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 ①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 ②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 ③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⑴ 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菅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⑵ 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⑶ 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⑷ 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
⑸ 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⑹ 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⑺ 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⑻ 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⑼ 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⑽ 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⑾ 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⑿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⒀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⒁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里,我们逐渐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只是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⒂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⒃ 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⒄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⒅ 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⒆ 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⒇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尤。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21)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1.《可以预约的雪》内容不是写雪,为什么以“可以预约的雪”为题?
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3.谈谈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结合全文,谈谈作者面对生活的“常”和“变”,是怎样的态度?
5.选出对本文的欣赏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本文先写友人邀我看花,花如约而至,人却变迁离散;继而引发我对人生中常与变关系的思考;最后阐明我面对常与变的认识。
B.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层层深入展开写作,由生活小事,引发关于 “变”和“常” 的人生课题深层思考,最后阐释精到的人生哲理。
C.“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这句话,一方面,是指我心里开始向往菅芒花美丽的景致,另一方面,是指作者对可能产生的变化开始担忧。
D.本文提出要有一颗善于发现、体味变化中的美丽的欣赏之心,要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始终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E.文题中的“可以预约”与人生的“不可预约”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人生的变化无常,更能凸显文章的主题内容。
依据情境填写名句
(1)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陶渊明也曾写到:“ ,临清流而赋诗。”
(2)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尖锐地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以“ , ”,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的诗句很多,请任意写出一句:“ ”。
(5)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风格沉郁,感情浓烈,其中颔联为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荆卿里 清•袁枚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我头入虎狼。
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
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
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
荆轲山(其二)
清•尹礼
豪气无论剑不疏,
祗缘生劫一筹迂。
图穷即断秦王首,
千载应传好丈夫。
1.袁诗尾联“刺”字用得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
2.两首诗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两首诗对荆轲刺秦失败原因的认识,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①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注】 ①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②孤寡。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
B.熟视其所为 熟:仔细
C.亦缓视徐按 按:巡视
D.用抃及吕公著荐 用:使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②木欣欣以向荣
B.①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C.①熟视其所为,乃大悟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①未及而卒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下列全都说明周敦颐为官正直、勤政的一组是
①颐至,一讯立辨 ②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
③“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④敦颐处之超然
⑤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⑥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敦颐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一件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的疑案,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深得群众信赖。
B.周敦颐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
C.上司赵抃听信谮言,用不友善的态度对待周敦颐,但周敦颐却处之泰然,这使赵抃深受感动,从此以后算是了解他了。
D.周敦颐的品行就像他自己所写的《爱莲说》中的莲花一样高洁,难怪黄庭坚高度评价: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②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③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天伦之痒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明明很心疼妈妈却总是跟她吵架?”由全球热门排行榜微博发布的这句话,20多字,被转发1万2千多次,评论大多是“举手”“我也是”这般字眼,感同身受之情跃然纸上。
在成年独生子女与空巢父母之间,有这样一种“天伦之痒”正在悄悄发生。当独生子女离家求学工作数年,再以独立的社会人姿态回归,常常惊觉,在他们与曾经最为亲密的父母之间,空白的岁月已悄然划下鸿沟。
因价值观念、思维行为、道德标准等不同而带来的两代人差异,通常被称为代沟,并不稀奇,然而,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今日中国这样,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个时代和社会阶段的社会结构并存于当下,生活在不同社会形式下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由于经济、历史、教育等原因,形成了奇特的代际差异——双方既渴望亲密,却只能疏离;疏离之中,亦有无法剪断的现实羁绊,以及从经济到心理的相互依赖。
在我国,由计划生育政策所造就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成人。统计表明,独生子女人口已超过1亿。“独生子女家庭所具有的‘三口之家’的特征使得走向社会的青年独生子女与他们父母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突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如此表示。
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时空压缩了的社会,穿越时代般的差异;也是彼此唯一的现实,羁绊日益加深,距离却被迫拉近,就像两块不同形状的木板,不得不捆绑到一起,挣扎与碰撞由此产生。
在独生子女成长的这30年间,中国变化可谓风云激荡、波澜壮阔。改革开放让社会充满着计划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精神与物质的攻守起伏,时至今日,身处国家的不同地方,几乎可能造就身处不同的时代,差异巨大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文化习俗等,在同一时空内相互作用——社会学者孙立平称之为“断裂社会”。
当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时,横亘在50.60后父母与80.90后独生子女之间的时代鸿沟,可能达到300年。“独生子女和父母交流思想的难度,基本等于一个美国普通青年和独立战争时代的先人交流”,一位网友评论说。
思想上的鸿沟,大多反映在类似的生活小事上:50后、60后父母们接受到的祖训是,不能分梨吃,筷子不能插在饭上,食物不能倒进厕所,右眼皮跳会有灾,更加会引起争端的,则是关于生活方式上,如:坐月子不能洗头、不能吃生冷、小孩子就是要多吃多穿……
父母退休后,操心独生子女和孩子家里的事儿,就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除了孩子,父母没有别的依靠,也不太可能依靠国家。然而,一旦两代人不可避免地要长期同住,各种矛盾亦随之而来。有调查显示,与父母分住的青年的亲子关系,明显比与父母同住青年的亲子关系更紧密一些;子女与父母住在一起,虽便于交谈和互动,但也可能形成更多亲子冲突。悲哀的是,许多80后仍然不得不继续“啃老”。他们势单力孤,没有父母支援,实在是难以应付这个汹涌变化的社会。
独生子女与空巢父母,或许注定便是这样冲撞与伤害、和解与依赖的两代人。尽管艰难,但还是要相互陪伴着、搀扶着走完。
(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1.下列对于“天伦之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80后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断裂社会”中的两代人,身处不同的地方,可能形成差异巨大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文化习俗等。
B.很多独生子女和父母双方既渴望亲密,却只能疏离;疏离之中,亦有无法剪断的现实羁绊,以及从经济到心理的相互依赖。
C.许多80后不得不继续“啃老”,因为他们势单力孤,没有父母支援,实在是难以应付这个汹涌变化的社会。
D.这种“天伦之痒”又体现在独生子女和父母很难融洽相处,互相冲撞,互相伤害,却又互相和解和依赖。
2.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热门排行榜微博发布的“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明明很心疼妈妈却总是跟她吵架?”这句话说出了独生子女的心声,让他们都产生了同感。
B.生活在农业时代的父母与成长在工业社会的独生子女由于经济、历史、教育等原因,形成了奇特的代际差异,这种代际差异自然造成了“天伦之痒”。
C.独生子女与父母在巨大差异的社会现实中,他们可能有矛盾,有距离,但割不断的血缘关系仍使他们彼此分不开。
D.父母们总操心不能分梨吃,筷子不能插在饭上,食物不能倒进厕所……这样小事,常常引发父母与独生子女之间的争执,加剧了“天伦之痒”。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80后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本来不大,却会因为累积时间久了,最终一次性爆发,并且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强化和激化。
B.原本该是共享天伦之乐的两代人,反倒将之演化成了“天伦之痒”,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某个时代特有的情感伤痛。
C.只要政府发挥好引导作用,弘扬传统“孝道”文化,营造家庭和睦、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天伦之痒”自然会变成“天伦之乐”。
D.由于两代人思维观念的分歧和沟通上存在一些问题,原本就矛盾重重的两代人之间,许多不愉快便悄然发生了。