享,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人们变得更加平等,便于讨论共同话题,碎片化阅读促进了大家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碎片化’的又何止是阅读。”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例如题中“别让等待成为遗憾”。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列课文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要求:能体现人物的的特征,句式与示例构成排比。

备选人物:王熙凤,贾宝玉,祥林嫂,桑地亚哥,王昭君,琵琶女

示例:林黛玉在对爱情的守望中,葬花悲吟,用泪水涂满生命的黄昏。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制堵”……近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①                            ,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在今天,②                          ,在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但网络上出现的很多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③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类似“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④①②⑤⑥③    B.⑥③⑤②④①     C.④①⑥②⑤③      D.⑥③⑤④②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     

①“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